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善或人性本恶--究竟怎样认人性-这是中国哲学里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孟子在《告子章句上》第三节到第六节里,曾列举当时除他以外还有另外三种不同的理论。第一种是认为,人性无所谓善恶:第二种是认为,人性可以从善,也可以从恶(这种意见似乎意味着认为人性之中有善因,也有恶因);还有第三种意见认为,有的人性善,有的人性恶。孟子主张人性本善,并不是认为,人人生下来便是一位孔圣人。他的理论与上述第二种意见的一方面有点相近,承认人的本性中有些因素,本身无所谓善或恶,但如人不加以节制,它就将导致恶。孟子认为,这是人与野兽共同的地方,它们反映了人里面有野兽的本能方面。但严格说来,这不是“人性”。
本质上是我应该怎么做?是从私我出发,还是从大公出发?个人生存和共同体协作的矛盾。
人性本善,就从大公出发,信奉天道,损有余补不足。追求社会福利大同,我们60年前有过一次失败的实验。
人性本恶,就从私我出发,信奉人道,利用人的利己动机,鼓励人的积极性,私有财产保护,效率大于公平,我们正在这样的实验。
我们一直都在这两个路线中摇摆。两者都有局限性,都要改革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修改:·fengjun259 于 Nov 5 08:30:17 2024 修改本文·[FROM: 115.171.177.*]
※ 来源:·
https://exp.mysmth.net·[FROM: 115.171.177.*]
修改:fengjun259 FROM 115.171.177.*
FROM 115.17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