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抵制“韩流”?兼谈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前两天,朋友“猫”教授火了,他翻唱的《Mojito》被中国青年报报道还上了热搜,抢了一众明星们的风头。“猫”教授是圈子里难得的多才多艺,此前他把歌发给我听的时候,我还开玩笑地夸他“比周董唱得好,起码词儿能听清楚”,没想到这么快就出了圈。我想过请他帮忙翻唱小17的《光点》,后来想了一下还是算了,暂时不要给他平静的科研生活增加不必要的“色彩”了,也别给小17招“热搜”了。
大家都知道,在娱乐圈中有这么一类特殊的人,既不完全属于资本,也不属于明星的团队,但那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明星八卦”基本都出自这些人之手,这些人就是“娱记”,还有一个别称叫“狗仔队”。“娱记”们大多不喜欢别人叫自己“狗仔队”,尽管在大众的眼中二者没什么分别。
没人留意到“狗仔队”这种职业是什么时候诞生的,但这个名词第一次出现,是在上世纪60年代意大利的一部电影里,导演费德里柯·费里尼在电影里塑造了一个专门拍摄名人隐私的记者形象,叫Paparazzo,这个词汇后来传到香港被形象地变形成Puppy(小狗),随后逐渐演化成大众所熟知的“狗仔队”。
“娱记是新闻业内最没地位的一群人,很多人根本不把“娱记”当记者”,“新闻的客观真实性原则在所有新闻领域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唯有一个领域例外,那就是娱乐新闻”,“娱记是新闻界的怪胎”,上述评价出自一位资深记者(指路:曾鹏宇,“从深度到娱记:两面镜子”)。好多年前曾经有一期“鲁豫有约”采访过一位资深的“娱记”,中间有一段对话印象比较深----主持人问“娱记”:你们怎么写“新闻”?该资深“娱记”就举了一个例子:某女星最近走麦城出了点儿事儿,“娱记”去采访,看到该女星在酒吧一角坐着,OK,可以开始“撰写”新闻了----如果她在哭,就说她是因情受伤;如果她要是笑呢?就说她是受了感情刺激,貌似疯癫;主持人无语,追问说那如果她既不哭也不笑呢?资深娱记狡黠一笑,那就是表情凝重、黯然心碎呗。瞧,这就是娱乐新闻。
了解了这些,再来看新浪“娱记”采访小17的视频和文字,只是一个带点儿涵义的标题和一点儿春秋笔法,已经是非常有道德的“娱记”了,当然,前提是如果她不说那句“没人味儿”的话。不知道从何时起,“韩流”文化大举侵入中国的娱乐圈,中国传统文化则全线溃退,各种韩剧和又唱又跳的idol们吸引了不少青少年成为“哈韩”一族,甚至在资本和媒体的推波助澜下,连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都破坏殆尽,艺人表现粗鄙被称为“真性情”,学识浅薄、没礼貌被称为“酷盖”,而谦逊有礼、友善待人反而成了“没人味儿”。
实话说,在所有的外来文化流派影响中,最让人难以理解的就是“哈韩”了。韩国地方不大,却有着东亚最复杂的地缘政治态势,周边有俄罗斯、中国、日本以及隔太平洋相望的美国,这就注定韩国成为大国博弈的桥头堡,所谓“兵家必争之地”。纵观历史,从有记载的商朝开始到汉唐盛世,跟韩国沾点儿边或者勉强沾点儿边的“古朝鲜”“卫满朝鲜”……“新罗”都是中国的附属国,宋朝以后中原势力稍弱,“高丽”先后成为“契丹”和“金”的附属国,到了元朝则直接并入版图规划为行省。明朝时韩国依然依附于中国,一度被日本的丰臣秀吉占领,最后还是明朝派兵把日本人赶走助它复国的,这种附属关系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清朝末年中国被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打开了国门,韩国转而依附俄罗斯。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半岛,朝鲜半岛沦为了日本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1945年美苏按照各自势力范围在朝鲜半岛划了条北纬38度线,朝鲜半岛分裂,韩国成为依附于美国的存在,至今美国军队仍驻扎在韩国。
数千年依附强国夹缝中生存,使得韩国人心理极度自卑(在心理学上,过度自负也是自卑的表现),这种自卑首先表现在对源于自身血统的与生俱来的容貌极度不自信。据韩国整容医学杂志调查:韩国女性人口中76%、男性人口中40%接受过整形手术。在韩国人看来,割双眼皮、隆鼻之类的手术属于微调是不被计入整形手术的,如果把微调也计入在内,则接受过整容手术的韩国人口比例高达95%(指路:“South Korea Plastic Surgery Statistics You Should Know”,Plastic Surgery Magazine)。可以说,韩国人整容比例之高在全球都是非常罕见的。很多韩国人和“哈韩”一族会辩解说整容是为了追求“美”,言外之意是你中国人不整容就是不追求美。然而,“美”本身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取决于经济基础。换句话说,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美”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由不同历史阶段的强势文化定义的,例如,现阶段亚洲演艺圈无比推崇的“欧美范儿”就是工业革命以后西方文化强势席卷全球的结果。虽然世界各国都难免受到强势文化和审美的影响,但面对强势文化和审美入侵,不自信到恨不得全民整容换头的,韩国是独此一家。
