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阳明心学缘由、得势、功业在哪?
钱穆有本书《宋明理学概论》,能回答你大部分的问题
【 在 yangshanee 的大作中提到: 】
: 版上讨论阳明心学,很多帖子
: 以前看过一些心学的介绍,更多阳明本人的历程和掌故。
: 阳明心学的一些重要概念用的都是常用字/词汇,但被赋予了一些不寻常或者说难以捉摸的新含义。
: ...................
--
FROM 114.254.56.*
心学并不是主观唯心,心学是佛学的理论在儒家上的应用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出世的心,干入世的事儿
然而,王阳明死早了,很多东西确实不系统
心学也就落下了和禅宗相似的毛病“狂禅”,狂禅因为不需要切入实际,所以上手难度也不高,人数也不少
【 在 Oriphia 的大作中提到: 】
: 1. 朱子理学的主干是机械唯物主义,他认为天理原本就在万物之中,要通过格物来知晓天理,理学定出来的很多对于至善的教条标准是无法实现,也就是只能说到,绝无做到的可能。心学出现的前提就是很多人觉得理学说一套做一套。
: 2. 能在当时传开是因为门槛低,像净土宗一样低,心学本质就是主观唯心主义,所以很多人一接触就说心学是枯禅,实际上这些人的看法是对的,就是枯禅。
: 3. 心学现在能一定程度上传播的原因是门槛低,其次是主观唯心的底色自带神秘主义色彩,对某一类人就是天然有吸引力。
: ...................
--
FROM 111.194.13.*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是禅宗的,讲究顿悟超脱
可惜,都被玩坏了
【 在 Oriphia 的大作中提到: 】
: 净土宗的门槛,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套,不必出家,不必诵经,凡念“南无xxxx”者,皆得往生。
: 相比其他派别,比如华严宗,立派经典是《华严经》,要诵读理解经文,方能拜入门下。
: 理学一样,理学的经典是《四书集注》等一系列的书,对饱读诗书的人也是有一定门槛,比如王阳明格竹这一步就没过。
: ...................
--
FROM 111.194.13.*
不开悟,成佛没戏
念佛也有可能开悟,但是概率很低,像净土那样念,概率就更低
净土主要还是给普通百姓安心用的,因为简单,所以传播极快,对佛jiao的传播也有不小的用处
【 在 pumc 的大作中提到: 】
: 赞分析,有机会单独开帖讲讲颜李学派吧
: 我只接触了佛学的金刚jing和坛jing,最初听说净土只要念“南无xxx”也可成佛,感觉很诧异的.颜李的言论是不是影响到了近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FROM 111.194.13.*
成佛必然明悟法身,法身是佛学所有内容的基础,没这个法身,很多理论就都说不通
神秀是否开悟我还真没研究过,至少写“身是菩提树”的时候,是没有开悟的
【 在 pumc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开悟不能成佛吗,神秀和尚不就例子吗
: 净土的功劳确实在于传播,虽然执着于念佛,但善的理念也会被传播,总比去做些恶事好吧!
: 我又想到一点,会不会有些极端,比如到处去乱放生的是不是净土这帮的
--
FROM 111.194.13.*
心学的产生要从禅宗说起
唐时代,禅宗风靡全国,无可匹敌,儒家受到极大的打压
为了对抗这种打压,北宋周敦颐时,结合道jiao一些理论,提出了“炁”,用以对抗禅宗
但实际上,其中很多理论和禅宗极为相似
再后来,这一理论渐渐分为两支,一支结合禅宗多些,一支结合的少些,前者就是心学,后者就是理学
到朱熹时,理学大成,心学则有陆九渊,后世说陆王心学,就是指陆九渊,王阳明
这两个理论就一直发展着,到王阳明时大成
以上内容,钱穆的《宋明理学概述》都有
【 在 moonriver007 的大作中提到: 】
: 1. 心学为什么会产生?之前的理论遇到了什么问题?
: 明朝皇帝爱炼丹,不管那么多破事儿,促进了自由思考和自由讲学的发展。
: 以前太教条的手册性质,如同宗觉戒律,需要理性的介入,然而宋明理学又太死板,没有人文关怀,他大约想让每个人都有光明的内心。
: ...................
--
FROM 111.194.13.*
大小乘的区别主要是在解决自身问题后,是否会帮助广大群众继续解脱的区别
小乘是把自身问题解决完了,就不怎么继续帮助其他人了
国内因为儒家的“修齐治平”思想,很多人都是心系大众,所以大成氛围浓郁
【 在 pumc 的大作中提到: 】
: 法衣之争时没开悟,开悟了五祖估计就不用选惠能传承.
: 在网上查了下,神秀创立了北禅,以戒定慧的方法,渐悟派.后期应该悟了,不然也不会有他向武则天推荐惠能.说他师弟惠能境界高于他的说法流传.这种境界也说明他悟了,没有执着,只想弘法
: 佛学修行的法门有很多,渐悟派属于小乘,由戒定到慧.渐悟更适合智商高,或受教育程度高的知识分子.也可以说由量变到质变.即使说渐悟,最后也是顿悟的结果.戒定慧这种方法现在很多法门在用
--
FROM 111.194.13.*
四句教前面两句
无善无恶心之体,这是禅悟出来的法身,无善无恶
有善有恶意之动,这是大家善恶标准彼此不同的原因
所以,人的根源上,都是这俩东西
【 在 Oriphia 的大作中提到: 】
: 心学认为心即理,良知即天理,良知是判断事物的一切标准,你的良知和我的良知怎么可能是一致的?不同人对善的理解就有不同,所以肯定是主观唯心。
: 佛学是客观唯心,禅是可以独立于物质单独存在,即我悟出来的禅和你悟出就应该是一致的,区别是有的人能顿悟,有的人是渐悟
:
: ...................
--
FROM 111.194.13.*
会不会是因为先有了意愿,而后才有了能力呢
就像,你需要自己做饭,于是你才有了自己做饭的能力,如果你不需要自己做饭,点外卖就够了,那你可能就不会发展自己这部分的能力
菩萨道也类似,当一个人自我解脱后,在向其他人传道的过程中,传道的能力也是一点点发展出来的
当然,有的人有意愿,也发展不出这种能力
【 在 pumc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目前接触的一部分理念,小乘和大乘是选用的佛学经典的差别和修行方法不同产生的大小的区别.成佛后又有三种境界,阿罗汉,菩萨和佛.
: 阿罗汉只达到自己解脱,菩萨和佛可以帮助众生解脱.是能力的区别,不是意愿的区别.
: 佛是布道者,现实中,王德峰和雪漠,这两个人我都认为他俩是布道者,我的佛学之门受益于两人,简单粗暴评级的话,王德峰是菩萨级,雪漠是佛级.
: ...................
--
FROM 111.194.13.*
我看过王德峰的书,十几年前就是现在的水平,按当时来说,水平可以,但是这十几年依然这水平,没啥进步,怪可惜的~~~
他说病好药停,说明他没走下去~~~那基本就是自了汉
再走下去才是真正的菩萨道
【 在 pumc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入佛学之门得益于王教授的讲座,从佛学角度看,我认为他是当代佛学布道者,并且他说佛学是药,病好药要停,于我心有戚戚焉!现实生活,我遵循道医的养生之道.顺其自然,万法归一!
--
FROM 114.253.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