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者用心,若不识法意,自错尚可,更劝他人迷;不自见迷,又谤经法。是以立无念为宗。
“学道者用心,若不识法意,自错尚可,更劝他人迷”。六祖劝诫修行人,一定要谨慎、用心,不能太随意。如果不懂佛法的意义,“自错尚可”——自己错了就算了,影响还有限;但是“更劝他人迷”,若把错误内容传递给更多人,问题就严重了。因此,学道之人一定要谨言慎行,对佛经奥义不要随意乱讲、乱改。
“不自见迷,又谤经法”。自己不能见到自性、本性,即为“迷”;又因此毁谤佛经——传递错误信息给别人以后,大家都无法证悟自己的本性,导致人们对心的本来面目、佛性产生邪见,最后反过来诽谤佛法。
“是以立无念为宗”。因此,必须把“无念”作为禅宗的本原。
简言之,禅宗的无念跟断绝念头完全不同,千万不要把它理解为停止念头,或没有念头的昏迷状态,等等。这类无念属于四禅八定,除了佛教,外道也有类似的禅定。
以上“无住为本”“无相为体”“无念为宗”都已阐释完毕。
即缘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念从此而生。
“即缘迷人于境上有念”。尚未证悟的愚昧之人,对所有事物都会产生念头,而且每一个念头,明显或不明显地均带有一定执著——其本质即是执著,这就是“于境上有念”。
“念上便起邪见”。什么是“念”?比如,我们看到或想到了某一个人,这叫做有念。什么是“邪见”?就是第二个念头——他是我的仇人,我要怎么怎么样……后续的烦恼、仇恨、抱怨随之而生,这叫做邪见。邪见来源于念,念即执著。当看到某个人时,假如对他没有执著,对他的仇恨、抱怨则不会产生;正因为对此人有执著,所以才产生了仇恨、欲望、嫉妒等后续一系列烦恼,这都属于邪见。
“一切尘劳妄念从此而生”。“尘劳”,即烦恼;“从此”,从有执著之后。自从有了执著,仇恨、欲望、嫉妒、傲慢等烦恼就产生了。
然此教门立无念为宗,世人离见,不起于念;若无有念,无念亦不立。
“然此教门立无念为宗”,禅宗顿教法门以无念为宗。为什么?因为有念,才起邪见;因为有邪见,才产生烦恼。烦恼和邪见的源头,就是境上有执著念,为了从源头上断掉烦恼,故而禅宗“立无念为宗”。
“世人离见,不起于念;若无有念,无念亦不立”。敦煌的三个版本中,敦煌原本是“世人离见”,敦博本和旅博本是“世人离境”。“见”和“境”,均指世间人的各种错误见解。
这句话的意思是,世间人通过修此教法证悟本来面目远离一切见,离见就不起执著念;若无执著念,则百物不思的无念也不存在,或者说,有念和无念都不成立。
从曹溪原本开始,以上几句便统统去掉了。比如宗宝本的这段话是:“……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
“自性本无一法可得”。惠能大师开悟偈中,有一句“本来无一物”,与“自性本无一法可得”意思相同——本性是清净的,任何世俗之法甚至涅槃、轮回都是自己的分别念,本质上都不存在,所以“自性本无一法可得”。
“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如果认为从自性中可以得到什么,随之妄说灾祸、幸福、痛苦等都是存在的,这是烦恼、邪见。
“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这句话和敦煌本的“然此教门立无念为宗”,文字略有不同,但内容都一样。
※ 修改:·hhy475 于 Sep 9 14:09:43 2023 修改本文·[FROM: 49.79.250.*]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m.mysmth.net·[FROM: 49.79.250.*]
修改:hhy475 FROM 49.79.250.*
FROM 49.7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