韩国在历史文化领域也是极度不自信的。以汉字为例,公元前三世纪汉字传入朝鲜半岛,此后数千年,韩国的正式文字一直是汉字,从历史文化到思想都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近现代韩国独立后,1948年开始转投西方怀抱,强力推行去中国化,首当其冲就是废除汉字推行谚文。那么什么是谚文呢?就是一种类似拼音的文字。在古朝鲜使用汉字是国王和贵族才有的权利,为了解决平民百姓全民文盲无法沟通的难题,公元15世纪,朝鲜国王根据汉字读音发明了28个拼音字母供下层百姓使用,这就是谚文的由来。谚文是一种表音文字(类似拼音),具有表音文字共有的同音字词无法区分的缺陷。然而,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谚文在古朝鲜是上不得台面的,韩国的正史和文化典籍大多用汉字书写,废除了汉字意味着大批韩国年轻人再也读不懂本国的历史典籍了。都说“要瓦解一个民族的文化,首先要消灭承载它的语言文字”,韩国的这一操作近乎自我阉割,实在是让人无法理解。另外一个“去中国化”的示例是首都更名。公元1394年,崇拜中国文化的朝鲜国王李成桂迁都并将首都更名为“汉城”,此后600年,汉城一直是朝鲜半岛的历史文化名城,2005年,汉城更名为首尔。语言文字作为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关系到国家的命脉和传承,韩国的这些“改革”对自身的发展产生的影响需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才能慢慢显现出来,此处不便评说。
“哈韩”一族最喜欢宣传的一点就是韩国是“发达国家”。传说中亚洲有四个发达国家: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以色列。新加坡体量太小,以色列情况比较特殊,我们就来对比一下中日韩吧。2019年中国GDP总量14.36万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二;日本GPD总量5.08万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三;韩国GDP总量1.64万亿美元,位列全球第16位,以上统计未包括同属中国的香港、澳门和台湾。当然,由于韩国只有5千万人口,而我们人口比较多,人均GDP肯定没有韩国、日本高,但只要我们保持目前的增速,平均GDP超过韩国、甚至更高一点儿的日本是早晚的事儿,只是在这一过程中我国需要特别关注经济发展的区域均衡,大力缩小贫富差距。在科技领域,韩国目前在国际上真正处于领先地位的是半导体产业(代表性企业:三星和SK海力士),包括存储芯片制造和LED液晶面板领域。在科技领域中韩不太好对比,毕竟,小国家可以托庇于强国,允许偏科,而大国是必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全面发展的。
网上流行韩国某教授的演讲视频,称“韩国人每天都在担心中国赶超,其实中国人并没有把韩国放在眼中”。这一点从中国主流学术界的研究兴趣也可以看出来。在中国知网上搜索国家之间的经济对比文献,发现中美经济对比相关文献4584篇,从各个层面全方位对比中美两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情况,认真查找差距;中日经济对比相关文献1971篇,内容涉及金融、制造业、教育、医疗、生物、能源、专利等;中韩经济对比相关文献只有936篇,内容仅涉及语言文化、电竞、影视、美妆、广告、旅游等非主流经济领域。
顺便说一句,所谓“发达国家”的帽子,那就是一个坑啊,特朗普早就想送给中国了。特朗普在各种峰会和社交媒体上不止一次“夸”中国非常强大,“如果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话,那我们都是发展中国家”,看出来了吧,国与国之间跟咱们吃瓜的娱乐圈没区别,都会“捧杀”。戴上一顶“发达”国家的帽子,联合国会费要多交,各种优惠全没了,毛 曾说过咱们要“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现在想来很有道理。“发达国家”的帽子谁爱要谁要吧,咱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呢,千万别来戴高帽子。
