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转载]佛学入门
《佛学入门》 作者:北川先生第一课 什么是佛教?各位朋友大家好。从今天开始呢,会跟大家来谈一个话题,就是关于佛教的话题。那么佛教呢,作为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呢,它也是一个世界性的宗教,可以说对中国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对中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那么我们中国人的很多的日常观念,甚至很多的,平时讲话的用语,都跟佛教有很深的渊源。那么很多朋友呢,对佛教也很感兴趣,但是可能觉得这个东西过于的浩瀚,过于的深奥,过于的庞杂,不知该如何去了解。那么,我们这档节目呢,就是从一些大家比较常见的问题入手,跟大家来简单的介绍一下关于佛教,这样的一个话题。能够来回答大家的一些基本的一些疑惑。
当然这个只能是一个普及性的、入门性的这么一个算是小讲座吧。真正你如果说对佛教非常有兴趣,你想深入的了解,乃至你要去修行,这个是路很长,不是我们听听这十几集的问答就可以解决的。所以呢这是开篇,跟大家做这么一个简单的介绍。
那么今天呢,我们来聊第一个话题,就是到底什么是佛教?就是它的这个概念,我们先要跟大家捋一捋。
那么一般的人认为,我先讲一般人的概念,佛教怎么理解呢?佛是宗教所崇拜的一个神的名字,叫做佛。然后这个教呢,就是宗教的意思。所以一般人认为,佛教其实就是以佛这样的一个神,所谓的神呢,当然就是不食人间烟火、法力无边、有求必应等等等等。有很多这个神异的事迹,有很多超能力,这种生命体叫做神,他不是人,对吧?以佛这样的一种神,佛是这个神的名字,这是一般人的认为,以佛这样的一种神作为崇拜对象的一种宗教,围绕他产生一系列的宗教的仪式,宗教的活动,宗教的行为,这种宗教就叫做佛教。这是一般人对佛教的认识。
那么事实上是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
首先,我们要来谈教这个概念。我们现在中国人听的这个宗教,其实是来源于西方,他的这种定义,你现在去搜宗教这个词。那么中国古代也有宗教两个字,当然这两个字它是分开的,宗是宗,教是教。而且这两个字恰恰也跟佛教有关。那么其实,从现代意义上的宗教来讲呢,佛教它不是宗教。为什么说它不是宗教呢?因为一般而言,宗教的定义是指有一个无所不能的神,他或者有一个或者有多个。而且呢,这个神的这个特点是什么呢,当然他有很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跟人的关系是什么?他可以掌握人的吉凶祸福,而且呢,人永远不可能成为他,人永远只能在他之下。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佛教它不是一种宗教。因为在佛教内部,不承认有可以掌握一切人的,乃至一切生命的,吉凶祸福的这样的一种神。很多人说佛不就是神吗?是的,佛不是神,这个话题我们后面慢慢讲。
首先大家要了解在佛教当中,他不承认有一种所谓的超能力的生命,他是可以掌控大家的吉凶祸福。没有的,哪怕佛,也不能够掌控大家的吉凶祸福。第二个,一般的宗教,你不可能成为神,你只能去祈祷神。也许你可以成为天使,升到天堂上去跟神在一块,但你不可能成为神,神就是神,人就是人。但是在佛教里面,有个很重要的概念,大家可能都知道,它讲一切众生都可以成佛。也就是说,哪怕你把佛定义为一个至高无上的神,但是呢,这种能力你也有。有朝一日,你也可以成为这样的一种所谓的神。当然佛不是神,我还要再强调一遍。所以从这两个角度来讲,第一个,佛教内部不承认有掌握人们吉凶祸福的这样的神明。第二个,佛教内部,它不认为一切众生永远都不能够成为佛。一切众生跟佛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平等的,大家有机会都可以成佛。所以从这两个概念来讲,佛教它并不是一种宗教。
那么回过头去再讲佛,佛是什么意思呢?佛也不是一个所谓神的名字。那佛是什么呢?从历史人物的角度来讲,当然就是古代印度的那个王子释迦牟尼。从深层次的意义上来讲是什么?是觉悟的意思,佛就是觉悟。所以什么样的人可以被称为佛呢?就是觉悟了的人。你获得了觉悟,那么不管你是什么生命,不管你之前是人还是鬼,还是天神,还是什么动物,还是地狱里面的什么受苦的一个人,不管你是什么生命状态,你只要获得了觉悟,那你就被称之为佛。梵语当然有的时候叫佛陀。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佛就是一种觉悟。那么“教”是什么意思呢?“教”我们前面讲不是宗教,那它什么意思呢?它是教导的意思,教育的意思。因为我前面讲过一切生命都可以成佛,一切生命都可以获得觉悟。但问题是,你要获得觉悟,你必须要有外在的老师,外在有人来引导你。那么你跟随他学习,最后你达到像他一样的觉悟,这个就叫佛教,既“觉悟的教育”。我再讲一遍,所谓佛教就是什么?让人获得觉悟的一种教育。它不是以佛这个神为崇拜佛像的宗教。
所以这就是佛教的概念,觉悟的教育。
那么可能有些朋友会说了,你凭什么说佛教是教育呢?它跟教育一样吗?可以说非常一样,几乎一模一样。大家来看,教育需要具备几个条件?第一个要有老师,对吧?第二个要有教材。第三个有学生,学生当然很多时候不是一个,是一大群。那么对每一个学生来讲,他有很多的同学。那么在佛教里面也是这样。佛教里面认为佛陀是老师,很多很多的佛经就是教材,然后呢,一起学佛的人,不管是剃了头的出家人,还是没有剃头的在家人,都是一起学佛的同学,跟着佛陀这位老师学习的。那这是3个条件都具备了,对吧?有老师,有教材,有同学。
那么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目的是要开发学生的智慧,而且这种智慧其实是我们本来都具备的。我们这种成长的能力,本来就是具备的。你去学习,它就会被开发出来,你不学习,它就开发不出来,对吧。一般来说,智商正常的人,我们经过一系列的教育学习,都能达到一定的水平的文化的程度,或者说有一定技能的程度。所以,佛教的教育也是这样的,你只要跟随佛陀好好地学习,那么你也能够开发出你内心当中的这种觉悟的智慧。而且在教育当中,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一个点,老师教学生是希望什么,是希望学生有朝一日能够学得跟自己一样,甚至超过自己,对不对?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那么佛陀教导众生,也是希望众生有朝一日能够像自己一样。当然你不可能超过佛陀,因为佛陀是最顶级的觉悟,再上面没有了,你最多就跟他一样,你不存在超过他的这个概念。这个不存在超过他不是说,他至高无上不能被超越,而是说,他所了解的道理就这么多了,没有多出来的了。所以你最多也就是了解了这个全部的道理而已。所以当你全部都觉悟到的时候,你就跟佛一样。学生有朝一日可以跟老师一样,那么,学佛的人有朝一日也可以跟佛陀一样。
那么还有一点,在教育的过程当中,老师负责教导学生知识,学生自己学不学是他自己的问题。学得努力与否也是他自己的问题。所以最后能不能通过考试能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毕业生,也取决于学生自己而不是取决于老师。老师虽然很希望每个学生都通过考试,但是如果学生自己不努力,老师也没有办法,对吧?老师他也不可能在改卷子的时候,批考卷的时候,给你徇私枉法。你明明写了个错的,他给你画个勾,那是不可以的。
所以佛陀跟众生的关系也是这样,我们向佛陀学习,但是最终能不能成佛,我们学能学到什么程度,我们学佛以后是越来越吉祥,还是越来越不吉祥,这不是由佛决定的,而是由我们决定。我们如果自己不努力,那么佛也没有办法所谓的保佑我们。我们如果自己很努力,佛也没有办法所谓的伤害我们。所以说我们的吉凶祸福不是掌握在佛手里的,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的。就像我们去跟一个老师学习,最终的考试成绩不是掌握在老师手里的,而是掌握在我们自己努力与否的这个手里的。
所以这一点,可以说从这几个角度来讲,学佛跟受教育几乎就是一模一样的事情,都有老师、有同学、有教材。老师都是不能够掌控学生的成绩,但老师可以努力的去教导学生,老师教学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够有朝一日和自己一样,并且能够去教更多的学生。佛陀也是一样教化我们,希望我们能够成为像佛一样的觉悟的人。那么,未来你成佛以后怎么办呢?你去教导更多的没有觉悟的人,这就是佛教。
讲了这个以后,我相信大家对佛教是佛陀的教育,觉悟的教育,应该会有更多的一些认同。因为这其实跟我们一般受教育,真的本质上是一回事情,它不存在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威佛陀,只是佛陀知道的道理比你多,他可以引导你,但他不能够主宰你,他不能够决定你。你的吉凶祸福取决于你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取决于他的所谓的喜好,或者他是否愿意来保佑你。
所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跟大家讲的第一个话题,什么是佛教?错误的认知是以佛这种神,作为崇拜对象,围绕他进行宗教活动这种宗教。正确的表达应该是什么?觉悟的教育。因为佛就是觉悟,教就是教育,觉悟的教育叫做佛教。
诸佛本誓愿,我所行佛道,普欲令众生,亦同得此道。
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
一一《大乘妙法莲华经》
--※ 修改:·bcyanyi 于 Apr 23 21:05:05 2023 修改本文·[FROM: 101.224.140.*]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www.mysmth.net·[FROM: 101.224.140.*]
修改:bcyanyi FROM 101.224.140.*
FROM 101.224.140.*
《佛学入门》 作者:北川先生
第二课 佛教和基督教、伊斯兰教有哪些主要区别?
上次讲了什么是佛教,今天讲大家很快就会想到的下一个问题。上一集说佛教不是宗教,那么世界上的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中,佛教和另外两大宗教有什么区别呢?这不都被并称为三大宗教吗?佛教既然不是宗教,那么和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呢?
