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试着反驳一下,请批判。
1. 天理存于内心,并不是内心想任何东西的就是天理。而是外部世界通过人的感官(眼耳鼻舌身)映射到心里了的内容。就当时科学局限来说,红外线、海王星、万有引力等客观真理虽然存在,但是映射不到人的内心,也就是超出人的认知了,因此也就影响不了人们的行为。也就是心能感知的东西才是天理。
2. 私欲解释成贪嗔痴等情绪,那是一种狭隘的解释。天理就是公,违背天理就是私的。也就是说,当人们的想法与天理不相符的时候,不符合客观规律的时候,就是私欲。私欲之所以产生,就是内心对外界规律的理解有较大差距导致的。人看不到天理,是因为没有努力认识世界,不按规律办事,按妄想办事。
3. 良知,不是心地善良,而是良好的认知。不是让人多做好人好事,内心就明亮了,而是要弄清楚世界的本质规律,包括物理世界和人类社会,内心才会明亮。《传习录》有具体描述,大致如下:众生平等,所以小草小花也是不能踩踏的,这当然是很好的道理;但是为了避免被人追杀,踩踏小草那也是合情合理的;同样面对饥饿的情景,你手中的食物是给普通人还是给自己的家人,这也是不能糊涂的。如果有一个人骂你,你该不该生气?有良知的人就知道该生气,因为人不是枯草,不是佛老之道,但是生气要适度。
4. 王阳明关于心像镜子一样的比喻,我认为心囊括了万事万物的规律,就如镜子;这样,任何情况都能应付自如,因此明亮。
王阳明说,圣人的道理非常简单,但是世人老是学的糊涂。我认为有重要原因来自于文言文的表达。文言文中,一个字表达非常抽象而概括,能表示的内容太多了,可以有很多理解,以至于训诂学盛行。
我按照奥卡姆剃刀原理,就按照最精简的来理解。
【 在 juda 的大作中提到: 】
: 儒家追求成圣人,就是明白了天理的人,那如何明白天理呢,阳明说很简单,因为天理是存在于人的内心里,外人又会问了,那我咋看不到天理呢,阳明说你的心被私欲盖住了啊,外人又问怎样才能不被私欲盖住呢,阳明说要带着良知去做事,做久了你的心就明亮了。
: 这个学说面对的基本上是当guan的人,手里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带着良知处理guangchang事务那是不一样的,普通人无所谓,大字都不认识。
: 核心在于做事上,这个东西看着简单,对人要求极高,因为吹牛容易,做事太难了。十万个人里也蹦不出一个做事的人
: ...................
--
FROM 114.24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