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仁义其非人情乎,彼仁人何其多忧也?……
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不仁之人,决性命
之情而饕贵富。故意仁义其非人情乎,自三代以下
者,天下何其嚣嚣也?……屈折礼乐,呴俞仁义以
慰天下之心者,此失其常然也。……故古今不二,
不可亏也,则仁义又奚连连如胶漆纆索而游乎道德
之间为哉使天下惑也!
自虞氏招仁义以挠天下也,天下莫不奔命于仁
义,是非以仁义易其性与?故尝试论之,自三代以
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
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
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
伤性以身为殉一也。
此论愚以为非。仁义即人情,是维系社会的纽带,表现了人类的高级智商,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与动物区分的标志。秦始皇得天下后公然除仁绝义,焚书坑儒以显其威权,以严法苛政挠天下,致民不聊生,揭开了中国周期性的农起“新篇章”。秦朝自身也因此瞬间覆舟,如朝露,成为历史笑陃,其经验教训可参见贾谊《过秦论》等诸论。至刘彻始悟,吸取前朝失败教训,以假仁假义为幌子,用纲常正能量统一人脑,威权正治得以持续,汉祚得以延长,直到蒋家皇朝在神州灭亡。但二千多年中天下“囂囂”,乱世多于治世,有时朝代更替如走马灯。作者问“自三代以下者,天下何其囂囂也?”是因为天下惑于伪君子的假“仁义”。正治骗子太多之故。而孔子正为救中国以身殉天下,可歌可泣。作者以为“古今不二”,是不懂社会发展史,其实古今大不相同。
--
修改:chunzai FROM 117.143.145.*
FROM 117.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