这个话题应该说很大。佛教跟这两个教的区别非常之多。小到所谓专职人员或者信徒的外貌、服饰。比如说佛教出家人剃头,基督教的神职人员不用剃头。伊斯兰教没有所谓的专职的、离开世俗生活的神职人员,没有所谓的出家的这个概念,没有僧侣的这个概念。类似这样的区别多如牛毛。
今天主要讲几点比较大的区别点,而且这几点是我觉得比较能够帮助大家去了解佛教的。
那么首先来谈谈,看上去的共同点:
第一个,三家都承认有所谓的灵魂,有未来的生命,人的生命不止这一世,这一世结束了以后呢,还有灵魂,灵魂是不灭不死的等等。当然这个共同点里面其实是有区别的,佛教其实对于灵魂这个概念,它并不像一般宗教那样去承认的。这个话题要展开讲就太深,过于专业、学术化,大家如果以后有机会深入学习佛教的时候可能会涉及到的。在这里呢,我们就不展开,姑且把这个灵魂的概念认为三家都有的。
那么第二个,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比较强调大家要做好事、做好人。当然具体的好的标准,大家可能有些差别,但是呢,人类共同的一些美德,三家都是鼓励大家去做的。比如说,做人要讲诚信,对他人要怀有仁爱之心,要懂礼貌,要尊重他人等等。一般来讲,就是所谓的道德。三家在这点上基本上都是认同的,都是鼓励信众这样去做的。当然微细之处还有很多的区别,比如仁爱心,佛教主张对一切生命都要仁爱,非但不能杀人而且不能杀生,但凡是生命,包括动物也不能杀。然后伊斯兰、基督教,就没这么广泛的一种要求,它只是说不能杀人,而且呢,这个人当中也分的,可能罪人是可以杀的,异教徒你是可以杀的,但一般的无辜的人,或者说是本教的信众,那你不能去杀,类似这样。当然细节还有很多点,但总的来讲,仁爱这个概念大家总是都认同的。所以这是第二大点,就是道德层面的一些要求,大家都是有的。
第三个呢,因为生前信奉这些神明,做很虔诚的功课,受持戒律、祈祷,死了以后呢,你会去到一个好地方。比如说,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讲你可以升入天堂,然后呢,佛教讲你往生净土,升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享福。好像都一样的吧,对吧?基督教讲天堂,佛教讲极乐世界,在一般人看来是一回事,其实这个里面有很大的区别。
对这三个宗教都不太了解的世俗人,大家的一些观感,主要有这么3大点。都承认有灵魂,都有一些道德的要求,死了以后都要去个好地方。或者说都鼓吹死了以后有个好地方,你要活着的时候好好信教,死了才能去的。其他当然包括还有一些什么宗教仪式,都有祈祷,碰到困难的时候你就要去祈求这个神、佛的帮助等等。这些呢,看上去是这几个大的宗教比较类似的地方。当然前面也说了,这个类似其实在细节上还是有很多的不同。对于无论是佛教的专业人士,还是基督教的专业人士和伊斯兰教的专业人士,从专业人士的角度来看的话,一定能从前面的三个大的所谓的相同中,找出很多的不同。但是呢,这个佛学问答是讲给初学者听的,你可能非但是佛教的初学者,你同时也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初学者。所以呢,就不用那么讲究了,基本上取一个大略的相同就OK了。
接下来呢,要讲一个不同。这个不同不是微细的不同,是根本的不同,大方面都是不同的。前面说过哪怕在大方面相同当中,微细上都有很多不同的。那现在讲的是根本的、大的方面都是不同。当然大的不同也有很多,但我觉得对一般的初学者来讲,我们最能听得懂的,最容易理解的有两个大点:
第一个,基督教也好,伊斯兰教也好,他们都是信仰一位无所不能的神。而且根据这两教的教义,他们所信的神其实是一个,伊斯兰教讲的真主安拉,基督教讲的上帝,其实是同一个神,只不过他们各自对他的命名不一样。当然你说为什么他们信同一个神,又搞到现在好像是两个宗教一样,互相之间杀来杀去,说对方是异教徒。这个话题就太大了,涉及到基督教跟伊斯兰教的话题,我们这里是谈佛教,所以就不展开。大家只要知道,他们都信仰一个全知全能的神,而且这个神的特点是什么呢,这个世界是他所创造的,这个世界的万物是他创造的,包括我们人,包括地球、太阳、宇宙星辰,所有的一切都他创造的,所有的规矩都他设定的,所有的制度都是他确立的。这是他们的神的特点,也就是说,这个世界有一个主宰者,我们简单可以这样去理解。就是说,在他们看来,这个世界有个主宰者,这就是神,这就是上帝,这就是真主。
但是呢,佛教不认为这个世界有一个主宰者。这里就引申出一个问题,如果说这个世界有个主宰者,那当你发生什么事情就比较好解释。为什么会这样?这个是上帝决定的。听的人服不服是另外一回事,说的人逻辑通不通也是另外一回事情,至少解释起来就很简单,对吧?反正就这么规定的,对不对?但是呢,如果说没有一个主宰者,那这个世界是为什么会这样运行呢,它为什么不那样去运行呢?佛教对世界怎么运行当然也有自己的解释,但是就复杂的多了,不是用一句话可以讲清楚的。我们后面讲到因果的时候,可能会稍微讲到一点。简单讲就是,一切事情都有它的原因,而这个原因其实并不掌握在某一个特别高大上的生命的手里。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没有主宰者,没有一个高高在上的主宰者。佛也不能够主宰大家,那么大家当然也不能去主宰佛,对吧?互相不能够主宰,互相之间,可以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那么可能有些人又会疑惑了,如果佛不能主宰我们的话,那很多人到庙里去烧香拜佛,他干嘛呀?他碰到困难为什么要向佛去祈祷呢?为什么要去求菩萨呢,对不对?很多人觉得,之所以你要去求神拜佛,就是因为佛可以主导你嘛,佛可以给到你一些人力不能给的东西嘛,好像开后门一样的,对吧?他稍微手一松,你就过去了,他偷偷地手一放,你就加了20分,然后就达到分数线了。其实不是这样的。大家还记得第一集中,我们讲过佛是老师,信徒是学生。你去向老师求,拜老师,你可以理解成什么呢?你去找老师课后补课,老师可以给你指导,但是老师不能够来代替你上考场,老师当然也更不可能在考场上,跟你松松手,平白无故给你加上20分、30分,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你会发现,有些人去庙里求了很灵验,有些人去庙里求了不灵验,这个问题在哪里呢?问题不在佛菩萨身上。佛教的教义讲的很清楚,一切众生、一切生命,他的人生路会怎么走,他会碰到哪些吉凶祸福,这不是掌握在佛手里的,是掌握在他自己手里的。他自己如果按照佛陀的教导去做,他的生命,他的人生会越来越吉祥,乃至未来他的生命会升华。他如果没有按照佛陀的教导去做,他的生命就会越来越趋向黑暗,乃至将来会堕落。
所以这是佛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因为不存在一个主宰的神,所以一切都得靠自己。
有一本在中国佛教界非常流行的,关于佛教启蒙的一本读物,叫《命自我立》。听这个名字你就知道了,人的命运是自己建立的,它不掌握在哪个神手上,不掌握在哪个佛手上,这个世界不存在主宰。如果一定说有主宰的话,每个人是自己生命的主宰,这个就是佛教跟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最大的不同。他们承认有一个主宰的神,而佛教不承认有这样的神。佛教的所谓的去拜佛、去乞求,只不过是是希望能够更好地遵循佛菩萨的教导。当然佛菩萨有他自己的能力,在可以许可的范围之内,他可以对你进行一定的帮助。什么叫做可以许可,就是老师可以答应给你补课的,可以给你开小灶的,这个是没有问题。只要你有诚心诚意向老师学习的心,在考试之前他是可以给你补课的。但是他不能在考场上代替你,他更不可能在考场上放过你,这是老师不能做的。所以老师有所为而有所不能为。
所以在佛教界内部,并不认为佛是无所不能的。佛也有几种不能,其中有一种不能就是什么?不能改变众生他自己已经做下的事情,佛是没有办法改变他因为已经做了的事情而承受相应的结果,这个规律佛是没有办法去改变的。所以结果已经出现的时候,你再去求佛是没有用的。
这是大家首先要知道的第一个非常重大的区别。佛教不承认有个主宰,而基督教跟伊斯兰教认为有一个主宰的神,甚至这个世界都是他创造的。当然佛教既然不承认有主宰,那更不承认这个世界都是什么佛菩萨创造的这回事情了。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呢,基督教也好,伊斯兰教也好,人就是人,哪怕再好的信徒你也就是人,你不可能成为神。你可能也许会变成天使的生命状态,甚至你有可能被称为圣人,在基督教传统当中就有封圣的这种传统。有些非常重要的,或者说做出非常贡献的教徒,他们在死了以后,在满足某些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被教会封为圣人。但是呢,圣人也是人,他不是神,永远不可能跟神平等。在这个世界上,神是唯一的,至高无上的,其他所有的生命不可能和他平等。
但是在佛教,我相信即使初学者也听说过这句话。佛教的一个重要的教义之一,就是一切众生皆可成佛。释迦牟尼佛,他在成佛的时候讲的第一句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这个世界很奇妙,奇妙在哪里呢,一切众生都有佛一样的功德,都有佛一样的这种能力,但是因为大家的妄想,因为大家的这种执念,所以不能够展现这种能力。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在这个角度上,佛教它是认为一切生命,还不只是人,哪怕一个蚂蚁,一个苍蝇,甚至一个地狱里面的受苦的罪人,他有没有佛性?有佛性。什么叫佛性?就是成佛的可能性。翻译成大白话,佛性你就可以把它理解成叫“成佛的可能性”。成佛的潜质、成佛的一个必要因素,任何生命都有,不管你现在是多么高尚的生命,还是多么卑劣的生命,多么善良的生命还是多么恶劣的生命。你说一个杀人魔王,他有没有成佛的可能性?有。所以在佛教里面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样的说法。你说一个非常善良的人,他有没有成佛可能性?当然更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佛教的这种生命观,是非常得平等的,彻底得平等,非但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人和动物也是平等的,人与鬼之间也是平等的,只要你是个生命就是平等的。非但没有成佛的生命是平等的,已经成佛的这些生命和没有成佛的这生命之间也是平等的。人人都可以成佛,人人都可以达到像佛一模一样的境界,不存在我只能永远是一个人,佛永远是佛,不存在这个。
当然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他们就不是这样认为的,他们认为人只能永远是人,人永远不可能成为上帝,永远不可能成为神,神只能、只有一个。但是呢,在佛教教义当中,佛有很多很多,无量无数,数都数不过来。过去有很多佛已经成就了,现在有很多佛正在获得成功,未来也有很多、所有的众生都会成佛。在佛教教义里面有这样的一个说法。
当然我们今天不是去评判谁更正确,或者说谁更高谁更低,只是给大家把三家的区别列出来。
对于初学者来讲,这两点是最重要需要去了解的。第一个是佛教不认为有一个主宰,当然更不认为这个世界是某一个生命创造的,但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都认为这个世界是神创造的,进而神可以主宰这个世界的一切。第二个区别是什么呢,就是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神只能有一个,人永远不可能成为神,人哪怕进入天堂也不是神,人只能在神的下面。但是佛教认为非但人,一切的生命,哪怕是个动物,哪怕是个鬼,或者说是天上的神仙,他们都具有成佛的可能性。只要他通过正确的方法修行,假以时日,他也可以成佛。所以在佛教里面佛是很多的,不是说只有一个佛、两个佛。不是只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或者有些人以为有如来佛。
当然如来佛是没有的,没有这种佛的。因为如来其实就是佛的另外一种称呼。就好像我们说这个人是张老师,他在学校里做老师,然后呢,他回到家里面,他做爸爸。你不能叫他爸爸老师,这样会很搞笑对吧?因为他既是爸爸,也是老师。所以如来佛这种称呼其实是比较可乐的一种称呼,因为如来其实是佛的另外一种叫法。
所以这两个区别是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最根本的区别。
有些朋友可能又会问,基督教跟伊斯兰教,他们都只有一本经典,一本《圣经》,一本《古兰经》。佛教的经好像很多,《金刚经》、《妙法莲华经》,《阿弥陀经》、《楞严经》、《圆觉经》,这么多的经,那算不算也是一个区别呢?我觉得这个也是。
为什么佛教有这么多的经,伊斯兰教、基督教只有一本经典呢?
