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农业的确贴补工业,不过那批农民多数已经离开了
【 在 Tokyo2020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相信版上讨论的全都不是种地的农民,只不过有的经历过或者听说过艰苦的时代,对农民同情。有的是社会达尔文主义拥趸,认为过不好那就是自己的原因。讽刺的是,真正的农民反而没有这么大的怨言。对她们来说现在已经是当初做梦的好日子了。每月还有一百多养老金,不用交公粮,他们很满足。别人拿一万还是两万并不介意。只有年轻人,有文化,有视野,才知道这个勤劳隐忍群体的经历和现状是不是公平。 就说几个很浅显的历史,1.三年灾害时期,饿死的多是农村的,城市里反而鲜见。2.到包产到户之前的生产队方式,农民所有的劳作是归公的自己挣工分,然后到秋收时候按照工分分提留后剩余的粮食,歉收年景并不够吃。3.到本世纪以前农民并没有选择职业的自由。最好的路径就是考大学可以迁户口,农转非,叫跳农门。现在的国家政策每年的一号文件必然是三农问题。可以说,农民基数庞大,没有财力支撑提高社会福利。可以说,还是发展中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所有的理由都可以成立。但不能昧着良心说,他们应得的比城里人低一等。到现在人身伤害赔偿依然做不到城乡同命同价。这种不公平也在一点点纠正。如果完全不承认,那就根本不需要改了。
--
FROM 218.107.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