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职业稳定性 收入预期是一个理性的成年人做重大决策的主要参考
既然谈理性,就要做研究,再得出结论。
上世纪生4、5个孩子,是因为农民觉得自己的职业是稳定的,因为没有后顾之忧所以才生的?
纠正下,不是上世纪,是中国持续好几百年都是生一堆的。原因不是没有后顾之忧所以生,而是因为有后顾之忧才生。
以前是没有社保医保的,人老了唯一的依靠是儿子,所以才有养儿防老、积谷防饥这类总结。养的儿子越多,自己以后的依靠就越稳固。在农村男人意味着劳动力,不受欺负。生孩子等于积累财富。
生孩子、养孩子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如果没有高回报,谁愿意去干?越是发达的经济体,少子化越严重。大家没有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的后顾之忧后,不是应该满世界旅游,干自己喜欢的事么?难道要生一大堆孩子给自己造拖油瓶?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 在 wadg 的大作中提到: 】
: 比如购房 比如结婚 比如生几个娃
: 不否认一些人头脑发热做决策 也不否认一些人已经财务自由或者思维意识已经超脱经济范畴 率性而为
: 但是大部分成年人主要考虑的还是职业稳定性 收入预期
: ...................
--
FROM 119.3.118.*
所以啥?
我只是说,你在主贴里说的上世纪生一堆孩子的论据推论不正确。
至于当前为什么生育率低了,上面有人也说了。女性地位提升、受教育时间长、避孕技术普及、经济水平提升等。这些都是生育率降低的原因。
至于你说的房子、职场那些,其实反倒是次要原因。
你先问问自己家人,还有你身边认识的同事朋友,当他们有钱了,有时间了,没有后顾之忧了,最想干的是什么?是不是生一大堆孩子。权当做一次田野调查了。
【 在 wadg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呢?
: 有些人是主动不想生 有些人是被动不想生
: 承认被动不想生这部分是经济因素承认房地产畸形发展有罪 承认就业不乐观 承认现在职场生态恶劣 承认现在普通人婚姻有诸多问题 有那么难吗?
: ...................
--
FROM 119.3.118.*
从你身边朋友情况来看,其实生育率还好。
你这个是结果。你有空和他们聊天时,可以讨论下我上面给你的问题。假设他们养老、医疗、居住、教育都没有后顾之忧,他们主要想做什么。
因为之前有过一个纪录片,介绍德-国社会。德-国的假期非常多,物价也相对便宜,人们不存钱,有时间都是满世界玩。当然如果愿意生孩子z f会给予大量补贴。
【 在 wadg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的同事朋友 体制内普遍2个孩子 体制外特别穷的普遍2个 体制外不太穷的1个
: 个别 有钱人 老婆都不止1个 孩子好几个
:
: ...................
--
FROM 119.3.118.*
看IP你应该在天津。
从小地方到大城市,第一代移民都是需要付出很多艰辛的。他们的付出是他们子女能够在大城市立足的基石。如果从小地方到天津这种大城市,第一代人都很不容易。
除非原生家庭条件优越,否则很难和土著一开始就在一个水平。土著也是经历了很多代的积累和沉淀,当社会逐渐固化后,靠单一个体的逆袭就更加困难。选择大城市定居的年青人应该有这种心理准备。
【 在 wadg 的大作中提到: 】
: 按本地外地分 90后
: 本地土著 普遍结婚早生孩子早 不止1个孩子
: 外地的 短期稳定不下来 普遍结婚晚 有的结不起婚还单着
: ...................
--
FROM 119.3.118.*
不是不承认经济因素会影响生育,而是这个不是主要原因。这也不是我说的,你可以去看看社科方面的论文,经济原因对生育率的影响问题阐述的非常清楚了,对比数据都有。
我年纪比较大,知道中国经济发展前老百姓的生活状态。一大家子人,挤在十几平的小房子里。各种上下铺、拉帘。假期时,年青人要见缝插针的过夫妻生活,老人主动上外面回避。没到月底,钱粮都见底儿,去街坊同事那里借几块钱,捱到发工资。就这,每家生一大堆。我说的不是个例,或者某个特定群体,就是城里工人阶层的普遍现象。他们是因为买房早或者没经济压力所以生么?