还是套用前面教育的这个概念,就比较好解释。因为既然是教育,那就要有教材,对吧?教材就是经书。问题是,学生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有些学生智力高,有些智力低,有些1年级,有些是2年。所以你对不同的学生就要给到不同的教材。你肯定不能给这些什么豆豆班、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本《高等数学》,那他根本就不懂。然后呢,人家已经读了大学了,你还开始教他汉语拼音,那这个也太搞笑了对吧?
因为学生的情况不同,老师需要因材施教,为了给到最合适你目前这个阶段所需要学习的内容,所以呢,佛陀这位老师他对学生讲了很多的课,每一堂课,其实就是针对不同学生的一种教材,所以佛经才会有这么多。其实就是一个学校里面教材有很多,这个好理解吧?
所以我们说佛教它不是一种宗教,它一种觉悟的教育,因为它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学生的觉悟程度,给予不同程度的引导,发给他们不同的教材。它不是一个讲个什么道理,你只要完全相信接受就可以了,不是这么简单。所以可以从教育的角度来很好地理解,为什么佛经有那么多,而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经典只有一本。
当然我们不比较各自的优劣,不比较所谓的高下,我们只是把这个区别给大家罗列出来。
当然其它还有很多微细的区别,或者说还有很多很大的区别,但我觉得对于初学者来讲,首先你只要明白这两点就可以了。
诸佛本誓愿,我所行佛道,普欲令众生,亦同得此道。
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
一一《大乘妙法莲华经》
--
FROM 180.171.119.*
《佛学入门》 作者:北川先生
第三课 什么是因果?报应真的存在吗?为什么恶人没恶报?
前两问我们讲了佛教到底是什么,佛教跟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区别。今天我们开始涉及一些佛教义理方面的话题。
今天谈的第一个点呢,就是最常见的一个概念,叫因果报应。这四个字是非常佛教化的,我们中国人一提到这四个字,就会联想到佛教。而且甚至可以说,是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帮助中国人建立了比较根深蒂固的因果报应思想。不论你信不信,你总听说过这个概念,听说过这个词。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谈,什么是因果报应?到底有没有因果报应?
因果报应四个字,其实要拆成两个词来理解,比较方便我们准确地把握。把它拆成因果和报应。因果听上去比较中性,加上报应呢,就有点价值观的取向了。所以呢,我们先把它拆开来看。
什么叫因果?
因果呢,其实最简单的一个描述,我相信没有人不能接受的,哪怕你是不信佛教的人,你是无神论者,什么都不相信的人,也会接受这样的观念。什么观念呢?就是没有偶然的事情,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所谓的那个原因就是因,事情的结果或者事情已经发生的这个结局就叫做果。
也许有些人他不会认同每件事情都会有因果,都会有原因。但他也一定相信,很多的事情,甚至大部分的事情都是有原因的。比如,我今天肚子饿,为什么肚子饿?我没吃饭。我早上起来一直忙,忙到下午两三点钟没吃东西,那你说这个时候肚子能不饿吗?这个很简单的道理。再比如,我今天身上觉得有点冷,为什么有点冷?早上出门的时候忘了加一件衣服,没有注意天气预报,跑到外面才发现这么冷又没时间回去再加了。所以这些都是非常常见的、简单的,我们一般人都能理解的因果。
复杂的因果,就是佛教里面会讲到的一些。比如为什么有些人生下来,他就是在豪门贵族,有些人生下来就是在贫民窟,有些人为什么长得漂亮,有些人为什么就长得难看等等。这些算是比较重大的、人生的因果事件。
简单说,因果其实就是一切事情都有原因,原因具备了,结果一定会出现,这个就叫因果。
当然这样的一种描述,也许很多其它的宗教,有神论的宗教,它也会认同。比如说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它也是有原因的,那就是上帝决定的,上帝创造的,那也可以称为一个原因,但是佛教的这个因果呢,它对因的描述可能跟很多世间的人,可能跟很多其它宗教是不一样的。如果要很简单讲,佛教对于“因”的描述,它特指我们每一个人,也就是每个生命。一般在讲佛教的时候,讲得每一个人其实就是指每一个生命。因为人和其它所有生命,从本质上都是平等的。那么一般佛学的一个术语叫做“众生”。每一个众生,他自己的语言、他自己的行为、他自己动的念头,这个叫身、语、意三方面。身就是他的行为,语就是他的语言,意就是他的念头,这三方面,就是他自己的因。那么,未来他会因为这些方面的一些原因,这些方面的一些行为的累积,会感受到一个结果,这个就是他的“果”。换句话说,佛教认为,最根本的因不在外界,不是某个神决定的,也不是某个佛给你一个什么东西。而是你自己的行为,你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你自己的结果,这个叫“自作自受”。
我们举个例子。当然,在此之前我要跟大家先做一个说明。首先,我介绍的内容都是佛教里面所描述的。第二个,从个人的信仰来讲,我自己是相信的,我是认同的。第三个,佛教佛经里面描述的我个人相信的,对大家来讲不代表就完全是真实的。第四个,哪怕我认为是完全真实的,也不代表我一定要求大家去接受它是完全真实的。这几点,我觉得要事先跟大家讲明白,因为后面几乎所有的内容,都会涉及到这样的话题。所以呢,在这里我就一并先跟大家做一个事先地关照,大家尽量带一个中立的,也不用有压力的心情来听我讲。
我们举例子。什么叫因果?
