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现代语言聊聊修炼
比如,有一位信仰某位修持者的人(此处姑且随大流称其为“神仙”、“菩萨”等等),在家悬挂其画像或者供奉塑像,并整日烧香膜拜。那么问题来了,原本的修持者,他是否死了?死后去了哪里?他去了那里之后,又是否每天在我们所生活的现实空间出差活动?如果有,他是以怎样的形态、物质存在方式存在于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中间?他和他的画像或者塑像之间,是什么关系?他是否会真的会聆听众多崇拜者(粉丝)的诉求祈愿?是否真的会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愿望?又是如何帮忙实现呢?
宗教迷信不是客观规律,客观规律不是宗教迷信。宗教迷信可以是心理安慰剂,而真正的修炼不可以自欺欺人。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修改:·tdyr 于 Feb 11 23:42:23 2023 修改本文·[FROM: 116.227.72.*]
※ 来源:·
https://exp.mysmth.net·[FROM: 116.227.72.*]
修改:tdyr FROM 116.227.72.*
FROM 116.227.72.*
修炼作为一件严谨的实践活动,那么对于自身修炼状态的变迁自然也该有对应的客观鉴定标准,就像小学毕业、初中毕业、高中毕业等等,不能仅凭借主观感受。
【 在 tdyr 的大作中提到: 】
:修行修炼,决定的是肉身皮囊之下内在性灵的层次、时空自由度与去向。指向的是贯穿古往今来时间流逝、以及调控诸多空间维度共存共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39.144.43.*
佛法修持途径的印证传统在禅宗表现得非常明显,以至于今人时常误认为印证乃是禅宗独有的风格特色。殊不知,禅宗印证的传统实际上是来源于传统显教,而显教中的印证,在佛经当中的语言表述即是“授记”。
所谓“授记”有两方面的内涵,首先佛祖在世时跟随他修习佛法的人和非人,他们到了什么修为水平,需由佛祖本人亲自进行检验,拿自己修出来的那个东西与对方的那个东西一印,看与自身是否一致,从而为其证明该人或非人已经处于什么样的修为水平,或未来能达到什么修为水平。
【 在 tdyr 的大作中提到: 】
:修行修炼,决定的是肉身皮囊之下内在性灵的层次、时空自由度与去向。指向的是贯穿古往今来时间流逝、以及调控诸多空间维度共存共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39.144.43.*
其次,授记还有个意思,授予对方与其修为水平对等的修持位置,在佛家法系中的名词表述叫做“果位”,其本质上是一种关于性命去向的时空层次,即作为佛教法系修持者,既然肉身皮囊本为四大假合之色相,那个假的皮囊里面的真正的他,现已达到什么样的性命层次或将来会去到什么样的时空维度,与之相对应的修持位置需经过检验授予。
【 在 tdyr 的大作中提到: 】
:修行修炼,决定的是肉身皮囊之下内在性灵的层次、时空自由度与去向。指向的是贯穿古往今来时间流逝、以及调控诸多空间维度共存共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39.144.43.*
倘若客观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在真实的修持世界里,修持者可能达到和具有的位置,远远不止于佛经上所描述的诸如阿罗汉、菩萨、法王等果位,所谓的阿罗汉、菩萨、法王等只是佛教修持法系中比较典型的修持占位。
【 在 tdyr 的大作中提到: 】
:修行修炼,决定的是肉身皮囊之下内在性灵的层次、时空自由度与去向。指向的是贯穿古往今来时间流逝、以及调控诸多空间维度共存共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39.144.43.*
佛在世时,印证只能由佛祖本人来进行,一个人如果未经印证便自称已取得阿罗汉、菩萨、法王等成就,是违背传统佛教法理的,称其为妄语。必得佛祖为之印证,证明其修为水准确实是在此之上,并认可其人能够在相应的修持占位上继续修行方为真实。而佛灭度后,作为佛教法系标准参考尺度的那个存在已经离开这个空间,后人只能自证与其他人印证相结合。自证的依据依然是前人留下来的经文记载。
