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灵修,是应该远离生活,还是拥抱生活?
开悟这事儿,本来就是个机缘,目前看没有什么办法保证一定开悟,另一方面,所有的机缘都有可能使人开悟
所以,哪个效果更好,完全没有可比性,因为太随机了
【 在 kof94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里有一个困惑,假如拿灵性的开悟当做最大的目标,是应该在生活中修行还是找个山洞隐居?或者说,这两种方式不好说哪个效果更好,而是要看适合什么样的人?有些人多年隐居修行没有效果,反而是在生活中遭遇一些变故而开悟的,也有些印度的大圣人终日打坐而开悟,甚至还有人几岁就开悟了
--
FROM 111.194.8.*
你把大脑想象成一个输入系统,你说得两种一种是不给这个系统输入,一种是给这个系统各种输入。
其实人的大脑很复杂很复杂,情绪也是很复杂得机制。看开点就好了。不要太执着
【 在 kof94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了不少灵修书籍,发现有2种观点,一种是,人的灵性提升之后,要回归和融入生命的源头,正如印度很多大圣人,一生追求灵性,在修道院或者山洞里度过一生,另一种观点是,灵修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平常的生活,也可以充满灵性,甚至说,灵修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这2种观点,哪种正确呢?
--
FROM 223.72.208.*
在家,你也可以去尝试试试。打个七。比如般舟三味,连续经行不断,24小时不坐不卧。
修行不是空想。
【 在 kof94 的大作中提到: 】
: 感觉不太一样,佛说,人生的一切都是苦,又说五蕴皆空,也就是说,我们平时看到听到想到的,都会带来痛苦,哪怕是在网上恣意表达,或者赚到很多钱,有权力名声,最后也是苦,而很多经典又指出一条路,想要真正快乐,就得回归内心,那么就应该进行相应的训练,花大量的时间。我的理解是,最好是出家,每天16小时在意识回转的训练上面。在家,每天被世俗之事束缚,没法达到足够的训练强度。而通过世俗之事修行,感觉走不通,就好比一个心理学家,研究一个杀人犯的犯罪心理,无法给身边的人带去快乐,因为认清痛苦和获得快乐完全是两条毫无关联的道路,这个理解对吗
--
FROM 182.51.86.*
还有佛七,禅七,腰疼时候就盼着回家躺平
【 在 perichm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家,你也可以去尝试试试。打个七。比如般舟三味,连续经行不断,24小时不坐不卧。
: 修行不是空想。
: N业睦斫馐牵詈檬浅黾遥刻16小时在意识回转的训练上面。在家,每天被世俗之事束缚,没法达到足够的训练强度。而通过世俗之事修行,感觉走不通,就好比一个心理学家,研究一个杀人犯的犯罪心理,无法给身边的人带去快乐,因为认清痛苦和获得快乐完全是两条毫无关联的道路
: ...................
--
FROM 39.155.155.*
可以,点赞!
【 在 popax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有佛七,禅七,腰疼时候就盼着回家躺平
--
FROM 182.51.86.*
这个时代躲进深山里是修不成的,踏足红尘,体会各种酸甜苦辣悲欢离合,修七情,这样比较有机会提高
【 在 kof94 的大作中提到: 】
: \[累计积分奖励: 100/0\] 看了不少灵修书籍,发现有2种观点,一种是,人的灵性提升之后,要回归和融入生命的源头,正如印度很多大圣人,一生追求灵性,在修道院或者山洞里度过一生,另一种观点是,灵修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平常的生活,也可以充满灵性,甚至说,灵修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这2种观点,哪种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8 Plus」
--
FROM 111.5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