比如说,有些人身体不太好,身体一直不好,甚至寿命很短,年纪轻轻就去世了。这是一个结果对吧?那么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一般现代医学所分析的原因会这样。比如说你看这个人,他平时不注重保养,或者这个人家族里有遗传什么肿瘤的基因,或者他们家族里面有遗传短命的基因等等。当然可能还有一些偶然的因素,比如说他今天出去正好碰到车祸,今天出去正好遭遇一个什么突发事件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现代医学、现代科学给到的一个原因。当然其他宗教也会有其它解释,我们就不讲其他宗教了,我们现在就开始专讲佛教。
那佛教里面会认为是什么呢?佛教里面会承认以上这些都是一部分的原因。佛教里面并不否认他们家族基因,或者他今天没有当心,或者他一贯就不注重保养,并不否认这些影响。佛教认为,这个东西也有它们一定的作用,但这些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是这个人过去曾经伤害过它人的生命。这个它人不仅是人,还包括动物,甚至包括他有能力去伤害的其它的这些众生,其它的生命。
换言之佛教认为,当你去伤害其它众生生命的时候,你就种下了一个不好的因,你就种下了一个不好的种子。因就像种子一样,果就是果实。所以当你去伤害其它生命,比如你去杀了一条鱼,你去杀了一个人,那么当你这个行为做下去以后,在你自己的内心当中,就种下了一个未来你的生命、你的健康会受到损害的种子。当这个种子长大以后,碰到合适的阳光雨露,它就会变成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就是你的身体不好,甚至你的寿命不长。这是佛教对这个事情的一个解释。
佛教承认我们现代人一般认为的这些原因,但它认为这个不是主要的原因。这些原因充其量,在果实的生长中,是一个“阳光雨露”的作用,它们不是种子本身。种子是什么呢?种子就是你过去曾经做过的,身、语、意方面伤害它人健康,伤害它人生命的这些行为。身呢,做出来就比较严重了,直接把这个人给杀了,就很严重。语是什么呢?你虽然没有直接把他杀了,但你语言当中,对他有伤害性的攻击,甚至你威胁要伤害他的生命。或者呢,甚至你也没有骂,也没有做,只是你意念当中在想,我要杀了这个人,那这些都会成为你自己未来短命、多病非常重要的一个“根本”的原因。
这些根本的原因,某一天碰上比如说不注意保养,没有注意饮食起居,或者正好家族里面有一些疾病的遗传基因,在碰到这些“阳光雨露”的时候,它就会变成一个结果,结果就是短命、多病。所以这就是非常经典的,关于佛教因果的一个解释。在这个解释当中,我们引用了一个农业生产的比喻,就是所谓根本的原因就是那颗种子,所谓次要原因,或者在佛教里面有一个专门的词叫“缘”,它不叫因,叫缘。因缘、因缘,缘分的“缘”。那么这个缘是什么呢?就是外部的这些条件。比如你的家族情况,你的个人起居情况,你的身体素质等等。甚至包括天灾,甚至你所居住的这个地方的环境,这些都是“外缘”。
你有内在短命多病的“因”,加上碰到这些“外缘”,你就会有一个短命多病的结果。这就是一个非常经典的,佛教的因果理论。其实就是一颗种子,它只要碰到合适的温度,合适的水分,在一个合适的环境里面,它就会成长起来,就那么简单。
我们再讲个例子,帮助大家夯实一下这个概念。讲个好的。
比如说这个人很有钱,那这个人为什么会很有钱呢?一般人会说,他很聪明,他有个好老爸,或者说他抓住了机会,或者说他老婆比较善于理财等等,反正各种各样的原因。佛教也都承认这是一部分的原因,用我们前面话来讲,这个叫“阳光雨露”。这是外缘,但这不是内因,这不是主要的原因,不是根本的原因。
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是这个人曾经在过去,经常把财富给到他人,用财富去帮助他人。在佛教中有一个专业的术语,叫“布施”。布施一般是对下、或者对平级的人。那么对上呢,比如说我们要把钱给父母,把钱给自己的长辈,给老师,这些叫“供养”。用财富去布施、去供养他人,那么这就是你未来可以在财富方面,获得巨大收获的一个种子。这颗种子碰到一些外部的条件,比如经济环境比较好,国家政策被你抓住,然后你也很聪明,你也很勤奋,或者说你干脆就是有一个很有钱的老爸,或者说你正好哪个亲戚去世了,他没有什么后代来继承遗产,然后七拐八弯找到你,这些都是外部的条件,外缘。有了这些条件以后,你就有一个结果,就是你很有钱!
通过这两个案例,大家就会明白了,佛教的“因”其实分成两类。一类是主要的因,是内在的,指你过去的身、语、意。第二类次要的因是什么呢?叫外缘,就是我们一般现代人都认可的这些外部的条件,外部的这些影响因素。
讲到这里,可能很多人必然会想到一个问题。我看有些有钱的人,他好像也没给过人家什么钱。甚至这个人也挺吝啬的,突然之间他就发财了。甚至他就买了张彩票,中了500万,那你这个怎么解释?他以前穷得叮当响,自己都没钱,哪里有钱去给人家做布施、做供养,不可能的吗?
这里呢,其实要引入佛教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叫“轮回”。当然轮回我们会放在第四讲去讲,在这里我先简单地介绍一下,轮回其实就是生命的延续。讲得直白一点就是什么呢?就是这个人,他的生命不是只有这一辈子,他有上辈子,然后还有下辈子。上辈子是很多很多的,不是只有一辈子。下辈子也有很多很多,也不是只有一辈子。所以人的生命就像我们一年365天一样,你说这一天一天过,每一天都有明天,每一天也都有昨天,就这么个概念。当然我们一年有365天,这个是算好的。但轮回有多少世?无穷无尽……过去你有无穷无尽的世,未来你也有无穷无尽的世。所以很多的事情,很多的那些“主因”,那些身、语、意往往不是你这辈子所种下去的,是你上辈子做的,甚至上上辈子,很多很多辈子以前你曾经做过的一个事情,然后呢,在这辈子才彻底成熟。
那么讲到这里,可能很多人就觉得开始胡扯了。人怎么会有前辈子、后辈子?我前面已经关照过了,第一个这是佛教的讲法,第二个你可以不认同,但是因为我们要介绍佛教的一个理论,所以我要把佛教的这个说法,给大家介绍出来。至于大家相不相信、接不接受,那是大家的判断,我这里并没有强推或者强求,我只是来介绍佛教是怎么自圆其说,怎么做到逻辑自洽的。我只是从这个角度来讲。
你提的这个问题,至少,它从理论上给了你一个回答。至于这个回答,你接不接受或者说是不是事实,那是另外一回事情,另外一个话题。它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其实就很简单。为什么看到有些人好像他没做什么事情,但为什么遭受了这样的结果?比如一个短命多病的人,他可能这辈子没造什么大奸大恶的事情,不要说杀人,甚至可能杀动物,他都没有杀过。家里面菜都是父母买的,都是父母杀的,你说他怎么年纪轻轻就得了病,甚至就去世了呢?这也许是他过去生中,上辈子、上辈子再上辈子,他可能是杀了很多人,他累积了很多伤害其它生命的这种恶的种子,不好的种子,那么这些种子今天碰上一个“外缘”,它就会变成一个不好的结果。
佛教是这样来进行一个逻辑自洽的。那么因为有了轮回的概念,所以这个因果它是贯穿“三世”的。不是只有这一世,你在某一世当中做的行为,做的身、语、意,无论是善的还是恶的,什么时候会发生结果,什么时候会变成一个最终的结局,普通人都很难确定。这个里面有非常复杂的,天量的计算,加减乘除、开平方、开根号,非常非常复杂,我们一般人的脑袋,乃至什么计算机、量子计算机都是算不出来的,非常复杂。但是呢,它的结果却是“必定”的。只要你有这个因,只要这个“因”没有被破坏,结果是一定会发生的。只是发生的时间长短,以及发生的形式到底是什么存在变数,但结果必然会有的。
这是关于因果最简单的一个描述。
有了这个描述以后呢,也就可以很好地回答一个大家经常会遇见的问题,也是可能很多人不信佛的一个问题。就是所谓“好人不长命,坏人活千年”,什么杀人放火金腰带,造桥补路无尸骸,为什么会这样?杀人放火那是坏事,他为什么还绑了个金腰带呢?他还荣耀了呢?他还嘚瑟了?他还过上好日子了呢?造桥补路那是做好事,怎么还死无尸骸呢?死无葬身之地呢?这不很惨吗?好人为什么不长命呢?坏人为什么活千年呢?
我不否认,这个世界上的确是有这种现象。当然你也要去关注,其实还有另外的相反的现象。就是有些人真的经常做好事,但他也过得很幸福快乐。有些人经常做坏事,但是呢,最终结果很不好。有没有这种的?有的。但只不过大家在讲话的时候,很多时候你会带有一种情绪,会对社会的丑恶现象有很多的不满,所以会放大那些所谓坏人活千年,好人不长命,放大那些造桥补路无尸骸,杀人放火金腰带的现象,而忽略了那些做好事会有好结果,做坏事就会有坏结果的现象。
这是第一个要跟大家讲的。
当然有人可能说,我承认是有这样的现象,但你怎么跟我解释前面那种?毕竟还是有人做坏事没得坏报,怎么解释呢?
