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城将在客场挑战乌超冠军顿涅茨克矿工队,这已经是两队连续第三个赛季在欧冠小组赛相遇,同时,这也是矿工将主场搬迁到哈尔科夫的第三个年头。
尽管在队名中,他们仍然带着“Dunetsk”,但矿工离开顿涅斯克这座城市已经有5年之久。
离开顿涅茨克的不只有矿工队,根据联合国的报告,在乌克兰东部冲突中丧生的人数已达13000人,平民超过3000人,至少130万人流离失所,他们和矿工队一样,在他乡苦苦等待着归期。
(一)
公元8世纪的基辅罗斯公国,是俄罗斯、乌克兰(小俄罗斯)、白俄罗斯这三个东斯拉夫国家共同的文化发源地和摇篮,三国都承认基辅罗斯为罗斯文明之母。全盛时期,基辅罗斯曾拥有北至芬兰南部、南至黑海的辽阔疆域,但300多年后,基辅罗斯的各个诸侯国便遭到灭顶之灾。
蒙古西征将领者别、速不台率2万军队将各公国打得元气大伤,之后这片区域又成为成吉思汗长子朮赤的封地。1240年,基辅被纳入金帐汗国的版图中,基辅罗斯宣告灭亡。
不过蒙古人口本身不多,而且成吉思汗一直实行信仰自由政策,让蒙古帝国在停止征讨后,留在占领地区的蒙古贵族迅速被当地同化,再加上金帐汗国的拔都学他爷爷搞分封,使得拔都去世后,金帐汗国以极快的速度变得四分五裂。
崛起的莫斯科公国趁机驱逐了蒙古在东欧和中亚地区的势力,收复了不少乌克兰的领土。
同时,立陶宛、波兰以及后来的波兰立陶宛联邦将乌克兰西部地区占据,并强迫当地居民改宗天主教。这让乌克兰中部的哥萨克酋长们非常不满,加入了同样信奉东正教的莫斯科公国。乌克兰东西部的文化隔阂也由此产生,形成东部亲俄、西部亲欧的格局。
矿工队在2014年冲突发生后,先是将主场安置在西部城市利维夫,而利维夫在历史上曾是小波兰的领土,由于矿工队来自于东部地区,在利维夫他们没有得到任何支持,即便主场比赛门票只有1欧元,到场观众也是寥寥无几。所以,在2年多以后,矿工队还是将主场搬回了东部的哈尔科夫,这里收容了大量来自顿涅茨克的难民。
(二)
以血统而论,乌克兰与俄罗斯算是同宗同源,民众中也不乏对俄罗斯的认同者,但乌克兰独立的20多年以来,去俄国化却是社会主流思想,即便是卢甘斯克、顿涅茨克等地区也是如此。
原因很简单,作为苏联的创始国之一,乌克兰经历了农业集体化、肃反扩大化、切尔诺贝利等灾难;到了上世纪80年代,由于苏联施行的管制经济,乌克兰民众的生活水平急剧下滑,所以在苏联解体时,乌克兰谋求独立的态度十分坚决。
独立之后,北约、欧盟的各种援助纷至沓来,这些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是经济萎靡的俄罗斯给不了的。所以,向西靠拢是乌克兰政界的共识,并做出了退出独联体、加入北约的决议。历任乌克兰总统,无论是哪个党派、属于哪股势力,都不敢发表亲俄言论,唯一一个宣布停止加入北约、欧盟脚步,重申独联体地位的亚努科维奇,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被赶下台,至今还在俄罗斯流亡。
矿工队崛起时,他们曾是乌克兰国内反抗精神的象征。当时的联赛班霸基辅迪纳摩曾是前苏联时期的劲旅,不过对于基辅迪纳摩所取得的成绩,很多人并不认同。前矿工队长维克托-萨金塞夫曾说过,“无论你愿不愿意,乌克兰优秀的球员都被集中到了基辅迪纳摩,如果你敢反抗,那么你的房子、你的车子将被没收,你的孩子也会被学校驱逐”。
2004年,矿工队做客基辅,有3万多名球迷同时远征,首都广场变成了橙黑色的海洋。在很多人心里,矿工将基辅迪纳摩从霸主的位置上挑落,是乌克兰摆脱阴霾,彻底独立的象征。
(三)
足球只是足球,改变不了太多。
作为俄罗斯和北约的中间地带,普京对乌克兰相当重视,不可能由着乌克兰就这么脱离独联体,加入北约行列。
迫于糟糕的经济,俄罗斯已经无力对乌克兰下手。在经济方面,乌克兰也一直摆脱俄罗斯的影响,他们逐年缩减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的数量,转而开发国内能源,努力实现能源自主。但乌克兰能源储备量极高不假,可大部分页岩气和煤炭,都储藏在顿涅茨克,而这个地方,正是亲俄人员聚集的俄语区。普京没力气打全面战争,围绕顿涅茨克发动个局部战争还是没问题的。
