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其实这几年亏光的人蛮多的
第一波是疫情期间做餐饮旅游和线下服务的。不亏钱基本不可能,就看能不能硬扛过去这三年。
第二波是风险投资退潮,疫情过后美联储开始加息,0利率的大量便宜美元没有了,创业公司融资续不上,后期一些风投条件比较严苛,比如要求签业绩对赌,再加上这几年港股和中概股跌的厉害,不少创业者现在可能已经上了失信名单,或者准备上名单,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行业比较多。
第三波就是房地产,民营房企老板和高管不用说了,还有很多周边从业者,例如装修、建材也受到拖累。地方正斧财政紧张,有不少做正斧生意的,钱要不回来,公司给拖黄了的也有。
第四波就是买了高额理财、信托的中产,这些产品大多数最终是借给房地产行业的,中植、海银,都在清算阶段。
然后就是高杠杆买房的房奴和投机客,房价下跌40%以上基本就会血本无归,现在可能账面已亏光,还在指望房价恢复。
最后,股市低迷,影响金融从业。
这些年只有传统制造业是越来越红火,而且是踏踏实实地在技术升级,汽车出口已经超过日本,机床、工程机械、船舶等也是势头强劲,去年的贸易顺差八千多亿美刀,跟瑞士全国的GDP差不多。这些行业前些年是大家根本看不上的苦逼行业,反而越来越好。大家喜欢的那些普遍低迷。所以现在嗷嗷叫的人很多,也是正常。
--
修改:Ragnarok99 FROM 125.33.203.*
FROM 125.33.203.*
顺差当然有用了,GDP是一个经济活动总流量的概念,而顺差衡量的是纯从外面赚回来的钱,会完全变成居民财富增量。此外,要不是有那么大的顺差,这一波美元回流周期可就要老命了。
【 在 oooooooooooo 的大作中提到: 】
: 贸易顺差真的那么有用吗?
:
--
修改:Ragnarok99 FROM 114.246.238.*
FROM 114.246.238.*
制造业本来就不是白领岗位占主流的行业,金融、互联网、高端服务业才是。然而,90年代末才开始大学扩招,现在的全部工作人群里边,高学历的占比才能有多少?
我想说的是为什么现在嗷嗷叫的人那么多,因为高学历的人群才是网上发声的主体,而占绝大多数的月入四位数的普通劳动者是较少在网上发声的。而这几年的发展,恰恰是有利于后者而不利于前者的,现在纠结是宏观政策导向还是客观环境导致我们走到了这里已经没有意义,重要的是,这是个如果未来世界走向铁和血则较为有利的宏观组合。
【 在 choicee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这几个红火的行业,都是叫好不叫座
: 卷得一塌糊涂、普通员工收入根本上不去
--
FROM 114.246.236.*
所以有一带一路、中国东盟自贸区和金砖合作机制,这都是为制造业打开国际市场。
所谓经济说到根上无非是商品交换。出口工业制成品,进口食品、原材料、油气,衣食住行价格便宜供应充足(这里不包括汽油,因为推新能源车一直是既定策略),这样才能改善14亿普罗大众的生活水平。
至于白领,先忍忍吧。
【 在 choicee 的大作中提到: 】
: 制造业也需要客户
: 即使是2B的高端制造业,最后也要落到C端客户去拉动
: 制造业越升级,对客户消费能力要求越高
: ...................
--
FROM 114.254.0.*
2024年前 5 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 2.46 万亿美元,增长 2.8%。其中,出口 1.4 万亿美元,增长 2.7%;进口 1.06 万亿美元,增长 2.9%;贸易顺差 3372 亿美元,扩大 1.8%。
【 在 semipunk 的大作中提到: 】
: 等2024年数据出来看你还怎么吹
--
FROM 124.64.22.*
首先吧,卖到国外的车很多比国内卖的还贵,价格并不低。其次吧,就算是低价抢占市场的策略,做汽车、机床、工程机械、船舶这些东西总比之前造手机壳子和板子的附加值高多了。这些行业的专业技术工人收入也比在以前富士康线上打螺丝的厂弟厂妹们高,而且是有一定的职业发展空间的。
不过当然,只盯着金融互联网大厂的白领是瞧不上这些的。
【 在 choicee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国靠什么打开市场,还是主打一个低价
: 低价怎么来,还是靠缩减费用
: 所以总归会卷下去
: ...................
--
修改:Ragnarok99 FROM 124.64.22.*
FROM 124.6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