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张天布:心理治疗能从佛学中借鉴什么?
本来贴了全文 但是发不了
只好把链接发过来
https://mp.weixin.qq.com/s/AqfnlsfGCGqygPGMx_H2kg
--
FROM 218.67.252.*
嗯听到了
【 在 maple0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借鉴就是没掌握到精髓,仔细一看确实没有
: 其实弗洛姆的悟性很高,他说过心理学的最终解脱实际上是哲学的解脱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6」
--
FROM 218.67.252.*
想起我第一次做个人体验的时候,我说心理咨询效率实在是太慢了,每次只能和一个人聊,一周见二十个人差不多就是极限了,就算半年能起效果,一年也就让几十个人摆脱痛苦,更何况半年后还不一定有效果
然后咨询师就开始探讨我的全能感,以及小学三四年级时是否遇到过什么事件…
【 在 ying2021 的大作中提到: 】
:
: 嗯听到了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6」
--
FROM 223.104.39.*
哈哈哈哈哈 咨询师跟你接不上茬
【 在 maple0 的大作中提到: 】
: 想起我第一次做个人体验的时候,我说心理咨询效率实在是太慢了,每次只能和一个人聊,一周见二十个人差不多就是极限了,就算半年能起效果,一年也就让几十个人摆脱痛苦,更何况半年后还不一定有效果
: 然后咨询师就开始探讨我的全能感,以及小学三四年级时是否遇到过什么事件…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6」
--
FROM 218.67.252.*
忘了谁说的了,咨询师遇到接不住的话题,就会拐弯抹角的转到童年缺爱这个话题上,并在这个话题上让来访者信服
【 在 ying2021 的大作中提到: 】
: 哈哈哈哈哈 咨询师跟你接不上茬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ad mini 6」
--
FROM 223.104.39.*
笑死我了
很多人是这样用的
【 在 maple0 的大作中提到: 】
: 忘了谁说的了,咨询师遇到接不住的话题,就会拐弯抹角的转到童年缺爱这个话题上,并在这个话题上让来访者信服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ad mini 6」
--
FROM 218.67.252.*
心理咨询和治疗,可能不是简单的表面上的方式、方法的问题,其实还有“心法”的作用,“功力”的作用等更深入的层面。个人认为佛、道修行的“度人”,可以说是最高端的心理咨询之一,因为这种咨询交流,可以把一个以世俗生活为主的人,度化成以修行问道为主的人;或者把一个具备一定修行水平的人,度化为更高修行层次的人。“度人”在修行中,是怎么做到的呢?这里不仅仅是文字语言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有度人者自身功修对他人的作用,既有心灵层面的开示,也有炁机层面的施为。记得曾有一位燥郁证患者来老师这学修行,老师看到其身上之气无序的快速运动,且其气在表面火燥之中内里还有阴寒的属性,故先平气平机,输入先天轻清之炁,并将其身上之气平衡安定,再辅助以心性上的开化和指导,后来病情逐渐好转并痊愈。所以我想,浅层次的心理咨询也是同理,很多心理问题,都对应人身之炁的某种低阶性和无序性,加强自身的功修水平,从此处入手解决,则更为直接和快速。而有些西医对于精神疾病的用药,则是利用西药化学物质的阴寒之气,强行将人的身心活性降低,从而达到表面上看,这个人是镇定的了,但难以治本。
--
FROM 60.29.153.*
我看你每次说说说都有序无序能量啊炁啊
这是你的法执吧 从来没见你说过别的。。。
能量之类的只不过是一种表现形式而已
本宇宙里面的人 修炼的是“道”之“德”
最终都要服务于“德”
修什么 都是修道德
【 在 Fano 的大作中提到: 】
: 心理咨询和治疗,可能不是简单的表面上的方式、方法的问题,其实还有“心法”的作用,“功力”的作用等更深入的层面。个人认为佛、道修行的“度人”,可以说是最高端的心理咨询之一,因为这种咨询交流,可以把一个以世俗生活为主的人,度化成以修行问道为主的人;或者把一个具备一定修行水平的人,度化为更高修行层次的人。“度人”在修行中,是怎么做到的呢?这里不仅仅是文字语言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有度人者自身功修对他人的作用,既有心灵层面的开示,也有炁机层面的施为。记得曾有一位燥郁证患者来老师这学修行,老师看到其身上之气无序的快速运动,且其气在表面火燥之中内里还有阴寒的属性,故先平气平机,输入先天轻清之炁,并将其身上之气平衡安定,再辅助以心性上的开化和指导,后来病情逐渐好转并痊愈。所以我想,浅层次的心理咨询也是同理,很多心理问题,都对应人身之炁的某种低阶性和无序性,加强自身的功修水平,从此处入手解决,则更为直接和快速。而有些西医对于精神疾病的用药,则是利用西药化学物质的阴寒之气,强行将人的身心活性降低,从而达到表面上看,这个人是镇定的了,但难以治本。
--
FROM 218.67.252.*
修道,修德,是大目标,没有错。
但修行显然不是止于“道”,“德”二字的朦胧想象而已,而是有其本质的内涵在里面。
佛有佛法,道有道法,先有“法”,然后才能修。所以才有玄奘不远七里去天竺求取佛法,才有道家历代师徒传承道法精髓。是以“法”为贵。
你得先有“法”,到了很高的一个修持高度之后,自身已经修得接近圆满,一看心里已经基本没有什么挂碍了,就剩下对“法”还有那么一点执着,然后把这点对“法”的执着再放下,从而进入一个真正究竟的状态。
对于初学者来说,不能还啥都不是呢,就研究放下“法执”了。恰恰是应该先“执法”,先找到“法”,拿起来,好好修才对。
【 在 ying2021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看你每次说说说都有序无序能量啊炁啊
: 这是你的法执吧 从来没见你说过别的。。。
: 能量之类的只不过是一种表现形式而已
: ...................
--
FROM 60.29.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