第一个,他的果报也许不是你这辈子,用你这辈子的感官能够感知到的。比如说,在佛教里面会说,做坏事做太多的人,来世是要下地狱的,但地狱它不是我们现在的人类,用我们的感官去感知到的。他下地狱了,你也看不到,你只看到这个人死了,他的灵魂往哪里去了,他的灵魂在感受什么,我们一般人并不知道。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他并没有逃过因果的惩罚,他还是在因果里面。只不过他感受“果”的那部分你没看到,你没感知到,然后你就说这个人好像也挺好的。而其实不是这样的。
第二个是什么呢,他今天所做的恶,变成结果,是需要时间的。春天一个种子种下去,到变成果实,不得要到秋天吗?甚至有些东西它长上好几年,到好几年以后的秋天才会成熟,对不对?那问题是你在这个阶段当中,你就看不到他的结果。
所以其实第二个原因是什么?时间差。
第一个原因是他的结果你感知不到。第二个原因是时间差。因为有这两个原因,所以我们一般的人类能感知到的,就是仅仅很短的,人的这几十年的生命。你以这几十年来衡量的话,的确,你把前面的头给截断了,你把后面的尾也去掉,就看当中这么一段,很多因果你就串不上来了。也许他过去做了很多的好事,所以他今生感受了一些好的结果,有荣华富贵,然后他今生用荣华富贵,又去做了很多的坏事,来世又会堕入到悲惨的境地当中。但我们一般人看不到,一般人只看到他今生荣华富贵,然后干了很多坏事,最后也逃脱了法律的制裁,没啥事就死了。所以很多人就愤愤不平,认为这个世界不公道。
佛教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是什么呢?因果要看三世。这个很重要。过去的因会决定现在的果,现在的因会影响未来的果,过去的因也会影响未来的果,这个非常复杂,错综复杂在里面。所以你只要引入三世的概念,至少就能从逻辑上,很好地去自洽这个问题。为什么所谓坏人没有坏报,他不是没有坏报,只是第一个你没看到他的坏报,第二个有时间差。
这是很重要的两点,希望大家能够去了解。
那么讲到因果呢,还有个小问题要跟大家来做一个说明。很多人会说,你看你做了坏事,还是要受到惩罚的,佛会惩罚你的。这个说法是不对的,不是佛惩罚你,是因果的规律在惩罚你。
这个怎么理解呢?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有一种植物上面长满了刺,然后呢,老师跟小朋友说,你手不要去碰,你碰了以后手会被扎伤的。这个小朋友不听,或者有个小朋友他没听到老师讲的,他不知道这个植物有这么危险,用手去一抓。然后抓得好几个血窟窿,流血了,哇哇在那哭。
这件事情大家想想看,是谁在惩罚这个小朋友呢?是老师吗?不是,对吧,老师都提醒他了。是这个植物吗?也不是,这植物它是没有自主意识,它就在那待着,也没有主动攻击这个小孩。是什么?是小孩自己的无知,或者他对老师的轻慢、无所谓,导致做出了鲁莽的行为。最后呢,这个鲁莽的行为伤害到了自己。所以你如果一定要去追究这件事情的原凶,就是这个小孩自己。但你说小孩也很冤枉,他也不知道啊。对,就是你不知道,所以你才要接受教育,对不对?老师就跟你讲这个东西不能碰,碰了以后你会倒霉的,那听话的小孩他就不去碰了,他就会选择一条好的路,走上这条路他就不会被刺扎到。这不是老师奖励他,也不是这个植物奖励他,是他自己遵循了正确的规律,他就得到了一个好的结果,也是“自作自受”。那么另外一个小朋友手被扎伤了,他是不听老师的话,或者说他没有听到老师的话,无论如何,他都做出了一个错误的行为,导致最后自己手被扎伤。那也不是老师惩罚他,也不是植物惩罚他,而是他自己因为无知而害了自己。
所以佛教就非常强调“智慧”的作用,非常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佛陀就是老师,他告诉你哪些行为会得到哪些结果,哪些行为会得到善果,哪些行为会得到恶果。他鼓励我们去做善事得善果,他劝诫我们不要去做恶事,避免将来得恶果。如果你一定不听,你一定要去做恶事,那他也没有办法避免你遭受恶果。就像老师跟小孩讲你手不要碰,你硬要碰,老师也没有办法阻止你的手受伤。反过来讲,或者你因为种种的原因,你没有听到佛的这个教诲,你不知道什么样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你自己去做了,最后导致一些不好的结果,那佛也没有办法。
所以讲因果的话,大家要明白,因果不是由佛来制定的,它也不是由佛来执行的,它是一种天然的规律。佛只是发现了,不能说发明,发现了这些规律告诉大家。你遵循这个规律做,你就会吉祥如意,你违逆这个规律,你就会有不好的结果,仅此而已。佛就是一个发现者、旁观者、引导者,他不是一个创造者,他也不是一个裁判。
关于因果呢,就简单的跟大家介绍到这里。当然这个话题其实很大很复杂,在专门的佛教内部,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课程,我们这寥寥数语其实是讲不完的。但是呢,我们这个是入门嘛,所以跟大家做最最最最简单的一个介绍。凡事一定有原因,这个原因都是自己做的,没有人来创造,也没有人来惩罚。你只要遵循这个规律,就会得到好的结果。违逆这个规律,就会得到坏的结果。
诸佛本誓愿,我所行佛道,普欲令众生,亦同得此道。
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
一一《大乘妙法莲华经》
--
FROM 180.171.119.*
是的,供奉并读诵。
【 在 chuand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请问下师兄也喜欢法华经吗?
--
FROM 180.171.119.*
《佛学入门》 作者:北川先生
第四课 什么是轮回?佛教如何描述“六道轮回”?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今天来谈佛学入门的第四问,什么是轮回?
讲到轮回呢,似乎是佛教独有的一个观点。当然其实也不是,比如在印度教当中,或者印度的其它一些宗教当中,也有类似的一些观念。在世界上一些比较古老的,但比较小众的宗教当中呢,也有类似的观念。但是在大的宗教当中,伊斯兰教、基督教应该是没有佛教意义上这样完整的轮回概念。当然你如果细扣起来,比如说这个人升到天上去,也可以算是一种轮回,但这个就太简单了,只有一轮,佛教的轮回要广博和复杂得多。
轮回这个词呢,前面往往还有一个词,叫六道。所谓六道,六就是数字,道你可以理解为不同的途径。那么所谓六道轮回是什么呢?就是生命的六种状态。佛教认为,一般人的生命或者叫“凡夫”的生命,他就是在六种状态当中不停地循环的,所以叫轮回。
轮回,字面的意思就是像个轮子一样,它会来回地旋转。佛教认为凡夫的生命也像这个来回旋转的轮子一样,你一直是在这六种状态当中,按照一定的规律,不停地循环往复。
往外延展讲一点的话,佛教认为生命状态不是只有这六种,其实总共是有十种生命状态。但是为什么把这六种叫做轮回,另外四种就不是轮回呢?因为这六种跟另外四种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另外四种是所谓“圣人”的生命状态,而这六种是“凡夫”的生命状态。
那么凡圣的区别是什么?
所谓的圣人,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并不仅仅是道德高尚,也不是说他有些法力、法术,不是的。佛教内部对于凡、圣界定的标准就是,所谓圣,就是完全或者部分地觉悟到了这个宇宙的真相,这个叫“圣”。那么如果你完全没有觉察到、觉悟到这个宇宙的真相,这个叫“凡”。所以从这点大家就可以发现,佛教还是侧重于智慧。你内心当中的智慧程度,对宇宙的认知清晰程度是怎么样的?你如果已经是部分认知到了规律,部分认识到了真相,或者说全部认识到了,那你就是圣人。跟你吃不吃人间烟火,跟你有没有法力,跟你道德都不是最主要的关系。
如果你没有认知到世界的真相,一点都没有认识,那么你就是“凡”,所谓的凡人。当然这个凡人呢,他不仅仅是人,他有六种状态,这个就叫所谓的“六道轮回”。而如果你已经超凡入圣,领悟到了这个宇宙的规律和真相的话,你的生命就只会不断地往上升华,不会再轮回了。
你说不断往上升华,这个跟轮回的区别是什么?往上升华是单向的,就是单程票,它不是往返的。轮回是什么?往返票,你去了还要回来,回来还要再去,这个就是轮回跟升华的区别。
所以如果你已经觉悟的话,那么你会进入四种圣人的生命状态。然后你会不断地往上升,最高、最顶级的圣人的生命状态,就是佛陀。那么往下呢,佛以下是菩萨,菩萨以下是罗汉,罗汉又分成两种,一种叫声闻,一种叫缘觉。所以加在一块,正好是四种。
所以大家记住,佛、菩萨、罗汉都是圣人的生命状态,或者说一个生命它成为了圣人以后,他觉悟到了宇宙的这种真相以后,他就会处在这四种状态当中的某一种,而且他会不断地往上升,一直到成佛为止。佛往上就没有了,已经彻底觉悟了,所以他的生命就保留在一个永恒的状态,不会再去升华,当然也不会再堕落。
还有六种生命状态,是如果你没有觉悟到宇宙的真相,你就会在这六种状态当中循环往复,不断地运转。
关于这一段呢,简单跟大家总结一下。一个生命处在这个宇宙当中,他只可能是十种生命状态中的某一种。圣有四种,凡有六种。我们一般讲的轮回,是指六种“凡”的生命状态。因为圣不存在轮回,他只会不断地往上,不会再往返。或者讲得严谨一点,他即使会回来,那他也是主动回来、有意地回来,不像六种“凡”的状态,是被动的、不由自主的,被推动着去到这个地方,去到那个地方,自己是不能做主的。
当然这个就不能再往下展延展了,再往下延展就有点复杂,违背我们入门级别的初衷,所以这个问题就到此打住,我们回过头来说,到底是哪六种轮回的生命状态?
