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随便说说这二十年两代农村人的刨食史
首先,当然是先感恩郭嘉,没有郭嘉的和平环境,农村人还是城里人都是炮灰,根本就没有什么底层谋生故事了。
但是这些话换在二十年前 我上大学那会,我真的感触不深。那时候学费接近五千(当然现在学费没怎么涨过),一年住宿费大概1200,硬性支出就是6000多,这在当时我的父母看来就是不小的负担了。
我妈说,那时候地里刨食,承包了果园,自己种粮食(水稻之类),养两头猪,年底七七八八算下来能剩五六千就是很开心的事情了。结果我一上大学,就要花掉一年好光景的净收入。遇到年景不好的时候,我爸就得厚着脸皮各种借钱。
从我懂事开始,就得各种帮忙做农活了,插秧,拔草,做饭,送饭,一直做到我中考前,
再后来考上县城重点高中了,也帮忙不了多少农活了,因为住校了。
那时候周围普遍都是农村的,都穷,感受不到贫富差距,我发现我身边比我穷的比比皆是,有的一个月热那种腌制的咸菜配稀饭,有的就两件衣服,来来回回换洗。。。
后来考上沿海大学,我才感受到了贫富差距,同班同学一部新手机,价格就可以抵得上我一年学费。我呢,每个月300元生活费,食堂一天七元,一个月210元,再有点额外开销,基本不够花。后来就勤工俭学了,一周带五份家教,靠自己买了手机和台式机。
我还有个弟弟,后来考了独立学院本科,当时一万八的学费令人咋舌,父母相信读书改变命运,还是让他读了,没办法,两个人只能去打工了,因为地里刨食确实赚不到什么钱。所幸,我当时勤工俭学收入,基本能应付自己开销了,他们只要专心供我弟读书就行了。
即使这样,对他们老说,压力也是很大。那时候做流水线上工人,每个月1800,两个人3600,这个收入持续了很长时间,真的很不容易。租的是那种城中村,用的公共旱厕,我暑假去过一次,真是臭不可闻,后来就不去了。父母租的房子也非常闷热潮湿,大概也就几平方。
城里刨食也是不容易的,现在想来,他们任劳任怨,现在晚年,享受不到一丁点当初城市的公共服务,当初交的社保也已经被统筹了。至于什么城市积分落户之类,那时也没有出台,他们这代农民工就这样被埋没了。
不管是做农民还是做农民工,反正都是为了下一代,能不饿死能养活就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作为农二代,我也是跌跌撞撞的成长起来了。大学毕业的时候,报纸说是史上最难就业季,因为有220万大学生需要找工作,再后来就是次贷危机,各种危机各种困难。
我第一份工作是1400元,再后来拿到3000元,就这样拿了很多呢,一直想跳却不知道跳哪里,没有背景没有资源,即使有个文凭也没啥用啊。后来认识了老婆,虽然也是农村的,但是两个人合力日子才算开始好了起来。
就这样随便说说吧。
- 来自 水木说
--
FROM 39.144.123.*
第一年确实不高的
【 在 bga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怎么觉得那个时候就业挺好的,班里同学哪怕是没拿到学位证的都找到了工作,工资也不止一千多啊
- 来自 水木说
--
FROM 39.144.123.*
当年谈不上欣欣向荣 被反复做工作 先就业再择业
【 在 bga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看现在的毕业生,就觉得当年的情况真是一片欣欣向荣
- 来自 水木说
--
FROM 39.144.123.*
是的 都是血泪
【 在 lnj2050 的大作中提到: 】
: 真实写照
- 来自 水木说
--
FROM 39.144.123.*
毕竟农二代就剩读书了吧 我农村那时候五十几个人 最后读出来的也就七八个
【 在 poolfish 的大作中提到: 】
: 上大学去了沿海,这点超过很多你的同学了?
: 广州?
- 来自 水木说
--
FROM 39.144.123.*
现在怎么样 年入多少
【 在 sjkofhal 的大作中提到: 】
: 跟你情况差不多
- 来自 水木说
--
FROM 39.144.123.*
是啊
【 在 yongqi1227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是每年1000多万大学生要就业了
- 来自 水木说
--
FROM 39.144.123.*
后来呢
【 在 lance1007 的大作中提到: 】
: 咱们是同龄人 我的80%同学是你这样的
- 来自 水木说
--
FROM 39.144.123.*
那相当可以了吧 我们家庭收入都没突破百万呢
【 在 sjkofhal 的大作中提到: 】
: 15万刀
: 比码农差远了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来自 水木说
--
FROM 39.144.123.*
在北京么
【 在 zhuxianji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感谢lz分享,咱们大概也是年龄接近。
: 我是非典那年高考。
: 家里一穷二白,父母很苦很累但很穷,感谢父母还出钱供我读大学,之外他们什么都做不了,全靠我自己。
: 媳妇也是农村,不过我两从零开始,到现在倒是外地...
- 来自 水木说
--
FROM 39.14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