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佛所谓的寺庙修行,也算一种“执”
不是么
--
FROM 114.251.186.*
听说很多人在安静的地方修行,然后回到正常生活,对烦恼,事情的耐受力反倒更低了,薄伽梵歌和禅宗也说,在人世间修炼的功德是比隐居深山更好的
【 在 idavailable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么
--
FROM 120.229.48.*
不离世间觉,难度太高了。
【 在 kof94 的大作中提到: 】
: 听说很多人在安静的地方修行,然后回到正常生活,对烦恼,事情的耐受力反倒更低了,薄伽梵歌和禅宗也说,在人世间修炼的功德是比隐居深山更好的
--
FROM 61.150.12.*
是很难,关键是养成习惯,我每天上下班路上都听薄伽梵歌的书或者杨定一的书
【 在 profound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离世间觉,难度太高了。
:
--
FROM 120.229.48.*
佛学的难度在于悟,不在世间和佛堂
五祖那么多弟子,长期在离世间的清净佛门之地修行,居然没有一个能到悟的状态的,六祖没长期在佛门修行,就在世间,五祖最后讲了一遍金刚jing,六祖便悟道成佛了.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出世觅菩提,恰如寻兔角.
排除六祖本身慧根就很深厚之外,或许经历了人世间的各种悲苦,这个经历对他成佛更重要
【 在 profound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离世间觉,难度太高了。
--
FROM 124.127.69.*
说得太好啦
【 在 pumc 的大作中提到: 】
: 佛学的难度在于悟,不在世间和佛堂
: 五祖那么多弟子,长期在离世间的清净佛门之地修行,居然没有一个能到悟的状态的,六祖没长期在佛门修行,就在世间,五祖最后讲了一遍金刚jing,六祖便悟道成佛了.
: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出世觅菩提,恰如寻兔角.
: ...................
--
FROM 120.229.48.*
寺院也有好多是培养法师的,法脉代代相传,法赖僧传
有一部分是讲法的,还有一部分是传修行法的,对于想明理或者想修行法的找到靠谱的师父也很重要。
我前前老板清华物理系系毕业的,出家去修他的大圆满了。另一位20年初认识的,带我念佛的师兄,现在佛学院出家,海归硕士,现在又读了个佛学院硕士,毕业了,已经翻译了一本国外佛学书了,当讲法师了
各有各的缘分
【 在 idavailable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么
--
修改:popax FROM 39.155.155.*
FROM 39.155.155.*
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得无所离,即除诸幻
【 在 idavailable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么
--
FROM 111.194.8.*
五祖在禅堂很有可能并不传授祖师禅。要不然他的得意弟子也不会写出“时时勤拂拭”这种偈子了,属于对于祖师禅知见都不对。
【 在 pumc 的大作中提到: 】
: 佛学的难度在于悟,不在世间和佛堂
: 五祖那么多弟子,长期在离世间的清净佛门之地修行,居然没有一个能到悟的状态的,六祖没长期在佛门修行,就在世间,五祖最后讲了一遍金刚jing,六祖便悟道成佛了.
: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出世觅菩提,恰如寻兔角.
: ...................
--
FROM 111.198.24.*
不太清楚,可能五祖的使命就是等待六祖,一切皆是缘,很多时候是说不清楚的.就像一群人追衣钵,第一个追上六祖的慧明,六祖一句话就把慧明度化开悟了.五祖不度化慧明可能有其他方面的原因,而不是没有这个能力.
【 在 apumaatlarge 的大作中提到: 】
: 五祖在禅堂很有可能并不传授祖师禅。要不然他的得意弟子也不会写出“时时勤拂拭”这种偈子了,属于对于祖师禅知见都不对。
--
修改:pumc FROM 124.127.69.*
FROM 124.12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