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四十岁,回头看当年同学中当老师的情况
结论:当年学习好的,没有当老师的。
我们当年的高中班,比较特殊,属于重点班,一个班五十人,有三十多个考上了重点大学(名义上是现在的一本,实际比现在的一本质量高多了,当年的二本,现在都升为了一本),剩下的都是普通本科(现在的二本)。
高中同学现在有三个当老师的,一个在老家,两个在外地,无一例外都是当年班里学习靠后的,当年只考上了二本。
但是对比幸福度,我觉得他们现在比我幸福,特别是在老家的。
有时候我觉得我们那帮高中同学挺厉害的,教我们的老师,基本上都是民办老师转正、中专等,有个正儿八经大专毕业的,都少见,水平虽然不差,但是肯定赶不上那种正儿八经大学师范学院毕业的老师,我们就是在那种情况下,考了一堆重点。
当然,当年那帮老师,即使上的是大专,在他们那个年代,也是人中龙凤,很厉害的了。
--
FROM 117.133.37.*
是的,一线就是压力太大,娘的天天跟个陀螺似的。
【 在 beanspower 的大作中提到: 】
:
: 本中当年2本3本的同学,现在很多都在当地当老师,然后孩子考的大学也不太好,大概率继续当老师(可能现在考的不好连3,4线城市都当不了老师了,哪怕小学老师)。
: 本中来了1线,孩子考的也贼好,继续在1线当牛马
: ...................
--
FROM 117.133.37.*
那你们比较厉害,还有大学老师。
【 在 yuzhile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们俩班级的情况差不多,回老家的确实都不错
: 我们有4个大学老师,中学老师我知道有两个,应该还有不知道的
--
FROM 117.133.37.*
你这么分析,我好受一点了。
我就幻想着哪天能还清贷款,回老家吃房租,美哉!
【 在 tubo20222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也许没有当老师的同学幸福,但是感觉你的后代还是受到了你的托举,应该比他们的后代起点要高了。他们的后代除非一辈子待在老家,否则,只要想出来,还是要补上你这代受的苦,但是你的后代不用了。当然如果第二代不努力,第三代想出来,就还得吃这个苦,从长时间维度来看,除非你同学的后代一直不出来,否则,总有一代人要把你的苦补上,当然你的后代如果混得不好,需要回去老家,比他们出来还是要容易很多的,你的苦也没算白吃,就是你本人可能吃苦和享福不太匹配。
:
--
FROM 117.133.37.*
是的,我觉得也不难。
就是近些年,看着亲戚们这些孩子,考个大学好费劲,有些还是平时说成绩不错的,结果高考一看成绩,二本就不错了。
【 在 poo1fish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用当年,就是10年前,成绩好的也很少有人上师范当老师。
: 20年前高考,重点班的智商,把课本自学通了,过重点线不是难事。
--
FROM 117.133.37.*
是的,高中。
我也是99年中考,但是我们那儿的风气已经改变了,顶级的都去高中了。
【 在 boruo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高中?
: 我99年中考,之所以报高中,是因为年级前十名只有两个男的,包括我(我和另外的只能是6-10名)。但是其余8人占据前五,并且都报了师范,不得已我报了高中,后来她们都是师范毕业在本县当老师。
:
: ...................
--
FROM 117.133.37.*
他们那会儿教我,是四五十岁的年纪,那他们民办转正式,距离现在,应该已经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 在 lyt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意思是是你们高中老师大多数都是民办老师转过来的?
: 不应该啊,是哪个县?
: 我们西南省国家级贫困县,高中老师基本上都是正经本科生,有部分大专,民办转的只有1,2个。
--
FROM 117.133.37.*
不是可能,是事实,哈哈
【 在 BUPTPPX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没有一种可能,你们考上重点大学的比例高是掐尖的结果,而不是所谓的中专老师教的好。。。。
--
FROM 117.133.37.*
确实是。
【 在 quinrui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知道八九十年代,尤其是小地方,上中专的都是最优秀的那批人吗?!
--
FROM 117.133.37.*
不包括教授,不过我感觉我当教授的同学,过的也一般化。
【 在 xianrena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们说的老师,不包括教授吗?同学学习好的好几个做教授啊
:
:
--
FROM 117.1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