齧缺遇許由,曰:「子將奚之?」
曰:「將逃堯。」
曰:「奚謂邪?」
曰:「夫堯,畜畜然仁,吾恐其為天下笑。後世其人與人相食與!夫民,不難聚也:愛之則親,利之則至,譽之則勸,致其所惡則散。愛利出乎仁義,捐仁義者寡,利仁義者眾。夫仁義之行,唯且無誠,且假乎禽貪者器。是以一人之斷制利天下,譬之猶一覕也。夫堯知賢人之利天下也,而不知其賊天下也,夫唯外乎賢者知之矣。」
许由为何逃尧?这句话揭示“仁义”在现实社会中的流弊:统治者表面上作报告宣传标榜仁义道德为正能量,让老百姓团结在自己周围。于是社会上用仁义做幌子来骗人的人越来越多,但真正愿为仁义付出的人却并不多。仁义成为统治者不可或缺的伪善和欺诈工具,却成为弱者的画饼,反而对天下造成更大伤害。从哲学思想来看,作者继承了老子“绝圣弃智”的思想,认为人们之所以能够聚在一起,是因为彼此间有爱、利、劝、致等关系的连接,而这种连接并非基于仁义,恰恰是出于对于现实利益的追求。自然万物都遵循着自然的法则,而人类的活动过于复杂和做作。他试图引导人们认识到,真正的仁义应当出于真心,不受名利诱惑的干扰,这样才能实现社会和谐与个人的内心平静。作者幻想回归人类初级阶段的原始本真,追求无待的精神自由和自然本性。所以提倡回归自然,抛弃人为的道德规范,以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
--
FROM 117.1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