六种生命状态是这样的,它又分成两大类。一大类中三种生命状态是相对比较好的。所谓相对比较好,就是说快乐的时光会多一点,痛苦的时光会少一点。或者说,至少还是有那么一点比较明显的快乐时光。还有三种生命状态是痛苦的时光比较多,甚至纯粹地痛苦,或者说快乐的时光是那么得微不足道。大致分成这两大类。
根据六道的这种分法,三个比较好的叫“三善道”,三个不太好的叫“三恶道”。
三善道是哪三善道?我们从上往下讲,最高的一层就是“天”。所谓天是什么呢?就是神仙,天上的神仙。佛教认为包括基督教、伊斯兰教,包括其它各大宗教所谓的天堂,都在这个范围里。所以从佛教的观点来看,我以前跟很多朋友讲过一个观点,基督教也好,伊斯兰教也好,他们表达的某些东西不是错误的,或者说不是全错的,但是也没有表达完整。比如说升天堂这回事有没有?佛教认为是有的,但是佛教认为升天堂也不是生命的一个终点,甚至不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升完天堂以后,因为你还在轮回当中,你还有可能会掉下去,继续去过天堂以下比较悲惨的生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升天堂的意义就不大。
这个是第一层,天堂、天界,天上的神仙,这个都是在六道轮回里面的,当然它是六道轮回里面最好的。
那么天的特点是什么呢?快乐,非常非常得快乐。而且天分很多层,佛教认为天分二十八层,越往上快乐越大,越往下快乐越小。那么天上有没有痛苦呢?有的。唯一的痛苦就是死亡。天人活着的时候是非常快乐的,可以说衣食无忧,每天就是吃喝玩乐,各种各样的玩,我们人类想不到的各种玩法。他们过得很开心,也完全不用工作,没有生存的所谓压力。但是他唯一有一个毛病就是,天堂不是永生,上了天堂以后还会死亡,所谓经历“天人五衰”。所以这个意义就不大。一旦死了,你就会掉下来,可能继续做人,甚至投胎做猪,都是有可能的。
那么第一层是天,第二层叫“阿修罗”。
阿修罗是什么呢?你也可以说,他是一种类似像神仙一样的生命状态。但是他有个特点,他的痛苦会比天界要多一点。有些经典的说法是,他一天1/4的时间会感受一些痛苦,而且他的痛苦主要是内心比较嫉妒。当然对人来讲,他其实也已经非常非常好了。我们人间最大的富豪,生活状态在阿修罗看来都是非常low的。只是他还不满足,他总觉得天人比他过得更好。因为阿修罗也好,天人也好,他们都是互相能够看到对方的,他们都有一定的“神通”,所谓的灵异功能,或者超自然能力。我们人类讲的超自然能力,但在他们看来是很正常的。就像我们人的能力,可能在蚂蚁看来都已经是神通了,已经是法术了,但对人来讲都是稀松平常的。所以他们都有超过人的这些能力,互相能够发现对方。
于是很明显,阿修罗会觉得天人比我过得更好,就会嫉妒。然后双方经常会有矛盾甚至会发生战争。但是阿修罗往往打不过天人,所以对阿修罗而言,痛苦就会比较大,但是跟人相比还是要好很多。这是第二层。
第三层就是“人类”。
三善道里最低的一层就是人类。这个就不用多说了。我们坦率地讲,人的一生痛苦应该是比快乐多的,但是为什么佛还把人归在三善道?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人类的很多快乐还是比较明显的,还是能够被我们去怀念的,有很多的欢乐时光。更重要的是什么呢?在六道当中,佛教认为人是最有能力,最有自身的条件,无论是生理也好、心理也好,去修行佛法,乃至修行一些非常深入的佛法,并能迅速获得觉悟。所以这是人比其他五道都要优越的地方。哪怕比天还要优越,就是在这个地方。
简单总结三善道,天、阿修罗、人。天,纯然的快乐,唯一的痛苦就是死亡。阿修罗,快乐是大部分,痛苦往往来自于他的嫉妒心以及因此引发的争斗。人,我们就不用描述了。
三恶道是什么呢?三恶道里面,最高的一层,就是痛苦比较小的畜生道。虽然是三恶道里面痛苦比较小的,但在我们人看来也是蛮痛苦的。所谓的畜生道,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动物。小到蚂蚁,大到什么大白鲨,海里面的鲸鱼这些都算是畜生道。当然佛教还认为有很多奇奇怪怪的,传说中的一些动物,比如“龙”也是畜生道。佛教认为是有龙这种生物的,它也是动物,属于动物里面比较高贵的生命。但从六道的角度来讲,龙比人还要更加低劣一点。这是畜生道。畜生道对我们来说很熟,也就不展开讲了。
那么比畜生道更低的,就是鬼道。这是我们中国人非常熟悉的一个概念。一般我们中国人认为人死就变鬼,对吧?但其实不是的。人死以后变鬼的可能性其实只有1/7。六分是轮回,还有一分是轮回以外的四种生命状态归做一分。所以一个人死了以后他会去哪里?有七种可能,鬼只是七种可能性之一。
鬼的生命状态是什么呢?在佛教内部讲到鬼道的时候,往往前面还有个词叫“饿鬼道”。你通过这个描述就可以知道,大部分鬼道众生它的特点就是饥饿。由此你也可以衍生它的更多特点,就是物质匮乏、饿、渴、冷等等,就是没有一个舒适的环境,这是鬼道众生的一个特点。这个我们中国人还是比较熟知的,我们要替亡去的人上供的时候,要给他送食物、烧衣服,甚至现在流行烧房子、烧苹果Iphone、烧车子…… 这个其实你不能说完全是迷信糟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包括烧纸钱。鬼道里面它其实也是一个像我们人类社会一样的体系。有些鬼道,它也有社会结构,也有次序,甚至有自己的阶层,发行自己的货币,这些都是有的。所谓冥国银行、天地银行,这些东西不完全是搞笑的,冥币这个东西也不完全是搞笑的。
当然佛教认为,对鬼道众生的这些利益和帮助,更好的方法其实是佛法,而不是仅仅烧一些纸钱,烧一些吃的、穿的。但你烧这些东西,它能不能有效用,能不能受到一些利益?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的。当然具体怎么样起效,这个也很复杂,有很多具体的仪轨方法,大家以后有兴趣,可以找老师慢慢学。现在大家只需要明白,鬼道主要的痛苦是物质的匮乏。
最后,六道轮回里面的最后一个,就是几乎所有宗教都会讲的“地狱”。
地狱其实也是一种鬼。只不过它跟鬼道的众生相比,前者是相对比较有自由的鬼,在外面可以随便晃。后者是什么,关起来受刑罚的。等于被抓进去受老虎凳,在渣滓洞里面受折磨的这种鬼,这个就叫地狱。它其实也是鬼的一种状态,只不过这个鬼呢,没有自由,在承受痛苦。那地狱我想也不用多介绍了,虽然大家可能没有仔细去看过各大宗教对地狱的描述,但是只听一个词,应该就可以知道了,肯定是一个完全惨无人道的地方,不停地受折磨,不停地经历痛苦,基本上就是这样。佛教里面甚至还有“无间地狱”的说法。无间就是,受苦的时间是没有间断的,不休息的,一秒钟连着一秒钟受苦,无间有这样的一种含义。当然在这里我们也不多展开了。
简单总结一下,所谓的六道,最上层的就是天,第二层阿修罗,第三层人类,第四层动物,第五层是饿鬼,第六层就是地狱。那么轮回是什么呢?就是一个人死了以后,如果你没有觉悟到宇宙的真相,那么你就会在这六种生命状态当中不停地循环。一个人死了以后有可能他会升天,有可能他会做阿修罗,有可能继续做人,有可能做猪、做动物,也有可能成为鬼,甚至可能去了地狱受苦,这六种可能性都是有的。而且在这六种状态当中,也都不是永恒的。就像我们前面讲升天堂不是永恒的,你在天堂的寿命尽了以后,还是会掉下来。那么反过来讲,下地狱也不是永恒的,地狱里面的人也会寿命结束,之后他也会从地狱里面跑出来,也许就投胎做人去了,他就结束了地狱的痛苦。
这也是佛教跟基督教、伊斯兰教很大的一个不同。伊斯兰教、基督教都认为升天堂就是永远待在天堂,永远不会掉下来;下地狱就是永远在地狱,永远出不来了。但是佛教认为不是这样的,升天堂你也会掉下来,下地狱你也会爬出来。你做鬼了,也有可能死了以后重新投胎做人了。你做动物了,可能动物死了以后又升到天上去做神仙了。完全都是有可能的,互相之间大家都是可以串门的,没有说你进了一个房间,投生了一道就固定下来,永远不会变,这是没有的。这是佛教一个很重要的观念。
那么讲到这里大家就会问了,推动大家去到这些地方背后的力量是什么呢?一个人死了,他为什么就升天了呢?另一个人死了,他为什么就去做猪了呢?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之前我们讲过,这些都不是佛决定的,那么是谁决定的?
就是第三讲中所讲的“因果”,是因果业力决定的。
假设一个人死了,比如说,他来世升到了天上,那么他升天就是一个结果。他为什么会升天?佛经里面有相关的描述:一个人如果守持五戒、十善,然后有些比较高的天还有“禅定”的要求,就是你的心要有定力,能够定的住,那些高阶的天就有“禅定力”的要求。那么你满足这些条件以后,死了以后就会升天。如果一个人守持五戒,五种戒律: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那么他死了以后就会转世做人等等。轮回转世,就是由很多这些,各种各样的原因所导致的结果。
再比如去下三道,三恶道的。愚痴心比较重的人往往会转生为“畜生”,转身为动物。因为动物普遍的特点就是智商偏低,最聪明的动物可能也就跟人类五六岁小孩的智商一样,它不太可能达到成年人的智商。所以你如果这辈子是智商比较低劣的,那你下辈子做动物的可能性就很大。因为这个“愚痴”的力量会推动你转生为这种生命状态。然后呢,你如果这辈子比较贪心的,那你下辈子做“鬼”的概率就会比较大。因为你过于贪婪,所以你将来就会感受到很匮乏的一种外部环境。再然后,如果你这辈子比较容易发脾气,甚至伤害他人、恶意攻击他人,那下辈子堕“地狱”的概率就很大。因为这辈子伤害他人或者其它众生,下辈子你的果报就是被他人伤害,就可能会有很多所谓牛头马面,地狱里有很多人来惩罚你,或者伤害你。
这个其实就是关于六道轮回最简单的一个解释。
那么,也许有些人认为这个东西有点神叨。你这么说我也看不见,我最多只能看见人和动物,另外四个我都看不见,你怎么给我证明?在佛教比较深入的经典,相对更多谈到一些哲理性的经典里,会谈到一个概念,就是说这六道,虽然说现象上的确是存在的,但是本质上它其实是什么呢?是“六种心态”。比如说,天界的心态就是傲慢。因为他高高在上,什么都很好,就像现在世界上很多富人一样,他看这个世界是俯瞰的。他会觉得,芸芸众生都不如我,我是非常高贵的,我是非常优秀的。所以天人的主要特点就是傲慢,傲慢心重的人,他其实就是属于天神这个级别的。阿修罗的状态主要是嫉妒。嫉妒心比较盛的人,就会转生为阿修罗,或者说就是阿修罗这种生命状态的一种反应。畜生我们说过了,它的主要特点就是愚痴,智慧不够。恶鬼的主要特点就是贪婪。然后呢,地狱的主要特点就是仇恨。所以有了“贪嗔痴”这三种毛病的人,其实你就是这三道的一种化现。这三恶道,其实就是你内在心理的一种投射,呈现在外的一种化现。
对于人来讲,其实前面这五种,基本上都是沾点边的。我们人也有傲慢,也有嫉妒,也有贪婪,也有仇恨,也有愚昧的这种状态。所以对人来讲,有点像一个什么都沾一点的综合体。
比较深层次的解释,所谓的六道,根本而言是一个众生“内在缺陷”的一种外在投射。当然它也不妨碍外在的确会呈现出这样的一种状态和感受。但这个话题往深里面讲,就会谈到佛教里面一个非常深奥的哲理性话题,就是“万法唯心”的概念。那这个概念讲起来就太长篇大论了,就不在这里展开了。
今天这一章的目的,或者说希望大家了解的,其实就是什么是“六道”,什么是“轮回”,以及为什么会产生轮回。简单讲一个没有“觉悟”了的生命,他就会在六种状态当中不断地循环。上了天堂会下来,下了地狱会上来,任何一个地方都不会永远地停留。而且由什么力量推动他往什么道去的,是依据他个人以前的业力,不是他现在能决定。不是说我死的时候我想去哪就去哪。谁死的时候会愿意下地狱?但是你死的时候,你不愿意下地狱,很可能也会下地狱。为什么?因为你以前造了下地狱的这个因,你曾经在自己的内心当中种下过,让自己未来某一世的生命会在地狱当中度过的这个种子。现在这个种子成熟了,你就没有办法了。
所以我们讲人的命运是自己决定的,是指“播种”因的时候你能决定,等到“果”已经呈现的时候,你是左右不了的。就像西瓜的种子已经种下去,到了明年、后年,长出来的就是西瓜,你说我不要西瓜我要南瓜,那个时候就来不及了。你要南瓜的时候,应该是在种种子的时候就播种南瓜种子,不能用西瓜种子,就是这么个道理。
总之人的生命,从种种子的角度来讲,是人自己可以决定的,但是从果报已经呈现,自己没有办法来改变的这个角度来讲,又是无法决定的。所以比较严格的描述是:当下的命运,是由过去的自己的行为所决定、所导致的。
这就是简单来讲,什么是六道轮回。
诸佛本誓愿,我所行佛道,普欲令众生,亦同得此道。
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
一一《大乘妙法莲华经》
--
FROM 180.171.119.*
送师兄灵峰藕益大师对于《法华经》妙义的解释。
法华妙旨
清·灵峰藕益大师
法华妙旨,惟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知见,现前一念心之实性是也。现前介尔一念,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未生无潜处,欲生无来处,正生无住处,生已无去处。心无心相,其性无生。无生故无住,无异,无灭。无生住异灭,即真法性,横遍竖穷,不可思议。若于此无相妙心,妄谓有心相可得,则佛知见便成众生知见,若即妄相幻心,达其本非有相,则众生知见,便成佛之知见。心性既然举体全空,亦复即假即中。以三谛宛然,故三观法尔。以法尔之三观,照宛然之三谛,能所不二,境智互融。于此信解,名为随喜。解义观文,名读诵。转示他人,名讲说。历事炼心,名兼修正修。有相无相二安乐行,一串穿却,只贵笃信力行,别无奇巧方便也。
【 在 chuand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随喜赞叹,阿弥陀佛。
:
--
FROM 180.171.119.*
《佛学入门》 作者:北川先生
第五课 佛教中的皈依是什么?
