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转载][原创]周易系辞的第二章 (大过卦)作者 张松法
《系辞》第一章讲了八卦的由来,指出了天地是万事万物的基础,乾坤两卦就是八卦的基础;万事万物都是在天地之间产生的,八卦也是由乾坤两卦演化而成的。后来,周文王又将八卦演化为六十四卦,并将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所遇到的万事万物,再利用取象类比的方法,全部归纳总结为六十四种,以对应六十四卦。
周文王是如何将社会生活中的万事万物归纳总结为六十四卦的呢?《系辞下》第二章的十二盖取,就是非常明白的讲述了这个过程:“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杵臼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十二盖取绝对不是某些学者权威们所认为的,是根据卦象才发明了相关事物!这也是笔者我一直以来所痛斥的,难道古代的外国人从来都没有看到过卦象,就没有渔网马车等事物了吗?
第二章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周文王用归纳总结的方法,把社会生活中的所有事务归纳总结为六十四种,又采用取象类比的方法,把六十四种事务跟六十四卦象,作了非常巧妙的对应,比如把泽风这个卦象对应为大过,泽雷这个卦象对应为随,这就是圣人的“设卦观象”。(至于这个卦象跟对应的事务,有哪些相像之处,将在具体解说每一卦的时候,再详细说明)。同时,又运用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论,(该理论另有《中华传统文化理论简化版》详细介绍),对每一种事务的总体的吉凶悔吝,作出了总体的分析判定,比如泽风大过卦,对应人们把事情做得过分了这种事务,周文王给出了“栋隆,利有攸往”这样的判定,(今本栋桡,帛书作栋隆,根据考证,应该作栋隆,具体的考证将在讲解大过卦时细说,这里依帛书改为栋隆)。比如泽雷随卦,对应社区生活中的随从、跟随这个事务,并给出了“元、亨、利、贞,无咎”这样的判定。
以上是关于卦象、卦名,以及六十四种社会事务的对应情况,至于具体每一卦以及具体的每一件事务,周文王又作了以下的细分:
一方面,周文王根据每一卦中六爻的阴阳都是有所变化的,比如泽风大过卦,一爻为阴(初六),二爻为阳(九二),三爻为阳(九三),四爻为阳(九四),五爻为阳(九五),六爻为阴(上六);泽雷随卦,一爻为阳(初九),二爻阴(六二),三爻为阴(六三),四爻为阳(九四),五爻为阳(九五),六爻为阴(上六),(初表示一爻,上表示六爻,初、一、二、三、四、五、上表示卦象中由下往上的爻位,九表示阳爻,六表示阴爻),并找到了这些阴阳爻变化的大致规律,比如大过卦的六个阴阳爻有“刚过而中”的规律,随卦的六个阴阳爻有“刚来而下柔”的规律,(至于“刚过而中”、“刚来而下柔”的具体讲解,内容很多,将在具体解说每一卦的时候,再详细说明)。
另一方面,周文王又根据当时社会的客观状况,把社会生活中的某一件具体的事务,按照从最初到过分的规律,把该事务细分为六种情况,再运用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论,对每一种情况的吉凶悔吝都作了相应的分析判定,比如说把人们“做事情做得过分了”(大过)这个情况,以及相应的吉凶悔吝,细分为六种:
1,藉用白茅,无咎。表示最初的过分小心,是无咎的。
2,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表示过分的占了便宜,是无不利的。
3,栋桡,凶。表示过分的压力,是凶的。
4,栋隆,吉,有它吝。表示过分强大的实力,是有它吝的(有些浪费)。
5,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表示被别人过分的占了便宜,是无咎无誉的。
6,过涉灭顶,凶,无咎。表示过分的投入了,不留退路,是凶的,但无咎。(帛书意思与今本完全一致)。
最后,周文王再采用取象类比的方法,根据卦象中阴阳爻的变化规律,把卦象的每一爻,跟具体事务中的每一种情况及其吉凶悔吝的判定,又作了非常巧妙的一一对应,例如泽风大过卦:
1,用初六对应藉用白茅,无咎。
2,用九二对应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3,用九三对应栋桡,凶。
4,用九四对应栋隆,吉,有它吝。
5,用九五对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
6,用上六对应过涉灭顶,凶,无咎。
于是就形成《周易》每一卦的全部内容,例如:
泽风大过:栋隆,利有攸往,亨。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九三,栋桡,凶。
九四,栋隆,吉,有它吝。
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