【 在 tdyr 的大作中提到: 】
:修行修炼,决定的是肉身皮囊之下内在性灵的层次、时空自由度与去向。指向的是贯穿古往今来时间流逝、以及调控诸多空间维度共存共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39.144.43.*
在自证这一点上佛道不同起手修持途径的提法不一样,道家修持法系一般不采用自证一类的说法,他们叫“从景鉴功”,实际上具有共通性,即某一修行途径的创造者和经历者们,已经把相关的景象记录下来了,后人按其留下来的经、论、典、籍的相关记载,如果自身能得到与其相关记载一样的修持景象,一般也就可以自认为已达到了跟前人同样的水准。
【 在 tdyr 的大作中提到: 】
:修行修炼,决定的是肉身皮囊之下内在性灵的层次、时空自由度与去向。指向的是贯穿古往今来时间流逝、以及调控诸多空间维度共存共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39.144.43.*
但从景鉴功的自证之法毕竟不是绝对客观的,尤其是当相关的内容流传变得更为广泛,超过专业修行领域而朝着世俗社会扩散以后,多数时候的修持景象都属于有意在先,也就是修持者不是在无心无意、预先无所知的状况下自然获得相关景象,而是在达到相关景象之前头脑里已经预先存有了相关的景象,修持过程中出于求功求景的心态不自觉地按图索骥方才获得了某种表观现象层面的拟态和复制。在这种情况下自证之途已然不能作数了,还应当寻求在世的更高修为者为其印证,以作他证。
【 在 tdyr 的大作中提到: 】
:修行修炼,决定的是肉身皮囊之下内在性灵的层次、时空自由度与去向。指向的是贯穿古往今来时间流逝、以及调控诸多空间维度共存共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39.144.43.*
如今之所以已经不能完全依靠经论典籍,以从景鉴功的方法进行自证,背后所涉及的修行修炼原理是相当深刻的。
源于在法身修持层次上,修持者对非现实空间维度的物质进行聚敛和观察的过程中脱离不了波粒二象性的局限性,导致从景鉴功并不能保证全然客观和准确,会有一定的误差。关于波粒二象性,属于现代物理学界的一大概念,实际上,不只是光,凡是非现实维度的微观物质透过现实空间达到人身之外为人体所观测以及收摄之际,都会呈现出波粒二相。
【 在 tdyr 的大作中提到: 】
:修行修炼,决定的是肉身皮囊之下内在性灵的层次、时空自由度与去向。指向的是贯穿古往今来时间流逝、以及调控诸多空间维度共存共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39.144.39.*
在神法身层次上,非现实空间维度的微观物质聚敛尤近实界,其粒子态属性比波态属性偏重,故而神法身层次上所见功态景象往往偏向于与现实空间已有之事物相似或相类的景象;佛法身层次上所进行的物质聚敛,离实界距离已比神法身层次上的修持者较远,所观测及收摄到的物质其波态属性比其粒子态属性偏重,故在功态景象层面通过修持者的观察立场,往往表现为景象易变,难以稳定,或观察片面、不够全面的特征,而正宗的佛法身,实际上要求修持者在功态景象稳定的前提下沿着心法步骤进行合乎法理法度的阶梯型递进变化。
普通佛法身层次修持者,其功态景象大多存在两大缺陷,一是由于心法不全,导致修持不够纯正,易于朝着低层次的神法身进行演变;二来,如停留在同样的修持步骤上,又易于因心性状态未及于正宗佛法身修持所必需的心空前提,心意中存留诸多事物观念,导致其心意中所有之物,对修持者所聚敛的偏重于波态属性的非现实空间维度之物产生的干涉效应更为明显,从而导致观察结果的非稳定型变化。然而此类变化并不是随着修持步骤的阶梯型递进自然向前演变的,因而单以其景象层次上的变化,并不一定能够作为其修为正在进步或加深的证据。
【 在 tdyr 的大作中提到: 】
:修行修炼,决定的是肉身皮囊之下内在性灵的层次、时空自由度与去向。指向的是贯穿古往今来时间流逝、以及调控诸多空间维度共存共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39.14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