【 在 wadg 的大作中提到: 】
: 因为我身边的朋友买房早啊 要是跟90后一批 恐怕有些婚都结不起
: 就是不承认是经济因素 对吧??哈哈
:
: ...................
--
FROM 119.3.118.*
生育率是宏观问题。宏观问题要看主要原因。经济因素当然会抑制原生家庭的生育。没房子,连老婆都娶不到,还怎么生孩子呢?但是这种从小地方流动到大城市的群体生育率,是决定整个社会生育率的主要因素么?
小地方到大城市打拼的人一般都是有预期的。为了在大城市站住脚,要付出比土著更多的艰辛。这种艰辛涉及户口、住房、人际资源等方方面面。如果不愿意付出这些,也可以赚几年前回老家。都是个人对生活的选择。
土著奋斗了几代人才达到的高度,一个一穷二白的新市民就想赶超,那是何其之难。
【 在 wadg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 你也承认是经济因素抑制了一部原生家庭基础差的人买房结婚和生孩子吧
:
:
--
FROM 119.3.118.*
看来你是不了解当年的情况。
当年房子是分的。但是不是有个脑袋就给套房子的。各个厂子分房子那是头等大事,全厂都在竞争。家里人口数、职称、工龄…当然还有和领导的关系,能分到房子的那绝对是凤毛麟角的。然后,一大家子就是那种上下铺,拉帘住在分到的房子里。直到人口太多实在住不下了,需要申请换房,把老房子交出去,换更大些的房子。注意,分的房子可不都是楼房,地下室、平房都算。有些学校的老师直接在学校的角落自己建一些铁皮简易房来解决。
当年工作是分配的。工作主要是全民和集体两大类,工资基本是月光。吃的基本上是玉米面和大锅菜,逢年过节能吃上肉。想跳槽?没门,连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出差都要开介绍信,否则连旅店都不收。
你确定这种生活是合适多生孩子的环境么?你先想想让你一个月吃一次肉你能忍多久。
【 在 wadg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只看到当年城里人吃穿用拮据生活条件差可是忽略了房子是分的  工作是可以干到退休的这就是生孩子的底气 ...
--
FROM 119.3.118.*
这就是我上面提到过的,自己能吃几碗干饭自己都心里有数。
除了北上门槛较高,其它城市踏踏实实的工作,留下来其实不难。如果说觉得难,那就去更容易混的城市。
拿天津举例子,除了和平区,一套小房子50-100万就可以拿下。大学毕业几年,攒个几十万就能上车,两口子一起的话,几年就可以还清贷款。几口也基本没门槛。
【 在 wadg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不是小地方流动到大城市的群体生育决定的 那是什么决定的?
: 农村去四线小城 四线去二线省会 去一线 这个规模多么庞大 你年纪大应该知道
: 每年1000万的毕业生 很多都是小地方的 留在了大城市
: ...................
--
FROM 119.3.118.*
量力而行,不要攀比。如果大家都是攀比式生娃,估计全国一年也就能生几十个孩子了。
【 在 wadg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拿现在和以前对比 那一周只吃一次肉也受不了
: 可是所有你认识的人 如果都是一年吃一次肉 就没啥问题了
: 人都是和周围人比
: ...................
--
FROM 119.3.118.*
你这个是典型的妇女地位提升,导致生育率降低。
以前妇女是没工作的,嫁给男人后连姓氏都要改成男人的。女人的主要价值体现就是生男娃。现在女性都有自己的事业,收入不比男人低,为什么要拿自己事业停滞,身材走样的代价多生孩子?带孩子是很辛苦的事情。
【 在 lixianghui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老婆作为土著,就是不肯生老二。
: 我小姨子作为土著,也不肯生老二。
: 我觉得跟我老丈人家的家风有关系,不是土著的问题。
: ...................
--
FROM 119.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