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
通过泽风大过卦这个例子的讲解,我们就能够明白,这就是“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
下面,再详细讲一下“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则,有两个重点:
1,每一卦象中的阴阳爻变化的大致规律,以及内外卦的组合情况,跟这一件具体事务的总体吉凶悔吝是相对应的,比如泽风大过卦,阴阳爻的规律是“刚过而中”,表示情况还不错;内外卦的组合是“巽而兑行”,表示可以开心的去做,所以大过卦所对应的事情做得过分这件事务,是“利有攸往,亨”,是可行的。
2,每一卦象中的六爻,跟一件具体事务中的六种情况,并不是随意搭配对应的,而是在总体上又根据以下两点:1,每一卦的爻位是由下往上排列的,是从最初到过分的规律构成了六爻,所以具体事务中的最初和过分这两种情况,就跟六爻中的初爻和上爻,先对应起来。2,又因为每一件具体的社会事务,都是很复杂的,周文王对六种情况的分类,也不是简单机械的依照程度的不同来划分的,而是汇总了这件事务的全部情况,再归纳总结为六种。除了已经找到了对应关系的最初和过分这两种之外,其余的四种情况,分别按照卦象中间四爻的阴阳变化,再作一一的对应。比如泽风大过卦,周文王共归纳总结了六种过分的情况:
1,藉用白茅。
2,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
3,栋桡。
4,栋隆。
5,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
6,过涉灭顶。
除了初六爻和上六爻分别对应最初的“藉用白茅”和过分的“过涉灭顶”之外,中间的四爻是这样的:
1,卦象中的二爻本来是柔位,数字的一三五为单数,单数为阳属刚;二四六为双数,双数为阴属柔。作为柔位的二爻,离初爻最近,根据“柔之为道,不利远者”,所以“二多誉”。但刚爻居柔位,不符合“其用柔中也”,说明不是最理想,就跟“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这种情况相对应,表示过分的便宜了老头子,总体还不错,所以“无不利”。
2,卦象中的三爻是刚位,但是属于贱位,所以“三多凶”。作为三爻来说,根据“其柔危,其刚胜邪”,如果柔爻居三爻的刚位,就很危险,即使是刚爻居三爻的刚位,也不一定能逢凶化吉,大过卦是刚爻居三爻的刚位,也不一定能逢凶化吉,就跟“栋桡”这种情况相对应,表示压力过大,所以“凶”。
3,卦象中的四爻是柔位,离初爻较远,根据“柔之为道,不利远者”,所以“四多惧”。而且又是刚爻居柔位,不符合“其用柔中也”,好在“其要无咎”,就跟“栋隆”这种情况相对应,表示过分强大的实力,发挥的作用并不大,有些浪费了,所以“有它吝”。
4,卦象中的五爻是刚位,又是属于贵位,所以“五多功”,总的来说是很好的。作为贵位的五爻来说,根据“其柔危,其刚胜邪”,如果柔爻居五爻的刚位,不一定危险,如果是刚爻居五爻的刚位,也不一定百分之百好,大过卦是刚爻居五爻的刚位,也不一定绝对的大吉大利,就跟“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相对应,表示老太婆过分的占了便宜,这种情况在人们的习惯观念中,总有点不爽,但并不是坏事,所以“无咎无誉”。
这些卦辞爻辞的基本拟定原则,并不是笔录我的一己之见,而是在《系辞》中已经讲得很清楚了。
《系辞下》第九章:“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也就是说,首先要确定卦象、卦名与具体事务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是最原始也是最终的对应关系,然后就可以按照当时的具体实际,来确定六爻与具体事务的六种情况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卦象、卦名与这一件具体事务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本,也是最难的第一步,六爻与六种具体情况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末,当最初最基本的第一步确定了之后,六爻的对应关系也就容易确定了。
《系辞下》第九章:“若夫杂物撰德,辩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撰,具也,述也,集也,总结的意思。也就是说,要从复杂的卦象中总结出这一卦的特性(卦德),分辨这件具体事务的是与非,就必须要看中爻,中爻就是指内外卦的中间一爻,也就是二爻和五爻。如果还要继续知道存亡吉凶,只要坐下来好好思考就知道了,特别是要仔细研究一下彖辞,就可以基本明白了。在这里,孔子透露了一个小秘密,前文说到的大过卦阴阳爻的变化规律是“刚过而中”,所谓的阴阳爻的变化规律,其实就是指一卦中阴阳爻的排列规律,因为孔子喜欢用变化、变动,所以我们就沿用孔子的说法,称之为变化规律。所谓的“刚过而中”,就是指巽卦中爻和兑卦中爻,即二爻和五爻都是刚爻,刚爻过多的意思,刚爻过多表示开创进取的力量很强大,所以“利有攸往”。随卦阴阳爻的变化规律是“刚来而下柔”,就是指五爻是刚爻在上面,二爻是柔爻在下面,上面的刚爻到下面来,跟二爻的柔爻来一个阴阳相应,表示开创进取的力量可以顺着前面的某样东西走,只要随从跟随就可以了,所以“无咎”。
