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举例说下致良知
比如你揍孩子下不了手,如果想的是为国家培养栋梁,就容易下手了,这个就是良知,如果你受私欲影响,这个孩子自己的喜欢的不行,然后就下不了手。这就是不致良知
发自「今日水木 on V2178A」
--
FROM 124.64.22.*
有没有这种可能
反正不是给自家培养,打没有心理负担
--
FROM 60.1.7.*
这个例子举得好。
《传习录》中有类似例子,良知是看你的目标的,如果是爱护环境,当然不要踩踏小草;如果是逃命,当然踩踏小草也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目的是培养国家栋梁,要考虑打好还是不打好,因为二者不一定哪个能有利于孩子成为国家栋梁。
反之,如果自己也不知道孩子有没有成为栋梁的可能性,或者根本没有可能性,反而假借要培养国家栋梁而打孩子,这是私欲。
举个极端的例子,一个人马上要死了,看看自己的孩子,虽然犯错了,但是目的是想保持这一时的天伦之乐,放任不管当然也是“良知”。
【 在 juda 的大作中提到: 】
: 比如你揍孩子下不了手,如果想的是为国家培养栋梁,就容易下手了,这个就是良知,如果你受私欲影响,这个孩子自己的喜欢的不行,然后就下不了手。这就是不致良知
: 发自「今日水木 on V2178A」
--
FROM 114.247.175.*
王阳明说的很明确了,知善知恶是良知
而每个人的善恶标准都不同,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善恶实际上是个相对的概念。旧社会给穷人个馒头,对方对你感激涕零,现代社会给别人一个馒头,不再给点菜,对方都会觉得你在苛待他。
于是王阳明说,有善有恶意之动。真的想致良知,就要知道善恶的本质及其对人的意义,最后必然落到人的本质,也就是无善无恶的心之体
【 在 juda 的大作中提到: 】
: 比如你揍孩子下不了手,如果想的是为国家培养栋梁,就容易下手了,这个就是良知,如果你受私欲影响,这个孩子自己的喜欢的不行,然后就下不了手。这就是不致良知
: 发自「今日水木 on V2178A」
--
FROM 111.194.13.*
【 在 juda 的大作中提到: 】
: 比如你揍孩子下不了手,如果想的是为国家培养栋梁,就容易下手了,这个就是良知,如果你受私欲影响,这个孩子自己的喜欢的不行,然后就下不了手。这就是不致良知
: 发自「今日水木 on V2178A」
我看你们都是瞎扯,这个是意,根本不是致良知,下面是传习录原文,你们有文字功夫的自己对对,看到底是什么?
【一三八】
来书云:“教人以致知、明德,而戒其即物穷理,诚使昏暗之士深居端坐,不闻教告,遂能至于知致而德明乎?纵令静而有觉,稍悟本性,则亦定慧无用之见,果能知古今、达事变而致用于天下国家之实否乎?其曰‘知者意之体,物者意之用’‘格物如格君心之非之格’,语虽超悟独得,不踵陈见,抑恐于道未相吻合?”
区区论致知格物,正所以穷理,未尝戒人穷理,使之深居端坐而一无所事也。若谓即物穷理,如前所云务外而遗内者,则有所不可耳。昏暗之士,果能随事随物精察此心之天理,以致其本然之良知,则“虽愚必明,虽柔必强”[223]。大本立而达道行,九经之属,可一以贯之而无遗矣,尚何患其无致用之实乎?彼顽空虚静之徒,正惟不能随事随物精察此心之天理,以致其本然之良知,而遗弃伦理、寂灭虚无以为常,是以要之不可以治家国天下。孰谓圣人穷理尽性之学,而亦有是弊哉?
心者,身之主也,而心之虚灵明觉,即所谓本然之良知也。其虚灵明觉之良知应感而动者,谓之意。有知而后有意,无知则无意矣,知非意之体乎?意之所用必有其物,物即事也。如意用于事亲,即事亲为一物;意用于治民,即治民为一物;意用于读书,即读书为一物;意用于听讼,即听讼为一物。凡意之所用,无有无物者。有是意即有是物,无是意即无是物矣,物非意之用乎?
--
FROM 1.202.171.*
哥们挺激动,注意致良知里面有个“致”字,你截图的文字很好,这个是良知的定义,老王同学认为人的心像个镜子一样被灰尘蒙住了,需要打扫出来,打扫这个过程就是致良知的过程。那接下来就是怎么打扫了,过程就是我举得这个例子。经过长期的打扫,最终恢复心得本来面目,良知
【 在 xiaobing88 的大作中提到: 】
:
: 我看你们都是瞎扯,这个是意,根本不是致良知,下面是传习录原文,你们有文字功夫的自己对对,看到底是什么?
: 来书云:“教人以致知、明德,而戒其即物穷理,诚使昏暗之士深居端坐,不闻教告,遂能至于知致而德明乎?纵令静而有觉,稍悟本性,则亦定慧无用之见,果能知古今、达事变而致用于天下国家之实否乎?其曰‘知者意之体,物者意之用’‘格物如格君心之非之格’,语虽超悟独得,不踵陈见,抑恐于道未相吻合?”
: ...................
--
FROM 223.72.208.*
【 在 juda 的大作中提到: 】
: 哥们挺激动,注意致良知里面有个“致”字,你截图的文字很好,这个是良知的定义,老王同学认为人的心像个镜子一样被灰尘蒙住了,需要打扫出来,打扫这个过程就是致良知的过程。那接下来就是怎么打扫了,过程就是我举得这个例子。经过长期的打扫,最终恢复心得本来面目,良知
哥们,你在多读几遍原文再说吧,不坐功夫,你不知道老王说啥,知行合一就是这个意思。我劝你们别看翻译,大部分翻译添油加醋,搞得你们有所偏信,信达雅,这帮翻译来信都达不到,文中有的是禅宗标准术语,这帮翻译瞎翻译,标准术语可不翻译,直接引用即可。翻译者添油加醋的离谱。
--
FROM 1.202.171.*
你这肯定是曲解致良知了。
【 在 juda 的大作中提到: 】
: 比如你揍孩子下不了手,如果想的是为国家培养栋梁,就容易下手了,这个就是良知,如果你受私欲影响,这个孩子自己的喜欢的不行,然后就下不了手。这就是不致良知
: 发自「今日水木 on V2178A」
--
FROM 123.118.152.*
传习录里争论最多得就是啥是良知,老王同学也很烦
【 在 leafle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肯定是曲解致良知了。
--
FROM 223.72.208.*
良知这个东西跟F教禅宗的本性具足是一个道理,意思是良知每个人都有,只是要抹去尘埃,找到良知。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juda 的大作中提到: 】
: 传习录里争论最多得就是啥是良知,老王同学也很烦
--
FROM 120.244.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