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楼. 回复逍遥长安游网友,你好!继续对你回复如下:
1.《老子》中所说的“一”,其实也是孔子“吾道一以贯之”的“一”,也是指中国上古形而上学的“唯一的道”。为什么一定要“唯一”,而不是“二”“三”?我前面讲过,“由结果向上推测原因”是哲学的方法,要找原因,那当然要找最根本的最终的唯一的原因。人们在归纳和总结“世界为什么会是今天这个样子?”“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世界成为了今天这个样子?”于是,有人认为这是“的创造”,并由此建立了“创论”等学。中国古圣认为:这是因为在天地宇宙还没有生成之前,就已经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存在,是这股力量促成了天地人类的产生。这便形成了道家的“道生论”。(今天暂时不涉及佛家的“缘生论”)。
初一看,似乎这二种观点一样。其实不然,“创论”的,他有自由意志,他有选择的权力,甚至还有喜怒哀乐,于是,人类除了服从之外,简单别无他法,其弊端就是彻底勾起了人类的讨好之心,人们总希望讨好而获得赐福,从而使得迷信(盲目的相信)泛滥,极端思想泛滥,为了所信仰的而放弃一切不顾一切的你们也见得多了,对不对?
“道生论”的道不是神,或者不礼貌的说,道是死的,只仅仅是一个客观规律,一个形而上的规律。用不着讨好他祭祀他。这个道还是一股生生不息的力量,顺之生逆之亡,选择权在人而不在神。人们若要得其生,则自然会选择合道而行。
所以,“一”就是指“唯一的道”,你说的这句话是讲:天地生于道,是道促使了宇宙天地的诞生。而道又来自那里呢?我今后讲学时再细说,请相信我不是在故意推托。道在体为空在用为生,而道家认为天地未生之前是一片虚空,正是道的生力让这一片虚空之中产生了天地人类,这就是中生有。所以,人类必须效法天地,要做到无我,要抛开自我,要空,要无。这样才能生,才能有,才能获得更多,才能得到满足,才能接近完满,对于人来说,无疑是希望完满的,对不对?那些劝人放弃欲望的说法,我是肯定不认同的。而需要你做的就是四个字:“无中求满”!!!!
浙江杭州张松法 2014-3-9
252楼. 2.对于你的第三个问题,请恕我眼拙,我还真没有看懂。要不这样子,这个问题暂且存疑,等我讲完了全部经文,你再提问。否则答疑课时太多的话,会影响对经文的讲解。
3.对于如何提高境界心量,其理论原理我已经全部讲过了,可仔细参读我的帖子。当然,道家还有一些特殊的修炼方法,虽然最好是由我言传身教,但这很困难。我会在今后酌情公开一些法门。
浙江杭州张松法 2014-3-9
253楼. 恭祝张老师生日快乐!寿比南山!
巨蟹苑春 2014-3-9
255楼. 关于道和水的问题回复如下:
用水这个例子来解说和形容道的特性,是老子的独创,这个比喻非常高明非常恰当。老子真不愧为太上老君-------我由衷三拜!
1.水总是往下走--------无我也,无为也,抛开自我也,用柔也,用弱也。
2.水遇方则方,遇圆则圆,随器而显形-------恰当也,适宜也,对症下药也。
我早就说过,如果先学会了《阴符经》,再来学《老子》就方便多了。等讲完了《阴符经》,如果网友道兄们还想要听的话,我可以再开课讲《老子》。
浙江杭州张松法 2014-3-9
那太好了,真想听听张老师讲老子,学学道!
benson5a06 2014-3-9
256楼. 回复不能彷徨的生命网友,你好!
你的留言我仔细看了,你所言甚是!所说极对!所喻更妙!
夜深人静了,人心也相对安静了,想问题写文章也有了思路和灵感。
身处闹市了,心情也烦躁了,烦都烦死了,谁还在烦杂场所看学术书和思考很深刻的问题?
除非这个人修炼极好,随时随地都能无我,才能在烦杂之地也能冷静理智。所以,道还是要修的,修了总比不修好。
希望你常来,我们一起谈经论道。
浙江杭州张松法 2014-3-9
257楼.
天机蓝 2014-3-9
258楼. 谢谢张老的讲解,我会继续学习,在无中求得自身的圆满的。
逍遥长安游 2014-3-9
--
修改:jiazhihui FROM 42.63.52.188
FROM 42.63.52.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