《系辞下》第九章:“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
在每一卦的六爻中,第一爻和第六爻已经明确标明这是初爻和上爻,初爻表示起初的状态,上爻表示最顶端的状态,由于六十四卦的上爻都是表示事务到了过分和极端,所以我们就直接把上爻叫作过分。既然知道了初爻和上爻是表示最初和过分,那就很容易找到具体事务的最初和过分这两种情况来与之对应。至于二、三、四、五爻的对应关系,根据孔子的讲解,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基本结论:二多誉,四多惧,三多凶,五多功。也就是笔者我常说的一句口诀:一初二誉三凶四惧五功六过。我们从前面的分析讲解中,也知道了大过卦的六爻,就是完全根据这句口诀,找到所对应的事务的六种情况的。这就是利用大过卦详细讲解了“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当然,所谓的对应,依然是采用取象类比的方法,就是找到他们之间的相同点、相似点,因为相像所以就用象征的方法,把两个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给对应起来了。正因为所用的是象征的手法,而不是数学上等于的公式,所以在这些对应的事物上,难免会有牵强的成分,有相像就肯定有不像,有八分像就有二分不像,只有三分像就有七分不像,而整部《周易》就是用象征手法写成的一本书,这就是取象类比,这就是《系辞下》:“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象也。”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只要明白了《周易》的卦辞爻辞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对于上面这段话就很容易理解了。
周文王对于每一条卦辞爻辞都有吉凶悔吝的判定,虽然有些卦爻辞没有直接写明吉凶,如随卦:“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帛书、竹书与今本的意思完全一致)。但只要仔细看一下卦爻辞,是完全可以明白其中的吉凶悔吝都已经包含在里面了。至于对吉凶的理解,就是指得到和失去,悔就是指后悔、懊悔,吝就是指舍不得、肉痛,无咎就是指没事、虚惊一场,这就是“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前面说了,具体事务的六种情况,并不是按程度不同来排列的,也不是按时间先后的次序来排列的,更不是每一种情况都需要经历一次的,而是完全根据人们自己的选择,选择那一种就出现那一种的吉凶悔吝。
--
修改:jiazhihui FROM 42.63.207.113
FROM 42.63.207.113
敏感字是全国被禁言,不是系统排查问题。
--
FROM 182.90.218.206
【 在 shuitianyi 的大作中提到: 】
: 敏感字是全国被禁言,不是系统排查问题。
谢谢您!我发表的时候会注意的。
--
FROM 42.63.207.113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个卦象所对应的是一件事务,而不是一个事件!事务跟事件是两个概念,千万不能弄错!周文王从人类社会生活的万事万物中,归纳总结了六十四件事务,而不是六十四个事件,大家都知道,天下这么大,社会这么复杂,大事件小事件何止亿万,怎么会只有六十四件呢?周文王通过高度的归纳总结,对具体的事件进行高度的抽象,从而整理出了六十四种事务,事务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而不是一个具体的事件。其实,在《周易》的六十四种事务中,有一些事务是很相似的,只要把六十四卦再整理一下的话,六十四卦还可以合并成五十多卦,但这样一来,卦象跟事务又不对应了,况且周文王的归纳总结已经很科学了,我们就尊重传统吧。