皈依,一般来说是一个人正式成为佛弟子第一个会经历的一种仪式,同时它也是佛教中最基本的一个戒律,就是所谓的“三皈依戒”。这个呢,想跟大家展开讲一下。
首先来讲什么叫皈依。
皈依其实就是一种心态,这种心态是什么呢?就是在最根本的问题上,求得一个“依靠”。依就是依靠,归就是回归,回归和依靠。而且这种回归和依靠呢,是在最根本的,人生最终极的问题上。
什么叫“最终极”的问题呢?
有终极的问题就必然有不终极的问题。什么叫不终极的问题?很简单,比如说我今天出门打个车,我要从a点到b点这个地方,我这一路上我靠什么,我主要靠出租车司机嘛。他如果不给我开车或者他不载我,我也去不了,对吧。所以在这一段路上我靠司机,他开车把我送到目的地,这也是一种依靠,但这种依靠不能算是皈依,或者说不能算是终极的依靠。因为我只是暂时依靠他,对吧?我下了车以后,我就不用靠他,甚至这个人我这辈子都不会见到了。所以这种暂时地依靠不能算在皈依里。
皈依是指什么呢?人生重大问题的终极依靠。佛教认为人生什么问题是最重大的呢?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生死”的问题。你生命结束以后,你的生命是继续去六道轮回呢,还是超出轮回以外呢?或者说哪怕是在六道轮回,你是往好的地方去轮回呢,还是往坏的地方去轮回呢?这些就是生死的问题。
第二个是什么?比生死更重要的,就是“觉悟”的问题。因为你在六道轮回当中,哪怕你做天人,做神仙,你也不见得是一个圣人,你可能还是个凡夫,你还没有觉悟到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觉悟是比生死更重要的问题。
佛教认为,生死问题也好,觉悟问题也好,你靠其他所有的生命,你靠其他所有的方法,都是不可能解决的。你靠出租车司机肯定是不能解决的,靠你老爸、老妈,靠你的亲戚朋友,也是不能解决的。甚至你靠国王,靠我们这个地球上最有钱、最有权势的人,他也是不能帮你解决的。美国总统他能帮你解决生死问题吗?他能让你获得觉悟吗?是不能的。比尔盖茨,世界上最有钱的人,他哪怕把所有的钱都给你,他能让你,确保你死了以后超越轮回,或者说死了以后,我们能够往“三善道”去,而不堕入三恶道吗?这都是不可能做到的,他也不能保证你获得对宇宙人生的这种正确的认识,他自己可能都没有正确的认识。
所以佛教认为,这两个最根本的问题,你是不可能靠其他人的,你只能靠什么?靠已经解决生死问题和已经觉悟的人,靠他所提供的方法,靠我们一起走在这条道路上的同伴,这就是所谓的“佛、法、僧”三宝。
佛就是佛陀,当然他不是一个人,我们讲过,以前有很多的生命成佛。所谓的佛陀就是,第一个,他自己已经解决生死问题。第二个,他已经获得了最终极的觉悟,所以他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生死问题,并获得同样的觉悟。所以他就是一个过来人,一个老师。那么他给你上课,他是有教材的,他是有方法的,这个就叫“法”。佛教的各种经典:佛经、论典,包括具体修行的方法,这个都叫法。然后呢,一起上课的很多同学,这个就是僧。这就是我们一起走在觉悟的道路上,走在破除生死迷惑的这个道路上的同伴,这个叫僧。
所以所谓的“三宝”就是佛、法、僧,皈依三宝就是皈依佛、法、僧。皈依佛、法、僧的意思就是在生死问题和获得觉悟的终极问题上,我们要依靠佛陀,依靠他所传授的方法,依靠我们共同走在这条道路上的同伴。只依靠这三个,不依靠其他任何的东西,不依靠其他任何的人。
当然我要强调一遍,注意,这里的依靠是指“终极”的依靠,而不是暂时的依靠。对于临时的依靠,我甚至都可以去依靠一个出租车司机,我都可以依靠快递小哥,这些都没有问题。但是在终极依靠上面,其他所有的生命,其他所有的方法,其他所有的人,我们都是靠不住的。只能依靠佛陀、教法和僧众。这里的僧众大家不要误会,不是剃了头的出家人,不是和尚叫僧众。广义的僧众是,学习佛法、向往解脱的人就叫僧众。所以他有可能是一个在家人,他也可能并没有出家,但他也是僧众,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这是皈依三宝表面的一个解释,更加深入的解释呢?佛陀他不是一种神明,他也不是具体指哪尊佛,他代表什么呢?代表了“觉悟”。他所传授的佛法,包括教材,包括经典,包括修行的方法,代表的是“正确的道路”。因为你只有按照这个教材去做,学习这个教材,学习这些方法,你才能获得觉悟,所以这个是正确的道路。然后僧众就是,大家共同走在这条觉悟的道路上,大家都会守持一定的戒律,大家都愿意去约束自己的语言、内心和外在的行为,都会比一般人更加的清净。所以僧众就代表“清净”。
从这个角度来讲,皈依三宝就变成了三种更加深化的解释。皈依佛教,觉而不迷,觉悟而不要迷惑。皈依法,正而不邪,我走正确而不是走邪道。皈依僧,净而不染,我要清净而不要污染。所以这个皈依三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可以把它升华为:我要依靠觉悟而不依靠迷惑,我要依靠正确而不依靠错误,我要依靠清净而不依靠污染。
有很多高僧大德是从这个角度来解释皈依三宝。这个解释,我觉得是非常的精辟的,也是一般人,哪怕没有任何的宗教信仰,或者哪怕你信其他宗教,都能够来接受的。所谓的皈依佛其实就是我要觉悟,我不要迷惑。谁又会想要迷惑呢?皈依法,就是我要正确而不要错误。谁又会想要错误呢?皈依僧,就是我要清净而不要污染。谁又会想要污染呢?
