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禅定是最大的乐,但很多人对如何达到禅定理解偏了
扯远一点,聊聊一些心得。
最近一直想看看一些中医的书,想了解如何养生,但看了很多,都是在讲人体原理,感觉还是太复杂,摸不着头脑,忽然想起,如果对比应用软件来理解人体似乎就知道该怎么办了。应用程序的最底层是操作系统,机制复杂细节繁多,再往上抽象到sdk,逻辑仍然复杂,再继续抽象到应用程序,如果我们只是想稳定的用一下应用程序,我们只需要按照说明书用最安全的方法使用应用程序就好了,何必管底层那么多?对应于人体,最底层是意识,变化太快不可琢磨,往上抽象就是肉体,肉体器官仍然太复杂,是医生要了解的,在往上抽象,人完全只需要看成一个吃喝拉撒的应用程序就可以了,如果只是想健康到天年,就吃喝几种必须且绝对安全的饮食就好了,这不就和如何安全的使用应用程序一样吗?如果你非要拿各种不同的海量输入去压力测试应用程序,那肯定容易崩溃啊,这样一想,就发现古人对饮食的建议确实是非常有道理,少而精就行了,这就是健康长寿的秘诀。
修道也一个道理,如果目标就是禅定,那保持恬静的生活就好了,让一切都慢慢静下来,就是这么简单,修那么多法门学那么多东西反而是背道而驰了,空和有不可能兼得。
如果目标是像佛一样全知全能,肯定就需要全面学习人的意识,肉体结构,人体使用全面的知识,这就和计算机体系结构专家要掌握全栈知识一样,但这样的话,你就得面对无数错误崩溃的情况。
【 在 maple0 的大作中提到: 】
: 禅的本质就是感受到“本自俱足”
:
--
修改:easyApple FROM 222.248.196.*
FROM 222.248.196.*
1. 从十二因缘看,所有缘起都只是一朵小浪花而已,想保持这朵浪花经久不衰没什么太大的意义,终归回归平静,想长寿想无病无灾想成佛成仙本身就是一种妄想,是一种病,佛学就是用来熄灭这种妄想的药。
2. 对比计算机软件来理解,保持健康长寿最重要的就是少吃少动少想,大多数疾病就是各种各样的输入引起的,就和计算机软件一样,只做安全的操作就能保证软件稳定。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应该珍惜的是三界六道,这才是偶然,禅定反而是普遍状态,至少不应该对三界六道抱有排斥的态度。
【 在 ying2021 的大作中提到: 】
: 目标本身修到不存在就好了
:
--
修改:easyApple FROM 222.248.196.*
FROM 222.248.196.*
其实无为和有为是同时存在的,只是看它的角度不同,你从下往上看,一切都是无为的,一切都是设定好的,从上往下看,一切都是有为的,都是有目的的。拿计算机体系结构来说明这个道理就很清楚,在cpu的角度,一切软件都是写死的,都是按既定的流程在走,这就是无为,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他的一切操作一切动作都是有目的的。
所以不要纠结无为有为,也不要刻意追求有为无为,这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产生的概念分别,这两者随时存在,也同时存在。,没有区别。
【 在 ying2021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排斥
: 我没有表达排斥
: 我说的是无为而无不为的时候 那个心念状态可能应该是没有“目标”这个概念
: ...................
--
修改:easyApple FROM 222.248.196.*
FROM 222.248.196.*
谢谢,最近感觉想法很多
【 在 maple0 的大作中提到: 】
: 进步很快啊,说的很好
:
--
FROM 222.248.196.*
没错,十二因缘和禅定都是逻辑,只是讲给小乘的人听的,对于小乘来说,禅定的本质就是静,静的程度不一样,至于为什么小乘的人认为禅定是最大的乐?因为在十二因缘里,行是倒数第二基础的苦因,既然行是苦因,小乘就理所当然的认为静就快乐了,但对于大乘菩萨来说,禅定和行都只是两种状态而已,没有本质区别,就好比对于cpu来说,执行mov 并不比执行idle指令痛苦。
【 在 wbjbd 的大作中提到: 】
: 十二因缘,也只是一个逻辑,这个逻辑不一定是普世的,可能是在
: 需要的时候,才拿出来,有的人愿意认同的时候,才拿出来
: 禅定的快乐,是能够禅定才能体会的
: ...................
--
FROM 222.248.196.*
满足和发呆是两种不同的状态
【 在 hhy475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酒足饭饱满足的状态仅仅是发呆放空模式,和禅定区别如下:
: 1.71 EHI:/ 复制打开抖音,看看【如是观的作品】发呆和禅修有什么区别?# 慧灯之光# 人生感悟# ...
https://v.douyin.com/kD4vNDS/:
--
FROM 222.248.196.*
说的没错,我的一个问题确实是有点小气
【 在 shuitianyi 的大作中提到: 】
: 能得一点算一点,都知道的,也可能是缘起买得太弱,多上香交功德钱会好,福生无量
: 天尊。
:
--
修改:easyApple FROM 222.248.196.*
FROM 222.248.196.*
大乘小乘是从见地上来分的,小乘就是自己看到眼前的那一点,所以和小乘要讲身边的局部道理,大乘的眼界是全局的,所以要讲究竟普世的大道理
【 在 wbjbd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们汉传佛教,从信愿行,戒定慧,闻思修,都是大乘佛教
:
:
--
FROM 222.248.196.*
说的很好,我想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禅定是一种状态,而不是修行方法,有目的的去求,反而从出发点就开始走偏了。
十二因缘是可以灭的,最后一个因缘是“死”,也就是灭尽了,这时候从定义来说,就是浪花回归大海,是最深沉的静。从小乘观念来讲,禅定和十二因缘是相对的两种状态,但对于有全局观的大乘来说,禅定和十二因缘本质上一摸一样,没什么区别。
【 在 keard 的大作中提到: 】
: 1.四禅八定:
: 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非想非非想、灭尽定。。
: 2.初禅,这世上也没几人会啊。。。
: ...................
--
FROM 222.248.196.*
我现在的理解,小乘是身在此山中那种状态,大乘就是不在此山中的状态
【 在 wbjbd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小乘这个,我建议还是要好好搞清楚,哈哈!
: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
--
FROM 222.248.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