《周易》所归纳总结的六十四件事务,《序卦》、《杂卦》两篇传文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像泽风大过卦表示过分,泽雷随卦表示跟随,风雷益卦表示增益,离卦表依附。很显然,过分、跟随、增益、依附都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事件。所以,在一个具体的事件中,会出现多种事务,一种事务也会包含了多个事件,在某一个事件中,采用哪一种事务,选择哪一句卦爻辞,都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而不是拿六爻来死搬硬套的!《周易》的真正的功能,就是教我们如何在具体的社会生活中正确的选择对策,而不是套用公式来预测!这一点,你相信也好不相信也好,只要你认真读懂读通《周易》,自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关于利用《周易》来预测这个问题,我们以前会专题讲述,但作为《周易》的本意,无疑是指导人们选择对策,这也就是孔子把《周易》作为人文文化的观点,帛书《易传o要》:“子曰: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也”。
既然是选择对策,那就要根据客观事件的实际情况,也许是同一件事务中选择不同的卦爻辞,也可能是不同的事务中选择不同的卦爻辞,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变化”,变化不仅仅指卦象中阴阳爻的变化,更是指事务的变化,人们在这个具体事件中,如何来选择事务所对应的卦爻辞,就是所谓的“进退”。如当我们在面临重大情的时候,我们从最初的时候,就应该选择“初六,藉用白茅,无咎。”而不是选择其他爻辞;如果情像2003和2020一样来势凶猛,我们是不是该选择“九三,栋桡,凶。”呢?当然不能!因为情来势虽然凶猛,但并没有达到“栋桡”的程度,我们以举国之力还是能够战胜情的,所以就应该选择其他的卦爻辞,比如选择坎卦“九五,坎不盈,祇既平,无咎。”;如果情向全世界扩散,所有国家都要向中国请求援助的时候,我们也不能选择“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我们也不能把中国的全部人力物力都拿去援助别人,否则就真凶了。这种根据客观事件来选择事务所对应的卦象,再从中选择正确的爻辞来作为对策,就是“变化者,进退之象也”,这也是学习和运用《周易》中最难的部分。
对于整部《周易》来讲,构成每一卦象的无非是阴爻阳爻,对于人们在各种事务中所采用的对策来讲,从每一卦的卦爻辞来讲,不外乎刚柔两种。简单来说,刚表示开创进取,有所增益,比如说一户人家,父亲在外面创业,今年挣了净利润二十万,这二十万是新增加的,表示这户人家向外膨胀了二十万,这就是刚;又比如母亲是在家维持家务的,母亲能够把二十万合理的分配使用,花费多少买些什么,存款多少备用多少,母亲都能科学合理的根据客观情况来安排,虽然母亲并没有挣来一分钱,但母亲的合理安排保证了一户人家的日常生活,也保证了父亲在外面安心的创业,这就是柔。刚和柔就好像白天和黑夜一样,白天出去干活创业,黑夜在家睡觉,睡觉是为了明天更好的干活。所以《系辞》第一章把天、尊、乾、高、贵、动、刚归为一类,把地、卑、坤、贱、静、柔归为一类,有了乾坤的刚柔,就有了万事万物,了解明白了最简单的刚柔,就能分析判断其他的种种。这就是“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因为在每一个具体的事件中,要找到所对应事务的卦象,找到对应的爻辞来作为对策,是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状态来选择的,是要结合天时地利人和来进行选择的,是灵活多变的,绝对不是有什么死板的规律可以套用的,这就是“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明白了《周易》的来龙去脉及其基本概念之后,就知道社会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逃不出六十四种事务,而六十四种事务已经在《序卦》、《杂卦》中写得清清楚楚,任何事情来了,都只要对照一下卦象和卦爻辞,就能找到相应的对策,所以君子就能安心快乐的生活在社会上,就可以利用《周易》像玩一样的处理好每一个具体的事情,这就是“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
所以,一个君子平日里有空的时候,就要把《周易》这本书读熟,把六十四卦与六十四种事务之间的对应关系摸熟,如果碰到了什么事情,就可以根据所看到的实际情况,找到这件事务所对应的卦象,找到相对应的爻辞来作为对策,从而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就算凭自己的知识智慧找不到这件事务所对应的卦象,还可以利用占筮的方法,来找到对应的卦象及卦爻辞以解决实际问题。根据传世和出土的大量文献证明,虽然孔子对于《周易》是以作为“德义”的人文思想为主,但孔子并不排斥占筮,在万不得已的时候,用一下占筮也是可以的。这就是“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周易》相当于是一部人生手册,是一份生活工作的吉凶对照表,能够按照《周易》对号入座的生活工作,就能够“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
修改:jiazhihui FROM 42.63.207.113
