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说说知道的农村退休金差距大的历史事实
昨天写《老家退休金见闻》时有些忐忑,因为话题敏感担心被有情绪的扣分,结果还好,看来整体上还是讲道理的,就大着胆子根据经历写写历史背景。
我家上一代老人体制内、企业退休、农民三种情况均有,农民占多数,前两种情况出生时也是农民,通过参军转业或读书考试借助机遇改变了身份。
这一代既有体制内也有体制外,无论怎样,我家整体上都OK,只是个别人为了利益不顾历史事实,不讲逻辑的做法突显了人性的复杂。
在一个村或社区共同居住,从小光屁股一块长大彼此知根知底,老龄后的收入自然会引起比较,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自然也会引起羡慕(嫉妒),这种情绪不仅存在于邻里之间,甚至也在兄弟姐妹亲戚中滋生。
印象中农村养老金的差距上过两次十大,内容是教过自己的水平不怎样的退休教师八九千,自己的父母一百多。说说了解的情况。
1.退休金和职务职称有关,八九千的应该是高级职称,不是所有人退休时都是高级,退休金五六千的也不是少数
2.当教师是有门槛的。听老人讲,需要高中学历,那时没多少人能读到高中,可能我们村比较小的原因,就我家有一个,在同龄人读个三年级五年级就挣钱的群体中,算是稀缺资源了吧。读书是需要时间和经济成本的,也需要个人努力。
即使高中毕业,未必能胜任这份工作。有个亲戚高中毕业后村里让他当老师,后来放弃改种地了,原因一是个人能力,二是那时老师的工资很低,养家糊口需要钱,又看不到未来的希望。后来也有过清退。
3.我家是通过考试转过公办的,那时一边拿着很低的工资工作一边学习,很艰苦,按现在的标准应该是得了考试焦虑症。为什么如此下本呢?不仅是公办教师收入高,而且有退休金,模模糊糊记得亲戚们谈论退休金时的羡慕语气。读书时没收入不能养家,补贴只够个人吃饭,零花钱还要家里提供。现在看到退休金差距愤愤不平,是不是回忆下别人年轻时的选择和付出呢?那时有远见的父母开始拼命培养孩子读书。
4.八九十年代,农村民办教师的收入极低。一个叔叔酒后在我家吐槽:有人说他(也是真心的实话),你一个大老爷们挣得还不如干临时工的农村妇女多,别干了。前后差不多二十年的低工资,哦,还有,经常被拖欠。搞集资交钱,交公粮交统筹,我家得带头,交罚款,我家交双份的,找谁说理去。
--
FROM 120.245.123.*
支持楼主。
这个是实际情况。
就是城市里面,都是做生意大于企业大于公务员大于老师。
老师凑是拖欠工资的主力。
【 在 hemuzi 的大作中提到: 】
: 昨天写《老家退休金见闻》时有些忐忑,因为话题敏感担心被有情绪的扣分,结果还好,看来整体上还是讲道理的,就大着胆子根据经历写写历史背景。
: 我家上一代老人体制内、企业退休、农民三种情况均有,农民占多数,前两种情况出生时也是农民,通过参军转业或读书考试借助机遇改变了身份。
: 这一代既有体制内也有体制外,无论怎样,我家整体上都OK,只是个别人为了利益不顾历史事实,不讲逻辑的做法突显了人性的复杂。
: ...................
--
FROM 221.222.20.*
中专毕业能教初中,北京城里,七十年代
【 在 hemuzi 的大作中提到: 】
: 昨天写《老家退休金见闻》时有些忐忑,因为话题敏感担心被有情绪的扣分,结果还好,看来整体上还是讲道理的,就大着胆子根据经历写写历史背景。
: 我家上一代老人体制内、企业退休、农民三种情况均有,农民占多数,前两种情况出生时也是农民,通过参军转业或读书考试借助机遇改变了身份。
: 这一代既有体制内也有体制外,无论怎样,我家整体上都OK,只是个别人为了利益不顾历史事实,不讲逻辑的做法突显了人性的复杂。
: ...................
--
FROM 120.245.22.*
七十年代中专生,相当于现在的博士生。
【 在 SSJ100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专毕业能教初中,北京城里,七十年代
--
FROM 221.222.20.*
北京的教师退休也才八九千,国家为了教育平衡才这么做,一堆人眼红不干了
【 在 hemuzi 的大作中提到: 】
: 昨天写《老家退休金见闻》时有些忐忑,因为话题敏感担心被有情绪的扣分,结果还好,看来整体上还是讲道理的,就大着胆子根据经历写写历史背景。
: 我家上一代老人体制内、企业退休、农民三种情况均有,农民占多数,前两种情况出生时也是农民,通过参军转业或读书考试借助机遇改变了身份。
: 这一代既有体制内也有体制外,无论怎样,我家整体上都OK,只是个别人为了利益不顾历史事实,不讲逻辑的做法突显了人性的复杂。
: ...................
