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孔子不懂《易》
《论语》『7.17』子曰:「[若]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晚年孔子开玩笑的虚拟语。
《论语》『7.18』子所雅言,[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不提《易》
--
FROM 117.143.145.*
熊十力说:“儒学以孔子为宗师,孔子哲学之根本大典,首推《易传》”
《周易·系辞传》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
这都是胡说,孔子时的《易》只是一本算命答案,所以孔子根本不当回事。《易》受重视是从汉发明《十翼》所谓“易理”开始,与原始《易》已无关。它为新的“纲常”新儒家正能量打理论基础,强调“天尊地卑”、“男尊女卑”“君卑臣卑”、“父尊子卑”。。。。
【 在 moonriver007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的五十,都是老中年,无大过,不易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4」
--
修改:chunzai FROM 117.143.145.*
FROM 117.143.145.*
当时很流行的,孔子不是随大流的人。他也不相信鬼神
《序卦传》和《十翼》都是汉儒搞出来的,当然要托名孔子
【 在 namoamituofo 的大作中提到: 】
: 读《序卦传》就会知道孔子没把易当卜筮书对待。
:
--
修改:chunzai FROM 117.143.145.*
FROM 117.143.145.*
孔子的时代是个迷信盛行的时代,但孔子既不信神,也不算命,“不占而已矣”(《论语 子路》)。但为了既不得罪主流社会,又保持自己“横而不流”的独立性,他用下面棱模两可的话来达到这个目的。仔细读《论语》: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八佾》)祭神的时侯好象神真的存在一样。言外之意,不祭就不在了。
“子不语怪,力,乱,神。”(《述而》)“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先进》)不提“鬼”、“死”,但不敢正面否定其存在。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述而》)这是虚拟语气,意即有的话我难道不祷吗,可惜没有。不敢旗帜鲜明地公开表态反对,所以只能“敬鬼神而远之”。
【 在 namoamituofo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无从考证吧。
: 它不信鬼神是怎么回事?
--
修改:chunzai FROM 117.143.145.*
FROM 117.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