FROM 42.63.207.113
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这事情我琢磨好了会向上面反映的,以前上面都扔的垃圾不是你我几个人的事情。
【 在 jiazhihui 的大作中提到: 】
: 谢谢您!我发表的时候会注意的。
--
FROM 182.90.218.206
【 在 shuitianyi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这事情我琢磨好了会向上面反映的,以前上面都扔的垃圾不是你我几个人的事情。
谢谢版主。有时候修改起来确实挺费事的,怕不符合作者的原意。读者阅读的时候有困难。
--
FROM 42.63.207.113
我不是版主,密的可能有人封了些,但也就这样。
【 在 jiazhihui 的大作中提到: 】
: 谢谢版主。有时候修改起来确实挺费事的,怕不符合作者的原意。读者阅读的时候有困难。
--
FROM 182.90.218.206
[大过卦[序卦] 《颐》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
[ [杂卦传] 《大过》颠也. 译:大过:(到达了)顶封。]
张老师: 诸道兄,序卦曰,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
也就是说,物品积蓄多了,然后可以养活人们,故整理出来了颐这一卦。颐,即饲养,养活,养家,养人的意思。如果物品不用来养活人们,则物品还是保持原样不动的,还是原来大da的积蓄(大畜)的那么多。(有这么多物品积蓄着却不拿来养人,那就是过份了),故整理出来了过份这一卦。但这么大量的物品不可能始终能保存,终究会遇上麻烦,故整理出来了坎这一卦。坎,沟沟坎坎,坎坎坷坷,麻烦的一关之谓也。
杂卦曰,颐,养正也,正常的,正确的养人也。大过,颠也。颠的本义为头顶,山顶,顶峰,顶巅,巅峰也。也就是,超级,过份。
所以,大过的意思即是最顶峰的,超级的,过份的。就是过份。
张老师: 今本的桡,帛书作(龍字下面一个車)。而且,九三爻栋桡,今本帛书本皆作栋桡。九四爻,今本作隆,帛书本作(龍字下面一个車)。所以,九三爻九四爻,今本帛书本完全一致,只有卦辞,今本作桡,而帛书本作(龍字下面一个車)。所以,今本卦辞的的桡字,其实也应该是(龍字下面一个車),即隆,隆,大也,隆胸隆鼻也。
[彖传] 大过大过,大者过也。栋桡,本末弱也。刚过而中,巽而说行,利有攸往,乃亨。大过之时大矣哉。]
张老师: 栋梁过份的粗大了,适宜于有所前往(向前走好了,做下去好了,继续干好了),但还是要做的亨通,通顺。
彖辞曰,大过,就是过份的大了。栋梁过于粗大,相对来说,栋梁所承受到重量轻了,(木头根部为本,梢头为末,本末指栋梁的这一头到那一头,指整段木头所承受的重量)(这样解释,不免牵强,主要是由于桡和隆一字之差,意思完全相反,本末弱也四个字,恐怕在二千多年的传抄过程中,也有改动?怀疑应该是“本未弱也”,解释成“栋梁过于粗大,这原本并没有弱小”,更通顺,但苦于没有证据)。过于粗大的栋梁,相当于开创进取的阳刚之力过于强大,也即是栋梁的承受力过于大了,但这依然是属于中,也就是这还是做对的,并没有错!所以这是巽而悦行,也就是,进行得很开心的行动。适宜于有所前往。这样子把事情做通,那才好。大过的意义是非常大的。
如果理解为栋桡:
卦辞就变成:栋梁压弯了,适宜于有所前往。这样的说法是不通的。
彖辞就变成:栋梁压弯了,是这根木头从头到尾都弱小了。
似乎,栋桡放在彖辞里,也只有“本末弱也”这句话才通顺,但又和后面的“刚过而中”等句连不通。所以,非常怀疑“本末弱也”一句有误。
[卦辞](泽风大过)兑上巽下《大过》:栋挠,利有攸往,亨。]
[大象] 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张老师: 象辞曰,大过的卦象是上面泽,下面巽,巽为木,根据大泽吞灭木头这种情景,木头本该浮于水面,结果却沉没于大泽淤泥,这也太过份了。所以整理出来了过份这种情况。
君子领悟了过份这个理念,则能勇敢地独立,不惧怕世俗,能超越世俗而不会感到烦闷。即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在世俗看来,这个人做人有点过份。但君子依然坚持他君子的做人原则,独立,不怕,超脱,无闷。
请大家翻到系辞下篇第二章,讲的是伏羲氏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察鸟兽的花色文采,以及山川大地的情况,和地上所有物体的形态,近则从人自己的身上,远则从诸般物体的身上,整理出了八卦。
张老师: 再接下来看十二盖取的倒数第二个,讲的是上古时代的丧葬,无非在死者身边堆上一些木材,埋在荒野里,不起坟头,也不种树,非常简单,服丧的时间也没有硬性规定,可长可短,比较随便。但后来的圣贤制定采用棺椁来安葬,设坟头种上树,制定丧期必须多少多少天。伏羲氏从人们对待死者过于优厚的这种现象上,整理出来了大过这一卦。
注意,是先有过份这种现象,再整理出大过卦。绝对不是先有大过卦,再根据大过这一卦发明了从厚安葬死者这种习俗!!!