2014年2月,亚努科维奇政府倒台,其本人也逃亡至俄罗斯,这成了俄、乌冲突的导火索。顿涅茨克独立武装与政府军发生冲突,虽然普京声称俄罗斯并未卷入这场冲突,在明斯克谈判时也一再表示自己只是给交战双方提供一个安全的对话场所,并保证双方心平气和地展开对话,可他本人也承认,确实有一些出于自愿的俄罗斯军人在顿涅茨克加入战斗。
冲突发生后没多久,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就被俄罗斯攥在了手里,乌克兰政府也失去了往日引以为傲的经济命脉。比较好一点儿的消息是,顿涅茨克与克里米亚那种自叶卡捷琳娜二世就开始布局的俄罗斯“飞地”不同,想正式加入俄联邦有极大阻力,所以至今处于独立状态。当然,乌克兰政府也没什么法子,只能通过授予顿涅茨克等地区一份为期三年的“高度自治权”,算是默认了现状。
乌克兰四分五裂的政治格局,让他们失去了这个机会,这一切都要拜寡头政治所赐。
对于寡头,我们不会陌生,这也算是前苏联国家的一大特色,切尔西老板阿布拉莫维奇就是寡头之一,矿工队老板阿赫梅托夫(另有媒体译为艾哈迈托夫)也是乌克兰的寡头之一。
乌克兰独立后自始至终没有出现普京这样的政治强人,政权便一直被寡头们所垄断
阿赫梅托夫是前总统亚努科维奇所在“地区党”的金主及实际领袖,2004年曾推举亚努科维奇竞选总统,败在尤先科等“橙色集团”手下,之后尤先科对阿赫梅托夫展开报复,矿工老板名下的几家钢铁企业被收归国有,阿赫梅托夫参与谋害矿工前老板布拉金、参与洗钱等黑账也被司法机关扒出来。
阿赫梅托夫和另一名寡头费塔什只能跑到伦敦暂避风头,尤先科与总理季莫申科反目后才回到国内,并推举亚努科维奇成功当选总统,此后阿赫梅托夫便成了乌克兰政坛的实际大佬,在乌克兰国家议会选举时,阿赫梅托夫安排了60人进入议会,其中包括他的前司机、前保安队长等等。
亚努科维奇下台后,波罗申科上台,此君在任期间,乌克兰东部局势未能解决,国内经济持续走低,而他的“如胜”糖厂却一直保持着欧洲老大的地位,业绩也是年年提升。在《全球清廉指数排名》中,乌克兰在180个国家、地区中高居130位。
(五)
比寡头政治更为严重的,是乌克兰国内的寡头已经开始“军阀化”。
在乌克兰东部,除了阿赫梅托夫代表的顿涅茨克寡头集团,还有一个影响力极大的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集团,这个集团始建于勃列日涅夫时期,代表人物有勃列日涅夫自定的接班人谢尔比茨基,乌克兰首任总统库奇马、贪污犯拉扎连科、美女总理季莫申科等等。如今这个集团的代表人物,是科洛莫伊斯基。
科洛莫伊斯基所从事的是勃列日涅夫的老本行——军工产业,借助这个便利条件,他组织了一支3万人规模的武装力量,甚至由于与前总统波罗申科发生分歧,双方一度兵戎相见。在这种军阀眼里,所谓民族大义、国家利益都是扯淡,自己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在俄、乌冲突发生后,乌克兰停止一切与俄罗斯在军工方面的合作项目,对俄罗斯进行制裁,而科洛莫伊斯基却反其道而行之,公开宣布向俄罗斯出售武器。
新当选的总统泽连斯基,是靠出演喜剧《人民公仆》走红的演员,虽说这有点儿出人意料,但政客与演员之间似乎并无什么隔阂。由于他在剧中的表现,乌克兰民众对其好感倍增,在竞选期间,泽连斯基也立下了“打击寡头、清除腐败、与俄罗斯谈判”等等flag,让他获得了73%的选票,但至于执行的细节,别问,问就是还在研究中。
对这位网红总统,外界的评价是“政治素人”,其实不然,泽连斯基24岁混演艺圈,背后的支持者一直都是科洛莫伊斯基,《人民公仆》这部电视剧,投资人也是这个寡头,一个抱着金主爸爸大腿混吃喝的演员,指望他对着大腿反咬一口,显然是不可能的。
拥有私人武装的不仅是科洛莫伊斯基,阿赫梅托夫也有。可以说,寡头已经成了尾大不掉之势,乌克兰已不具备产生政治强人的条件,亚努科维奇被阿赫梅托夫抛弃,也是因为他在任期间露出了太多独揽大权的念头,今后的总统,或许会走向“傀儡化”。
而这对于乌克兰国内困局没有任何帮助,矿工和130万流浪者的回家梦,依然遥遥无期。
--
FROM 61.15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