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一个更直观的比较
大家知道,体制内的过渡性养老金的实质是视同期间的个人账户部分。根据上海市的文件,我测算了一下,
2024年退休,1984年参加工作,工龄40年的参公人员的视同期间(1984-2014)的个人账户累计余额、2015-2024期间的个人账户累计余额,总余额。
办事员:12307*30*1.5=553815,89171*0.96*1.5*1.5=192609,合计75W
科级:12307*30*2=738420,89171*0.96*2*1.5=256812,合计99.5W
处级:12307*30*2.5=923025,89171*0.96*2.5*1.5=321015,合计124.4W
然后,大家再和同时期企业退休人员个人账户总余额对比一下,是不是比企业顶格3倍交还要多出很多。
还有一点,请大家注意,体制内视同期间的个人账户余额是计发月数是100,企业实缴的计发月数是139,这就意味着每月发放的养老金里,在此项上,体制内又比企业额外多39%
=======
补充,如果把视同期间的过渡性养老金的计发月数是100,企业实缴是139的因素考虑进去,上面的数字还要再修正一下:
办事员:12307*30*1.5*1.39=769802,89171*0.96*1.5*1.5=192609,合计96.2W
科级:12307*30*2*1.39=1026403,89171*0.96*2*1.5=256812,合计128.3W
处级:12307*30*2.5*1.39=1283004,89171*0.96*2.5*1.5=321015,合计160.4W
--
修改:ptco FROM 123.122.162.*
FROM 123.122.162.*
沪人社规〔2019〕26号
2.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过渡系数。过渡系数暂按1.0%确定。过渡系数可视情调整。
过渡性养老金就是视同期间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注意过度系数,1.0%,就是÷100,就是计发月数是100的意思。
企业个人养老金的计发公式是:个人账户养老金=本人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139)
【 在 MiguelI 的大作中提到: 】
: 100个月肯定是谣言。60岁也是139 个月
--
FROM 123.122.162.*
你才不懂装懂
附件里的计发月数是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月数,这部分是实缴期间的个人账户。
而视同期间的养老金同样也分成两个部分,基础视同部分和个人账户视同部分,其中基础视同部分以合计缴费年限的方式直接加在基础养老金里了,没有单独计算。而个人账户的视同部分是以过渡性养老金的名目单独列出的,具体怎么发看过渡性养老金的公式。如果你对比过渡性养老金公式和个人账户实缴公式就知道了:
2.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过渡系数。过渡系数暂按1.0%确定。过渡系数可视情调整。
3.个人账户养老金=本人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公式2里的“退休时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相当于公式3里的“本人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
公式2里的“×过渡系数”相当于公式3里的“÷计发月数”
最终得到,视同期间的个人账户总额按100个月计发的结论。
【 在 MiguelI 的大作中提到: 】
: 扯淡,文件直接有附件1计发月数表的。
: 不懂装懂自以为是的才可怕
--
FROM 123.122.162.*
当然是一直发下去,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一样,只是说折合到每个月领取数的算法更厉害
【 在 asmilan 的大作中提到: 】
: 100个月是说发100个月过渡完成就不发了,还是一直按这个金额发下去
: 发自「今日水木 on 2211133C」
--
FROM 123.122.162.*
企业职工,2024年退休,40年工龄,视同加实缴,3倍定格,个人账户合计60多万。160比60,不到3倍吧
【 在 asmilan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是太厉害了,有没有算过这种算法跟一直3倍社平顶格交的还高出多少?
: 发自「今日水木 on 2211133C」
--
修改:ptco FROM 111.196.248.*
FROM 111.196.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