--
FROM 139.226.119.*
有差距正常,二三十倍的差距就不正常了
另外还要考虑当地年轻人的收入,这么高的退休金是不是能维持
【 在 hemuzi 的大作中提到: 】
: 昨天写《老家退休金见闻》时有些忐忑,因为话题敏感担心被有情绪的扣分,结果还好,看来整体上还是讲道理的,就大着胆子根据经历写写历史背景。
:
: 我家上一代老人体制内、企业退休、农民三种情况均有,农民占多数,前两种情况出生时也是农民,通过参军转业或读书考试借助机遇改变了身份。
: 这一代既有体制内也有体制外,无论怎样,我家整体上都OK,只是个别人为了利益不顾历史事实,不讲逻辑的做法突显了人性的复杂。
:
: 在一个村或社区共同居住,从小光屁股一块长大彼此知根知底,老龄后的收入自然会引起比较,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自然也会引起羡慕(嫉妒),这种情绪不仅存在于邻里之间,甚至也在兄弟姐妹亲戚中滋生。
:
: 印象中农村养老金的差距上过两次十大,内容是教过自己的水平不怎样的退休教师八九千,自己的父母一百多。说说了解的情况。
:
: 1.退休金和职务职称有关,八九千的应该是高级职称,不是所有人退休时都是高级,退休金五六千的也不是少数
: 2.当教师是有门槛的。听老人讲,需要高中学历,那时没多少人能读到高中,可能我们村比较小的原因,就我家有一个,在同龄人读个三年级五年级就挣钱的群体中,算是稀缺资源了吧。读书是需要时间和经济成本的,也需要个人努力。
: 即使高中毕业,未必能胜任这份工作。有个亲戚高中毕业后村里让他当老师,后来放弃改种地了,原因一是个人能力,二是那时老师的工资很低,养家糊口需要钱,又看不到未来的希望。后来也有过清退。
: 3.我家是通过考试转过公办的,那时一边拿着很低的工资工作一边学习,很艰苦,按现在的标准应该是得了考试焦虑症。为什么如此下本呢?不仅是公办教师收入高,而且有退休金,模模糊糊记得亲戚们谈论退休金时的羡慕语气。读书时没收入不能养家,补贴只够个人吃饭,零花钱还要家里提供。现在看到退休金差距愤愤不平,是不是回忆下别人年轻时的选择和付出呢?那时有远见的父母开始拼命培养孩子读书。
: 4.八九十年代,农村民办教师的收入极低。一个叔叔酒后在我家吐槽:有人说他(也是真心的实话),你一个大老爷们挣得还不如干临时工的农村妇女多,别干了。前后差不多二十年的低工资,哦,还有,经常被拖欠。搞集资交钱,交公粮交统筹,我家得带头,交罚款,我家交双份的,找谁说理去。
发自「快看水母 于 NE2210」
--
FROM 223.104.41.*
农民有土地啊,或许你家土地不值钱,可是有的农民土地很值钱啊
【 在 KleinXin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差距正常,二三十倍的差距就不正常了
: 另外还要考虑当地年轻人的收入,这么高的退休金是不是能维持
: 发自「快看水母 于 NE2210」
--
FROM 218.108.214.*
原来你知道有土地不值钱,我以前一直以为农民搞搞农家乐就能过得不错,然后被农村的同学嘲笑了
【 在 composite 的大作中提到: 】
: 农民有土地啊,或许你家土地不值钱,可是有的农民土地很值钱啊
发自「快看水母 于 NE2210」
--
FROM 223.104.41.*
【 在 composite 的大作中提到: 】
: 农民有土地啊,或许你家土地不值钱,可是有的农民土地很值钱啊
绝大多数农民的土地都不值钱,所以才会有大量的撂荒和转包,做个有良心的中国人,多关心关心大多数老百姓,别高高在上的,否则臭老韮被关妞棚就不会远了
--
FROM 39.144.100.*
八零后缴纳了一辈子养老金,养了别人的父母
到自己退休的时候,2030年养老金崩盘了
老了老无所依
【 在 hemuzi 的大作中提到: 】
: 昨天写《老家退休金见闻》时有些忐忑,因为话题敏感担心被有情绪的扣分,结果还好,看来整体上还是讲道理的,就大着胆子根据经历写写历史背景。
: 我家上一代老人体制内、企业退休、农民三种情况均有,农民占多数,前两种情况出生时也是农民,通过参军转业或读书考试借助机遇改变了身份。
: 这一代既有体制内也有体制外,无论怎样,我家整体上都OK,只是个别人为了利益不顾历史事实,不讲逻辑的做法突显了人性的复杂。
: ...................
--
FROM 111.19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