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关于《庄子》的几点
《庄子》虽然口口声声追求自然,但它的理论在诸子中最违反自然,最矫情的恰恰是它自己。求知求巧,不断满足欲望才是人的本性,而不是无待的超脱。一切生物为了生存都在争,包括人,求知是为了生存提高竞争能力的手段和表现。无数事实证明,无知不巧者必然被知巧者征服,落后被先进征服成为奴隶,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
《庄子》虽然与《老子》有渊源,但二者的根本区别明显。《老子》无为而治,是一种统治术,而《庄子》是想逃脱这世界进入一个绝对纯洁的世界――“无何有之乡”。《庄子》和《孟子》都是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或者说是偏执狂文字,庄子思想是痴人说梦,一个脱离现实的空中楼櫊,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虽然“满纸荒唐”,却也是“一把幸酸泪”,所以韩愈将“《庄》《骚》”并举是非常英明的观点。
庄子认识论的理论基础是《齐物论》中的“无是无非”“相对主义”,在《逍遥游》的“鲲鹏”和“蜩與學鳩、斥鴳”的故事中开门见山,亮出主题。《逍遥游》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为《庄子》全书主旨。成玄英《疏》云:“至言其體,神言其用,聖言其名,其實一也。”窃以为不确,它们有明显的等级,最高范畴是无己“至人”,第二层才是“无功”和“无名”者。因为“无功”和“无名”虽然也能“逍遥”,但未能彻底,做到“无己”。
內七篇皆由互不相关小段“散文”組成,沒有統一的作文主题中心。
《逍遥游》与《齐物论》旨趣相同,都提倡无待出世,文笔文风和思想都一致,与后五篇入世、混世的观点差别很大,甚至风马牛。窃以为这两篇才是真正庄子所作,放在第一第二绝非偶然也。另五篇当为庄子后学所著,是对庄子思想的发挥,不但文笔,思想也不一至。比如《养生主》中庖丁解牛故事与《逍遥游》“神人无功”和《齐物论》“圣人不从事于务”的旨意不符。庄子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遁世者,不务俗事,为何会赞美解牛俗事?庖丁的形象正如《应帝王》所谓“胥易技係,勞形怵心”的有为者,属“小知閒閒”。明显非庄子原著。另外,作者将“道”与“技”剥离也是不合逻辑的。《人间世》承《养生主》“不折”之旨,孔子让颜回与帝王周旋,正如《齐物论》批评的“与接为搆,日与心斗”。 春文斋 2012-4-11
--
FROM 117.143.139.*
这句话与《逍遥游》与《齐物论》的宗旨背道而驰。这在中国很正常的,比如你将孟子与《论语》相比,相去甚远,董仲舒更远,已完全没有原儒的思想。《庄子》的《逍遥游》与《齐物论》是姐妹篇,是《庄子》的祖宗,后面的外篇、杂篇旨趣大相径庭,可以不看。儒家思想我也只看《论语》
【 在 pumc 的大作中提到: 】
: 庄子经典言论“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我把这句话作为后半生学习的警世恒言.
--
FROM 117.143.139.*
道教应是古老的巫术或原始宗教,后来伪托老庄才上台面的
【 在 pumc 的大作中提到: 】
: 只是这句话触动了我,《逍遥游》《齐物论》都没完整读过,我接受的道家思想,估计就是中医那点东西
--
修改:chunzai FROM 117.143.137.*
FROM 117.143.137.*
想象丰富,这是很有意思的文学作品,
【 在 juda 的大作中提到: 】
: 都太虚无了,建议少看
--
FROM 117.143.137.*
它的所谓哲学与老子一致,所以通常放在一起说
【 在 profound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庄子是中国早期文学作品里最出彩的。
:
--
FROM 117.14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