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视同缴纳这件事道理很清楚,有些人就是无理搅三分
这点机关事业单位都一样,自己制定政策,给自己留了一个极大的福利。举个例子,一个人1984年到2014年这30年是没有缴纳社保的,那就视同缴纳,其中的过渡养老金的缴纳基数,你猜是按照什么来,按照他退休前一年2023年的工资比如说1万。也就不管他84年85年86年87年其实每月工资只有几十块,也是按照1万作为缴纳基数
【 在 maxaha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前体制内外两条线,体制内退休,体制外交社保,退休各按各的来,后来统一交社保,但是体制没工作很久的人之前都内缴,那就视同缴纳,从14年以后参加工作的就没这个说法了,不是很好的解决办法吗?体制外的说你视同缴纳我也要,可之前让你交了啊,你自己不交怨谁
:
: --
: ...................
--来自微微水木3.5.17
--
FROM 39.171.115.*
什么叫一万去除八几年的算系数,就是说八几每个月工资只有几十元,但不是按照这个工资作为视同缴纳基数,而是按照退休前一年的工资作为基数。以上指的是过渡性养老金这一部分
【 在 Hebe 的大作中提到: 】
: 哪里来的这说法,没有任何一个省份把一万去除八几年的算系数的。不要看自媒体胡扯,多动动脑子。
: 【 在 skysix 的大作中提到: 】
: : 这点机关事业单位都一样,自己制定政策,给自己留了一个极大的福利。举个例子,一个人1984年到2014年这30年是没有缴纳社保的,那就视同缴纳,其中的过渡养老金的缴纳基数,你猜是按照什么来,按照他退休前一年2023年的工资比如说1万。也就不管他84年85年86年87年其实每月工资只有几十块,也是按照1万作为缴纳基数
: ...................
--来自微微水木3.5.17
--
修改:skysix FROM 39.171.115.*
FROM 39.171.115.*
老教师退休前评聘上副高职称,养老金为什么会多很多zz
新养老金发放原则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晚退多得”。有老师说,既然如此,退休前评聘上副高,“既没多缴,也没长缴,也不晚退”,养老金“高”在何处呢?这个问题问得好。对于“新人”——2014年10月1日后参加工作者来说,的确如此。如果退休前、比如说,退休前1个月,才评聘上副高,比中级职称多不多少钱。因为,“高缴费”只有一个月,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职业年金储额也就多几百元,平均到计发月数里,差别并不大。比如中级十级每月交600元,副高七级每月缴800元,副高后“高缴”一个月,也就多200元,职业年金多400元,两项合计也就多600元,60岁退休计发月数是139,计算结果也就多4.32元。缴费指数也一样,一个月的“高指数”,与所有缴费年限平均,变化更是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但是,对于“新中人”——2014年9月30日以前参工,2014年10月1日后退休人员来说,有一个视同缴费年限——从参工到2014年9月之间年限。这一部分要发放过渡性养老金,发放公式为:过渡性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本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视同缴费指数×本人视同缴费年限×1过渡系数这里面的视同缴费指数是按退休时的职称(级)计算的——退休时是中级,视同缴费年限就都是中级;退休是副高,视同缴费年限就都是副高,这相当于一上岗就是副高啊,最后计算出来的养老金当然就高了。假若退休上年度社平工资是7678元,一级视同缴费指数是1.1804,副高视同缴费指数是1.3548,过渡系数是1.3%,则过渡性养老金中级十级=7678×1.1804×1×0.013=117.82(元)过渡性养老金副高七级7678×1.13584×1×0.013=135.58(元)副高七级和中级十级差=135.58-117.82=17.76(元)如果一名教师有20年视同缴费年限,养老金就多17.76×20=355.20(元)如果有30年视同缴费年限,养老金就多17.76×30=355.20=532.80(元)注意,是每月多这些钱啊!对于近几年退休的老教师来说,那个人不都有着二十七、八年的视同缴费年限呢?所以,一名教师退休前若能成功晋升副高,是好事一件,不要觉得无所谓啊!当然,副高并不那么好晋,这是现实。但能不能成功晋升是一回事,想不想晋升是另一回事。是努力争取还是直接躺平放弃,是两种对待工作、人生的态度。努力了愿望没达到,退休也无悔;但若是退休前来一个“政策”,比如,符合基本条件、在单位考核列前三分之二、有一个县级以上核心荣誉者就“直晋直聘”,而你,因为早早放弃,不是任课“不合格”,就是考核“不合格”,要么是干了一二十年的一级,任期内一个县以上荣誉都没有,而不符合“直晋直聘”条件,岂不是亏哉,悔青肠子!所以,对于教师来说,职称问题,一天不退休就不应放弃,听之任之,所谓的“顺其自然”,是对自己不负责啊!“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老牛亦解韶光,不待扬鞭自奋蹄!”努力着、快乐着,职称不是目标,心态阳光,正能量满满才是幸福!对此,您怎么
【 在 Hebe 的大作中提到: 】
: 哪里来的这说法,没有任何一个省份把一万去除八几年的算系数的。不要看自媒体胡扯,多动动脑子。
: 【 在 skysix 的大作中提到: 】
: : 这点机关事业单位都一样,自己制定政策,给自己留了一个极大的福利。举个例子,一个人1984年到2014年这30年是没有缴纳社保的,那就视同缴纳,其中的过渡养老金的缴纳基数,你猜是按照什么来,按照他退休前一年2023年的工资比如说1万。也就不管他84年85年86年87年其实每月工资只有几十块,也是按照1万作为缴纳基数
: ...................
--来自微微水木3.5.17
--
FROM 39.171.115.*
制定政策的恰恰有脸想到这方法
【 在 abaa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样太黑了。视同缴纳可以,你按当时的实际工资,或者按当时的全国平均缴费基数算都可以,84年按缴费基数1万算,太他么黑了。
: 【 在 skysix 的大作中提到: 】
: : 这点机关事业单位都一样,自己制定政策,给自己留了一个极大的福利。举个例子,一个人1984年到2014年这30年是没有缴纳社保的,那就视同缴纳,其中的过渡养老金的缴纳基数,你猜是按照什么来,按照他退休前一年2023年的工资比如说1万。也就不管他84年85年86年87年其实每月工资只有几十块,也是按照1万作为缴纳基数
: ...................
--来自微微水木3.5.17
--
FROM 211.90.250.*
我就问你1984年的2014年这30年的视同缴费,按照实际工资作为基数视同缴,跟现在全部按照退休时候的职级视同缴,区别有多大?
【 在 Hebe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来没有和工资挂钩的系数,只有和退休时职位职称挂钩的系数。
: 所有人算系数,最后都乘最后一年社会平均工资,企业基础养老金也是这么算的。
: 过渡性养老金是因为没有建立个人账户,财政补,但是让2014年一下子补是补不起来的,只能在之后每年人退休的时候摊。
: ...................
--来自微微水木3.5.17
--
FROM 39.17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