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私营企业,为啥不能视同缴纳?
我刚才说了,国企也是半个体制内,这个视同本身就有问题。
要拿私企同工资水平差不多同年限的对比。
这个民企工人如果拿到同样的养老金,他的系数该是多少,这个系数,才是真正的体制内的系数,体制内通过视同,已经把规则都改了,那还拿什么同样视同的进行计算比较
【 在 hrbwag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去查查文件就知道,机关和企业的视同缴纳基本是一样的
--
FROM 111.196.208.*
私企就不能按照84-14年的社平推算?
【 在 hrbwag 的大作中提到: 】
: 私企从哪年开始的?
: 社保从哪年开始的?
--
FROM 111.196.208.*
把视同忘记, 就是按照实际各个年份社平推算缴纳40年的民企工人的养老金,以此来反推体制内视同实际给了体制内同样工资的多大的照顾。
【 在 vv 的大作中提到: 】
: 过渡性养老金是按退休当年的社平算的。。。
--
FROM 111.196.208.*
笔者在研究经济改g史的时候,发现一个颇有趣的现象:我国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民营企业,都是在1984年纷纷成立的,包括了联想、德力西、万科、健力宝、长城、四通、信通、科海(加上京海,即中关村早年有名的“两通两海”)等等。所以说,这一年堪称中国民营企业元年。
【 在 hrbwag 的大作中提到: 】
: 84年哪来的私企?
: :
--
FROM 111.196.208.*
不要管这些,规定实际操作差别很大,就是按照84-2014各年社平计算,才是最相对准确的。
【 在 vv 的大作中提到: 】
: 公务员我没见过具体的计算清单,但企业的我知道咋算视同,他们会分92年前的是视同用1做系数,然后92年到98年的是过渡会用自己的系数做系数,然后都是用当年社平当基数去乘着算,这这两笔钱加起来是过渡养老金。。从体制内的字面规定看,就是人社局16年发过一个文说新办法怎么算,我自己理解着看是说他们16年前是视同缴费,16到24年是过渡期,然后说过渡养老金和个人账户以及基本养老建加一块就是新办法的养老金,那么如果同样按一个叫183号文的计算方法的话,那么就是16年前是用1的系数,16到24是用实缴系数,两笔加一起是过渡养老金。。我知道的几个退休的人,说新办法不如老办法多,所以拿的老办法,就是原工资那种。。
:
--
FROM 111.196.208.*
按照各年社平来逻辑推算一个,作为参照物,来对比实际视同占了多大便宜,把变多的部分都视为一个变量 那就是系数变了,这样最直观的推算出视同占了多大的便宜。
【 在 vv 的大作中提到: 】
: 公务员我没见过具体的计算清单,但企业的我知道咋算视同,他们会分92年前的是视同用1做系数,然后92年到98年的是过渡会用自己的系数做系数,然后都是用当年社平当基数去乘着算,这这两笔钱加起来是过渡养老金。。从体制内的字面规定看,就是人社局16年发过一个文说新办法怎么算,我自己理解着看是说他们16年前是视同缴费,16到24年是过渡期,然后说过渡养老金和个人账户以及基本养老建加一块就是新办法的养老金,那么如果同样按一个叫183号文的计算方法的话,那么就是16年前是用1的系数,16到24是用实缴系数,两笔加一起是过渡养老金。。我知道的几个退休的人,说新办法不如老办法多,所以拿的老办法,就是原工资那种。。
:
--
FROM 111.196.208.*
以84-94的社平看,体制外多交这十年,养老金相差多少?
【 在 MiguelI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笔者就是错的,1985年
:
--
FROM 111.196.208.*
你讨论的是全国还是个例?
【 在 hrbwag 的大作中提到: 】
: 哪个在你所说的那个啥啥县?
: :
--
FROM 111.196.208.*
社平还是可以估算的,八九十年代,我还是有印象的,水木也有印象。
【 在 vv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很难推的吧,咱们没有原始数据,现在想返回头去查八几年的全省或者市平均收入一般是查不到,只有官方手里有这个数。。而且咱也找不到实际转正顶级的工资对照表,就比如86年22岁毕业的大学生每年的工资是多少钱,后面大约从94年又做了大幅度工资改革,大约经历了十年特别五花八门的各种涨工资,就普涨以及百分比涨啥的,只有单位手里才会封存着大家的工资单,自己普遍不会留底。
:
--
FROM 111.196.208.*
工资是几百,那么社保也就是几块十几块。
【 在 vv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不太有具体的数字的概念,就知道那会儿是几百块钱。。
:
--
FROM 111.19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