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佛教谈“无我”先要知道什么是佛说的“我”
就好像谈到“地瓜”这个词:
某甲认为是指“土豆”,某乙认为指的是“红薯”。
如果两人不把这个词的含义搞清楚,就开始争论“这里有没有地瓜”这个问题
恐怕只是图费口舌。
同理,如果我们要讨论佛经中佛所说的【诸法无我】,还是先把【我】在佛所
教授中的含义搞清楚比较好。
《大般涅槃经》和《南本大般涅槃经》中有一模一样的段落讲到了【我】的含义。
http://www.qldzj.com/htmljw/0109-01.htm
http://www.qldzj.com/htmljw/0110-01.htm
这段中,佛说了外道定义的【我】,又说了佛所教授的【我】,然后佛让四众弟子
以佛说的方法来修行。
佛所教授的【我】的含义:
【若法是实、是真、是常、是主、是依,性不变易,是名为我。】
想知道什么是佛说的【诸法无我】,就要以这个定义来理解,不能以外道的定义来
理解【我】。
相关段落引用如下:
【 “汝等比丘,当知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亦复如是,为大医王出现于世,降伏一切外道邪医。诸王众中唱如是言:‘我为医王。’欲伏外道故唱是言:‘无我,无人、众生、寿命、养育、知见、作者、受者。’比丘当知,是诸外道所言我者,如虫食木,偶成字耳!是故如来于佛法中唱是无我,为调众生故,为知时故。说是无我,有因缘故,亦说有我。如彼良医,善知于乳是药非药,非如凡夫所计吾我。凡夫愚人所计我者,或言大如拇指,或如芥子,或如微尘;如来说我悉不如是,是故说言诸法无我,实非无我。何者是我?若法是实、是真、是常、是主、是依,性不变易,是名为我。如彼大医善解乳药,如来亦尔,为众生故说诸法中真实有我。汝等四众应当如是修习是法。”】
按照佛教定义的【我】,【我】就是【自性】。
【一切法无自性】和【诸法无我】,其实是一个意思。
【一切法无自性】和【一切法因缘而起】也是一个意思。
【因果】是把一切法给予两个分类,因法和果法。《优婆塞戒经》中把因法和果法
也称为【生因】和【了因】。
【果法】因为【因法】的存在而存在,这是【一切法因缘而起】的一种表现形式,
当然除了分成两类,还可以分成三类,四类,五类,乃至十二类...
(其他分类,参见《优婆塞戒经》)
总之,承认【一切法因缘而起】当然不能反对【因果】啦
--
修改:psych FROM 39.155.178.*
FROM 39.155.178.*
“无我”这种核心的佛教理念,不可能是初学者轻轻松松就能理解的。
否则佛讲了这么多经,是为什么呢?
【 在 ying2021 的大作中提到: 】
: 天哪
: 这个费大劲了
:
--
修改:psych FROM 39.155.178.*
FROM 39.155.178.*
难道您学的心理分析课程不是先讲了一大堆基础概念吗?
【 在 ying2021 的大作中提到: 】
: 。。。
: 佛学最佳的学习方法应该不是这种靠脑子一点点计算计较出来的。。。
: 它应该是随着自己状态改变而体会出来的吧。。。
: ...................
--
FROM 39.155.178.*
科学界,著名科学家的演讲原文,论文原文,会议记录,手稿也是了解他最重要的资料呀。
通俗不严谨的说,经文就是佛开会的会议记录。
【 在 ying2021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也不知道佛都讲啥了
: 但是来到本版听说经特别多
: 我觉得那就是学到了就随缘开示吧
: ...................
--
修改:psych FROM 39.155.178.*
FROM 39.155.178.*
当一个人渐渐的把财色名食睡看淡了,追求真理的心坚强了,就会有机会学习佛经了。
【 在 ying2021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对佛经没有抵触情绪哈 别误会
: 东西都是好东西
: 每个人学习方法不一样
: ...................
--
FROM 39.155.178.*
求财就说求财么,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求名就说求名么,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啥叫“我什么都不求了”
我记得“真善美”里的“真”不是你自己说的么?
【 在 ying2021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已经没有追求真理的心了
: 我什么都不求了
: 我就想活下去
: ...................
--
FROM 39.155.178.*
您说的“见性”是指?
【 在 tracyyl 的大作中提到: 】
: 读了那么多年经书,修了那么多年佛,请问有过见性的时刻么?
: 发自「今日水木 on EVR-AL00」
--
FROM 39.155.178.*
好!我佩服你这样的,恭祝您求仁得仁!真善美,知行合一。
【 在 ying2021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要是求财的话 早就不来做心理咨询师了对吧
: 我一个老注会 随便找找工作不是四五十万呢
: 何苦何必
: ...................
--
修改:psych FROM 39.155.178.*
FROM 39.155.178.*
学佛一定要注意“次第”,就是修学的顺序。
我们上学也是先学小学知识,然后是中学知识,然后是大学知识呀。
所以,先把五欲看淡,能够持守戒律,再说其他...
声闻乘必须抛弃一切财色名食睡,大乘菩萨因为要在世间度人,还要为摄化众生的原因留一点。
不要轻易谈“没有任何执着的状态”,那是佛的状态,初学者仰慕一下就好。
就算是大菩萨也是发下大愿才能成佛,也是有追求,要追求成佛的呀。
凡夫不懂次第,自己还没有开始修行的时候,才会误以为自己没有执着了,就好像三岁孩童说自己懂量子力学一样,他只是认识了“量子力学”这个名相,实际上还差得远呢。
【 在 uvuv 的大作中提到: 】
: 该不该“执着”?
: 什么该看淡?什么不该看淡?比如亲情应不应该看淡?
: 佛说诸法空相,是一切皆空的意思吧,所以亲情也应该看淡,这才会离家出世,抛弃世俗的一切。可地藏菩萨是怎么得道的?是因为她对母亲执着的救赎,说明她并没有将亲情看淡,而是看的极重,连死后的灵魂去哪儿了都很关心。
: ...................
--
修改:psych FROM 39.155.178.*
FROM 39.155.178.*
如如不动,那是八地菩萨的境界吧。
我估计还不行。
【 在 tracyyl 的大作中提到: 】
: 体验到那个如如不动的真我是怎么个感受
: 发自「今日水木 on EVR-AL00」
--
FROM 39.155.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