曰:今云“无心”,非无心体名无心也。但心中无物,名曰无心。如言“空瓶”,瓶中无物、名曰空瓶,非瓶体无、名空瓶也。故祖师云:“汝但于心无事,于事无心,自然虚而灵,寂而妙。”是此心旨也。据此则以无妄心,非无真心妙用也。从来诸师说做无心功夫,类各不同。
今总大义,略明十种:
一
觉察
谓做功夫时,平常绝念,堤防念起。一念才生,便与觉破。妄念破觉,后念不生,此之觉智亦不须用。妄觉俱忘,名曰无心。故祖师云:“不怕念起,只恐觉迟。”又偈云:“不用求真,唯须息见。”此是息妄功夫也。
二
休歇
谓做功夫时,不思善,不思恶,心起便休,遇缘便歇。古人云:“一条白练去,冷湫湫地去,古庙里香炉去,直得绝廉纤离分别,如痴似兀,方有少分相应。”此休歇妄心功夫也。
三
泯心存境
谓做功夫时,于一切妄念俱息,不顾外境,但自息心。妄心已息,何害有境?即古人夺人不夺境法门也。故有语云:“是处有芳草,满城无故人。”又庞公云:“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此是泯心存境息妄功夫也。
四
泯境存心
谓做功夫时,将一切内外诸境悉观为空寂,只存一心孤标独立。所以古人云:“不与万法为侣,不与诸尘作对。”心若着境,心即是妄;今既无境,何妄之有?乃真心独照,不碍于道。即古人夺境不夺人也。故有语云:“上园花已谢,车马尚骈阗。”又云:“三千剑客今何在?独计庄周定太平。”此是泯境存心息妄功夫也。
五
泯心泯境
谓做功夫时,先空寂外境,次灭内心。既内外心境俱寂,毕竟妄从何有?故灌溪云:“十方无壁落,四面亦无门,净裸裸赤洒洒。”即祖师人境两俱夺法门也。故有语云:“云散水流去,寂然天地空。”又云:“人牛俱不见,正是月明时。”此泯心泯境息妄功夫也。
六
存境存心
谓做功夫时,心住心位,境住境位。有时心境相对,则心不取境,境不临心,各不相到,自然妄念不生,于道无碍。故经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即祖师人境俱不夺法门也。故有语云:“一片月生海,几家人上楼。”又云:“山花千万朵,游子不知归。”此是存境存心灭妄功夫也。
七
内外全体
谓做功夫时,于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内身外器,一切诸法同真心体,湛然虚明,无一毫异,大千沙界打成一片。更于何处得妄心来?所以肇法师云:“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此是内外全体灭妄功夫也。
八
内外全用
谓做功夫时,将一切内外身心器界诸法,及一切动用施为,悉观作真心妙用;一切心念才生,便是妙用现前。既一切皆是妙用,妄心向甚么处安着?故永嘉云:“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志公十二时歌云:“平旦寅,狂机内隐道人身,坐卧不知元是道,只么忙忙受苦辛。”此是内外全用息妄功夫也。
九
即体即用
谓做功夫时,虽冥合真体,一味空寂,而于中内隐灵明,乃体即用也;灵明中内隐空寂,用即体也。故永嘉云:“惺惺寂寂是,惺惺妄想非;寂寂惺惺是,无记寂寂非。”既寂寂中不容无记,惺惺中不用乱想,所有妄心如何得生?此是即体即用灭妄功夫也。
十
透出体用
谓做功夫时,不分内外,亦不辨东西南北,将四方八面,只作一个大解脱门,圆陀陀地体用不分,无分毫渗漏,通身打成一片。其妄何处得起?古人云“:通身无缝罅,上下忒团栾。”是乃透出体用灭妄功夫也。
已上十种做功夫法不须全用,但得一门功夫成就,其妄自灭,真心即现。随根宿习,曾与何法有缘,即便习之。此之功夫乃无功之功,非有心功力也。此个休歇妄心法门最紧要,故偏多说无文繁也。
普照知讷禅师,韩国曹溪宗开山祖师。
--
FROM 106.3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