所以皈依三宝就是我要依靠觉悟,依靠正确,依靠清净。“觉、正、净”这三条是我们身为人类都向往的三种美好的状态、美好的境界。
皈依三宝之所以把它讲成一个戒律,也是因为,所谓皈依了佛,你就不能皈依天魔外道。皈依了法,你就不能皈依外道典籍。皈依了僧,就不能够皈依外道徒众。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你皈依佛以后,你就不能够在“终极”问题上去依靠其他的任何神明。注意是终极问题,不是说日常的小事情。日常小事情,当然我们还是要请求很多人的帮助,依靠大家的帮忙,我们才能够办成事情,这个不违反戒律。所以很多人说,我们皈依佛了,是不是也不能去教堂,也不能去道观,也不能去清真寺?其实不是这样。你当然可以去,甚至你可以对这些神明表示一定程度的尊重,但是你要清楚,在生死问题和解决迷惑的问题上,或者觉悟的问题上,这些生命他们是没有办法帮到你的。你可以对上帝表示你的尊重,这个没问题,这个不算破皈依佛的戒律。但是呢,你内心当中要很清楚,在根本的生死和觉悟的问题上,上帝是没有办法帮到我的,我不可能去依靠他,我只能依靠佛陀,这个就是叫皈依佛的含义。
皈依法,不归外道典籍。有些人说,那是不是我们外道所有的书都不能看,《圣经》不能看,《古兰经》不能看,道教的经典不能看,儒家的经典不能看,看了以后我就是破了皈依法的戒律?当然不是的,你当然可以看,甚至你可以去学习。因为你要了解其他宗教,你才能够更好地跟他们交流,这个都没有问题。但是所谓的皈依法,就是你内心当中知道,只有佛经才能帮助我解决生死问题和迷惑的问题,才能帮我破迷开悟,渡过生死轮回的大海。你内心只要保持这样的一种观念,那这个就没有问题。其他宗教或者其他世间的书,这些知识你都可以去学习,没有问题的。
皈依僧不皈依外徒众。不是说你皈依了僧众以后,你就不能够去跟其他有宗教信仰的人,或者无宗教信仰的人交往,这个绝对不是这样的。而是说你要明白,在走向解决生死问题,或者觉悟的这条道路上,我跟他们交往是对我没有帮助的,我不可能依靠他们。当然,日常大家如果吃个饭,喝个茶,聊个天,探讨一个问题,这个都没有问题。甚至大家做好朋友,互相在生活上帮助,这个也都没有问题,都是OK的。但你要很清楚,他们不可能在生死问题上帮到我。我在解决根本的问题上,我还是要依靠佛教的僧众,依靠我们一起修行佛教的这些同伴。你有这个观念就OK。
所以这里的关键在于,你要搞清楚,什么问题上你要依靠什么样的人。什么问题上,你不能依靠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搞清楚了,那么三皈依其实是很容易做到的。一些朋友以为皈依了佛门以后,我就不能去接触其他宗教,也不能够去接触儒家、道家,也不能去接触搞世间科学的人。我觉得是你的这个理解不对。
简单总结一下。皈依就是一种依靠的一种心态,这种心态其实我们一直都有。小时候依靠父母,长大了依靠老师,再大一点依靠朋友,依靠老板,最后依靠自己。这个都是依靠,都没有问题。但是你要明白真正靠得住的是什么?在什么问题上真正能够依靠什么样的?真正靠得住的就是佛、法、僧。因为他们代表觉悟,代表正确,代表清净。他们能在生死问题上,和是否真正的理解认识这个宇宙的真相上,给到最真实的帮助。所以在这些问题上,真正的去依靠他们。
诸佛本誓愿,我所行佛道,普欲令众生,亦同得此道。
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
一一《大乘妙法莲华经》
--
修改:bcyanyi FROM 180.171.119.*
FROM 101.224.144.*
《佛学入门》 作者:北川先生
第六课 佛教戒律听上去很严格,是怎么回事?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佛学入门的第六问,佛教中的戒律。
佛教的戒律应该是很有名的,大家都知道。所谓佛教的那些出家人,很多事情不能做。这就给人一种感觉,佛教是非常严格的,甚至这些戒律有一些苛刻。受了戒以后,自己的行动就好像受到了很多的约束,很不自由,有这样的一种感觉。
戒律为什么有必要?从佛教自己的观点来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呢,就像佛经中说的,戒律就像穿在战士身上的铠甲一样,可以保护战士在战场上不受伤害,或者说受到尽量少的伤害。这是什么意思呢?铠甲能够保护人,这个大家好理解。那么戒律为什么能够保护人呢?这是从因果的角度来讲。因为戒律当中所规定不能做的事情,往往都是一些坏的种子,比如说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这些。佛教认为你做了这些事情以后,会给将来的自己带来一些不好的结果。所以呢,佛规定这些事不能做,其实就是在保护你。
这个其实很简单,就像老师家长给小孩规定,家里的电不能碰,家里面的火不能碰。虽然看上去的确是限制了孩子的自由,但其实是为了保护他。小孩如果严格的遵守,家长和老师规定的这个不碰,那个也不碰,他就不会受到伤害。所以这是一个角度,从保护修行人的角度,我相信大家应该能够理解。因为这些事情你做了以后,将来会遭受恶果的,将来会堕入所谓的地狱、饿鬼、畜生道。为了保护你将来不受苦,现在给你规定不能做这些事情。
第二个呢,是从佛教一直很注重的智慧的角度来讲。我们之前也说过,佛教最看重的是智慧。因为只有当你获得了智慧,了悟了宇宙的真相,你才不会承受轮回当中的种种的痛苦。那么智慧要怎么产生?佛教认为智慧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仅仅听听课,懂一些道理就叫智慧,不是的。真正的智慧需要通过将听来、学来的道理转换成一种自己能够驾驭、控制的一种能力。而获取这种能力,你需要有定力,要有“禅定”的这种功夫。
我们一般人会有这样的经验,就是有很多事情,你其实在道理上是明白的,但你做不到。一些事情到了自己的时候,你就是做不到,但给别人讲得时候呢,头头是道。或者有些事情也不用给别人讲了,反正道理很浅显,大家都明白,但是呢,当自己面对这个处境的时候,也许就说服不了自己,或者控制不了自己的心。
最简单的,大家都知道熬夜不好,晚上躺在床上刷手机刷到深更半夜,对健康不好,对眼睛不好,甚至对手机本身也不好。但是问题是,很多人刷上瘾的时候,就停不下来。你明明知道这个不好,有百害而无一利,但你就是停不下来。为什么?你缺乏对自己的身心,一种强有力的掌控能力,或者用我们现代人的话来讲,叫意志不够坚定。所谓意志不够坚定,其实就是你的“定力”不足,很容易受到外界的一些东西的影响。你刷抖音,刷着刷着,总觉得有个声音说不能再刷了,要睡觉了,但是呢,抗拒不了新弹出来的这种视频的诱惑。这个所谓的抗拒不了就是你的内心“定力”不足。
所以佛教认为真正的智慧要发挥作用,你要依靠有定力。所以呢,禅定变成了智慧的基础。
那么一个人怎么才能有禅定呢?
每天坐在坐垫上打坐,练习冥想,练习禅修?这个当然很重要。但是,佛教认为比这个更重要的是什么呢?首先,你的生活要规范,你对自己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你给自己日常的言行举止、日常的饮食起居框定一个范围,那么你的身心就比较容易定。有了定以后呢,你更容易去产生智慧。
那么为什么把自己身心框起来才容易产生禅定呢?这个道理其实也很容易理解,我们举个例子。比如大家想象一下有一个皮球,如果它在地上不断地跳动,那么它要重新停顿下来,是不是要花一定的时间?你把一个球用力地往地上一砸,然后你不去碰它,它自己最终慢慢会停下来,但是当中肯定是需要一段时间的。现在如果有两个球,一个球的波动范围是比较大,比如说地面和天空之间毫不设限,波动范围非常大。而另外一个球则是放在一个小盒子里,上下左右都是有内壁的,能挡住的,无论是一个纸盒还是一个铁盒、木盒,反正你给它放在一个盒子里面,把球弹动的范围框定起来。你想想看这两个球,一个在天地之间让它随意跳动,等它自动地停下来;一个你把它放在一个容器,放在一个受限制的空间里让它停下来。你觉得两个球哪一个会在更短时间内停下来?
如果这两个球的大小重量,包括他们波动的数据都是一样的,或者是我们这些都不参考,仅仅就考虑一个是受到四壁的限制,一个是没有任何限制的。那肯定是受到四壁限制的,放到盒子里的那个球更容易、更快地停下来。这就是所谓,你给自己有一定的戒律的规定,你的身心更容易安定的一个比喻,或者说这么一个物理学的原理。
如果你对自己没有任何要求,想干嘛就干嘛,那么你哪怕去练禅定,哪怕你去禅修,你去冥想,你的心不太容易静。反过来说,你之前就给自己有很多约定的,比如早上每天肯定是几点钟起床,晚上几点钟睡觉,日常哪些事情肯定不会去做的,哪些东西肯定不会去碰的,哪些话肯定不会去说的,甚至哪些东西肯定是不吃的。如此给自己设置了这么一圈各种规定,这样的人再去学禅定,再去打坐,再去练禅修,他的心就比较容易静。这个就跟皮球一样,上下左右都有框住的东西,它较容易快速地安静下来。没有框住的,它可以随便乱蹦的,当然它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够完全地静止下来。
所以这三者的关系,戒律、禅定和智慧的关系,就是佛教最有名的所谓叫因戒生定,因定发慧的“戒、定、慧”三个修行顺序。所以为什么要有戒律,从第二个角度来讲,是为了最终引发智慧。
我们简单总结一下。为什么要有戒律?第一个角度,是保护修行人,让他不去种下一些恶因,未来免受恶果。第二个因为有了戒律,守持一定的戒律,你才更容易地产生禅定,有了禅定之后才更容易产生智慧。这就是为什么要戒律的两个原因。
那么再接下去,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佛教的戒律分哪些。
一般来讲,佛教的戒律从不同的类别、从不同角度来分的话,也分成很多种。比如说小乘的戒律、大乘的戒律、金刚乘的戒律、居士的戒律、出家人的戒律等等,有很多不同的分法。那么在这里呢,就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居士的五戒。这是佛教非常流行的戒律,或者说,作为一个修行人,不仅仅是一个信徒,你要成为一个佛教的修行人,有志于解脱成佛的,一般都会愿意接受这些戒律的。
那么五戒呢,一般就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条。不杀生主要是指杀人。不偷盗这个好理解,对吧?不邪淫主要是指没有婚姻以外的混乱的两性关系。不妄语宽泛一点,是指没有任何的谎话,如果严格规定的话,是指不随意地胡说自己的内在的修行境界,比如你明明不是圣人,你说自己是圣人,这个就是大妄语。不饮酒这个好理解,就是不喝酒。
这五条一般是作为修行人可能要去守持的,也是很多在家居士都会去守持的。当然这五条也不是说需要一下子都守,你也可以只守其中一条。当然你也可以五条都守,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意愿,都是可以的。这是很常见的居士五戒。佛教也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做人的话,往往是他前世受了五戒,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再加上他发愿要做人,这些因缘结合在一块,他这辈子就可以投胎,成为一个人类。如果你将来你还想成为人类的话,那么你今生守持五戒,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今天这一讲呢,就跟大家讲佛教的戒律,它的作用,它的必要性。以及简单介绍了五戒,非常感谢大家阅读,下讲再会。
诸佛本誓愿,我所行佛道,普欲令众生,亦同得此道。
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
一一《大乘妙法莲华经》
--
FROM 180.171.119.*
这个主题不能发了么?怎么贴第七课上来之后没反应。
--
FROM 180.17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