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历史好的牛牛给指点一下做题思路,我这样想怎么错了?
历史题感觉全部靠蒙,而且看着越像的答案反而可能越不正确,比如求问这道2021年全
国甲卷的历史题,答案是什么?如何突破才能学到历史的精髓呢?请历史好的牛牛指点一下思路。
第1题 1921年2月,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讨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时称:“西方大工业国的无产阶级常常受其资本家的贿买、笼络而不自觉……此所以社会革命不发生
于资本集中、工业极盛、殖民地极富之英、美、法,而发生于殖民地极少、工业落后之
农业国俄罗斯也。”他意在强调( )
A.社会革命不会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B.无产阶级受资本家笼络而失去革命动力
C.中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
D.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第2题
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
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
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
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第1题我认为A选项,题目里说了资本集中、工业极盛、殖民地极富,这些不就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吗,所以A选项我认为是对的。
B选项,不自觉就是没有动力的意思吧,原文档同义反复,应该是对的。
C选项,可能有些不正确,因为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国家,不可能殖民地极少,都一半殖
民了,所以是错的。并且与D选项矛盾。不过这个选项似乎菜和森也在圆一个说法,解释当时的一个历史悖论,就是为啥更先进的社会制度会从生产力更低下的社会中诞生,按我们历史发展规律讲,资本主义萌芽肯定诞生于发达的封建社会,但原材料只字未提中国,这个结论是不是过度演绎了?
D选项,结合后来农村包围城市,似乎也有点靠边,但是他如果这么写信目的是要中国自
己探索一条新的途径吗?这选项不确定,因为还需要看那封信其他内容。
于是就不知道怎么选了,第2题完全没思路,感觉全部都是对的,随便拉住不就是说A和C正确吗,B再说半封建吧?D则完全看不出跟题干有毛关系,题目只字未提马克思主义。所以我选ABC,但是是单选。
这种题目该如何突破呢?
--
修改:CiJianSN FROM 112.10.133.*
FROM 112.10.133.*
我怎么觉得你确定是错的选项恰恰是正确的,而其他都不太对呢?
【 在 EZhongTi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历史题感觉全部靠蒙,而且看着越像的答案反而可能越不正确,比如求问这道2021年全
: 国甲卷的历史题,答案是什么?如何突破才能学到历史的精髓呢?
:
: 1921年2月,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讨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时称:“西方
: 大工业国的无产阶级常常受其资本家的贿买、笼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XR」
--
FROM 120.244.166.*
c
【 在 EZhongTi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历史题感觉全部靠蒙,而且看着越像的答案反而可能越不正确,比如求问这道2021年全
: 国甲卷的历史题,答案是什么?如何突破才能学到历史的精髓呢?
: 1921年2月,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讨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时称:“西方
: ...................
--
FROM 119.86.39.*
问题是问“意在强调”,当时时间是1921年,党还未成立,工人阶级数量有限,强调C、D为时尚早,D是后来实践了之后才总结出来的。
他们讨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A这个结论显然也不是他这番话想强调的,B这个原因应该是他想强调的,
我分析选B
【 在 EZhongTi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历史题感觉全部靠蒙,而且看着越像的答案反而可能越不正确,比如求问这道2021年全
: 国甲卷的历史题,答案是什么?如何突破才能学到历史的精髓呢?
: 1921年2月,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讨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时称:“西方
: ...................
--
FROM 117.133.66.*
选C,审题
--
FROM 111.193.137.*
但是我觉得我的想法也没啥问题啊。
【 在 zuan2zu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怎么觉得你确定是错的选项恰恰是正确的,而其他都不太对呢?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XR」
--
FROM 112.10.133.*
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来自发达国家德国,我觉得他肯定在辩解为啥社会变革不会来自马克
思主义的母国,他们本国人都不接受马克思主义,不需要解释一下吗?
【 在 zl549 的大作中提到: 】
: 问题是问“意在强调”,当时时间是1921年,党还未成立,工人阶级数量有限,强调C、D为时尚早,D是后来实践了之后才总结出来的。
: 他们讨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A这个结论显然也不是他这番话想强调的,B这个原因应该是他想强调的,
: 我分析选B
: ...................
--
FROM 112.10.133.*
仔细审题了啊,但是不知道怎么选。
【 在 zhang1229 的大作中提到: 】
: 选C,审题
--
FROM 112.10.133.*
为什么?
【 在 budaha 的大作中提到: 】
: c
--
FROM 112.10.133.*
显然选C
两个人的背景就决定了这道题只能选C
ABD这三个很明显没有解决问题,不可能是“强调”的内容
蔡和森强调的一定是明确的肯定的内容,而不是含糊的否定的
【 在 EZhongTi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历史好的牛牛给指点一下做题思路,我这样想怎么错了?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Dec 22 18:08:50 2022), 站内
:
: 历史题感觉全部靠蒙,而且看着越像的答案反而可能越不正确,比如求问这道2021年全
: 国甲卷的历史题,答案是什么?如何突破才能学到历史的精髓呢?请历史好的牛牛指点一下思路。
:
: 1921年2月,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讨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时称:“西方
: 大工业国的无产阶级常常受其资本家的贿买、笼络而不自觉……此所以社会革命不发生
: 于资本集中、工业极盛、殖民地极富之英、美、法,而发生于殖民地极少、工业落后之
: 农业国俄罗斯也。”他意在强调( )
: A.社会革命不会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 B.无产阶级受资本家笼络而失去革命动力
: C.中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
: D.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
: 我认为A选项,题目里说了资本集中、工业极盛、殖民地极富,这些不就是发达资本主义
: 国家吗,所以A选项我认为是对的。
: B选项,不自觉就是没有动力的意思吧,原文档同义反复,应该是对的。
: C选项,可能有些不正确,因为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国家,不可能殖民地极少,都一半殖
: 民了,所以是错的。并且与D选项矛盾。不过这个选项似乎菜和森也在圆一个说法,解释当时的一个历史悖论,就是为啥更先进的社会制度会从生产力更低下的社会中诞生,按我们历史发展规律讲,资本主义萌芽肯定诞生于发达的封建社会,但原材料只字未提中国,这个结论是不是过度演绎
: 了?
: D选项,结合后来农村包围城市,似乎也有点靠边,但是他如果这么写信目的是要中国自
: 己探索一条新的途径吗?这选项不确定,因为还需要看那封信其他内容。
:
: 于是就不知道怎么选了,这种题目该如何突破呢?
:
:
:
: --
:
: ※ 修改:·EZhongTian 于 Dec 22 23:20:46 2022 修改本文·[FROM: 112.10.133.*]
: ※ 来源:·水木社区 mysmth.net·[FROM: 112.10.133.*]
--
修改:EZhongTian FROM 112.10.133.*
FROM 114.25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