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仿制药,也需要一定的研发和生产成本,成本需要摊销,生产流程也要逐渐优化成熟
正常的价格走势应该是逐渐下降,保证生产商合理的利润,否则真不知道会做成什么样
另外很多公司都是用成熟的赚钱产品去养不赚钱的产品,才能维持研发和新品生产。只简单算一种产品的成本也并不合理
【 在 xunger 的大作中提到: 】
: “贵等于有效,便宜等于无效”这些是你脑补的逻辑,我一直在说的是要给患者选择权,就像替诺福韦那样,原研比仿制贵几百,都在医保里面有。
: 就事论事,这次新出来的利伐沙班,天天吃这药,现在就担心拜耳原研的从此就不能进医保了。作为患者希望有选择权。利伐沙班有强烈副作用,拜耳的说明书写了好几页,做了14000多人长达5年的人体试验。国产仿制的年报中也有披露研制费用1000万人民币左右,也有拿到FDA实验用药资格的国产企业,但都不是这次这个中标企业。这个药的副作用是脑出血,一旦发病立即非残即死;而一旦没有药效,就是脑梗心梗,也是立即非残即死。凭什么集采要用价格作为唯一标准。
:
: ...................
--
FROM 36.112.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