也绝对不是大过卦的卦象有棺材之象,所以大过卦才和丧葬扯上了关系!!!所以,台湾曾仕强实在就是个不懂装懂之仕!!!
张老师:再翻到系辞上篇第八章第四段,这一段是孔子对大过卦初爻辞的讲解,孔子的话的关键词是“慎之至也”,也就是过份的小心谨慎,孔子还说:“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如果能始终保持过份的谨慎小心,当然不太会犯大错啦!
大过卦就是专讲过份这种情况的。下面的五爻爻辞,由大师兄来讲解。请大家看看大师兄的翻译和讲解。
是系辞,属于易传部分。
张老师:大师兄,九四九五爻的象辞好像有误。初六的象辞的柔字,应作刚柔的柔来理解。不是柔软的意思。渉,不是涉水,是涉入。
张老师: 唉,大师兄还是没有抓住要点。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小象] 藉用白茅,柔在下也。]
1, 过分的小心谨慎了。所以,没有灾咎。
[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小象] 老夫女妻,过以相与也。]
2, 老头子过分的占了便宜了。这没有什么不适宜。
[九三,栋桡,凶。[小象] 栋桡之凶,不可以有辅也。]
--
修改:jiazhihui FROM 42.63.207.113
FROM 42.63.207.113
3, 栋梁承受得过分重了。所以,有凶。
[九四,栋隆,吉。有它,吝。[小象] 枯杨生华,何可久也。 栋隆之吉,不桡乎下也.]
4, 栋梁过分的粗大了。当然是吉利的,但有点舍不得,太浪费可惜了。
[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小象] 老妇士夫,亦可丑也。]
5, 老太婆过分的占了便宜了,这没有灾咎,也没有光彩。
[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小象]过涉之凶,不可咎也。 ]
6,过分的涉入进去了,也就是做事情过分投入了,超过了自身极限了,这当然有凶,因为当全部身心投入到了这件事情上了,那么对于其他的一些事情,显然就会有所忽略了,所以凶。但对于这种态度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好,所以,也不会有灾咎。
张老师:我说周易,其目的只是为了让大家对周易有一个正确的读解,从而消除人们对周易的误解及迷信,也相当于剥去了周易的神秘外衣,让大家对周易能直观的看个清楚。虽然只讲了三卦,但以此类推,也可以知道其他的六十一卦也就是这么一回事情了,何况乾坤二卦我也讲过,无非一刚一柔而已。
张老师:在当今社会上,或者说古往今来,人们对老夫少妻,普遍还能接受,但对少夫老妻,则总有些不接受,觉得不太应该。
这分别象征了,一种人们能接受的过分,还有一种人们不太愿意接受的过分,以及各自的后果吉凶。
所以,这二爻辞的含义是指导我们,虽然这二种过分仅仅与当事人有关,与他人并没有太大关系,但是,象后一种那样的人们不太愿意接受的事情,尽管这事情让自己占了过分的便宜,也还是不要去做为好。
张老师:所以,周易并不神秘,周文王的出发点,只是要人们通过理性来选择正确的行为,只是要人们能尽量的把事情做对。
当然,周易也可以用来卜筮,如果卜到大过卦,刚好又是九五爻是动爻,那就可以判断出,这件事情能够占到不少便宜,但是这些过分的便宜并不光彩,虽然也不会有灾咎,但最好还是不要去做。
所以,周易既是周礼文化的体现,是德义。也可以用来卜筮。而孔子是为了“观其德义”,才睡觉吃饭都带着周易。
现在应该都有点明白了吧!!!
--
FROM 42.63.20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