再来聊一下“韩流”文化。“韩流”是怎么兴起的?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爆发,韩国因为经济体量小,实体经济受经济危机冲击比较大,政府思来想去,不如搞点儿虚拟的文化产业避险,于是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决定大力发展影视、音乐、电竞、旅游等虚拟文化领域。
所谓的“韩流”文化产业,归根结底就是为庸人“造梦”的产业。以韩剧为例,韩剧的内容主要靠编撰和想象,与韩国人的真实生活关系不大。最初韩剧打开市场依靠两个策略,一个是低价(或免费);另一个就是边播边写,随时准备根据观众的反应更改内容,甚至雇佣家庭主妇做编剧,保证造出的梦境能够在受众群体中精准投放。这真的是非常高明的策略,只花了20年韩国影视剧就走出亚洲走向了世界。韩国的流行音乐K-POP也是一样,通过整容、造星一条龙服务和严格军事化管理的“练习生”制度,K-POP在全球遍地开花,甚至连美国军营里的士兵都能跟着哼两句。
然而,看起来烈火烹油般繁荣的“韩流”文化,背后存在着巨大的阴影。对于“韩流”输入国来说,近年来,韩国利用“韩流”文化产业赚走了大笔的外汇,同时不断对外洗脑式贩卖国家形象来配合本国的内政外交。在中东,由于韩国参加了伊拉克战争造成了中东民众的恶感,韩国大使馆想尽办法向埃及输出韩剧,成功在民众中洗白了韩国的形象;在韩国部署“萨德”期间,中国竟然有涉韩娱乐公司派艺人去韩国军事基地劳军;由于韩剧和K-POP向全球邪教式贩卖整容和追星,一个巴西深度“哈韩”男青年,竟然10次赴韩国整容,把自己硬是整成了喜欢的偶像模样。“韩流”对于韩国自身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娱乐圈丑闻频出,“N号房事件”、“李胜利事件”以及年轻女星的自杀高发等不断揭示出大财阀与娱乐资本结合的黑暗内幕;另一方面,大批年轻人少小离家投入“练习生”行业,真正能够成功“出道”的只有千分之一,这些没有知识文化荒废了青春的年轻人将毫无未来可言(指路:“韩国文化输出:韩国是如何将“韩流”推向世界的?”)。“韩流”,与其说是一种潮流,不如说是潜在的毒瘤。令人遗憾的是,为了谋取高额的利益,近年来,一些资本和某些省级电视台联合,将负面问题频出的韩式“偶像练习生”制度引入了我国,通过给明星包装立人设公然宣扬“读书无用论”,引导青少年不学无术盲目追星,给我国的青少年教育埋下了巨大的隐患。根据今年CNNIC发表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调查,我国网民规模9.04亿,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网民总人数的58.3%,“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长此以往,中国的青少年将去向何方?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摘自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合互动,成为共同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积淀(“坚定文化自信,凝神聚力实现中国梦”,中国日报)。我们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历经磨难依然屹立不倒,靠的就是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文明。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留下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春秋战国时期到辛亥革命,儒家文化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近现代100多年来,儒家文化在中华大地上几经沉浮,从“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到“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人们在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过程中,在面对传统文化时似乎总是难免矫枉过正,把洗澡水和孩子一起抛弃。
以奠定中国古代道德基础的“仁义礼智信”为例:
所谓“仁”,是仁者爱人。这个爱,是指善待,能够换位思考,有同理心。
所谓“义”,是与“利”相对的,就是说,做人要以家国天下为己任。如果一件事情明知是正确的,那么没有利益也必须要做,这就是义,就像金庸先生所说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所谓“礼”,是守规矩,尊重社会公序良俗、遵守法律法规,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
所谓“智”,是有知识,有文化,善于学习,能够明辨是非,能孜孜不倦寻求真理。
所谓“信”,是真诚守诺,言而有信,涵盖了现代社会所说的契约精神。
显然,这些做人的基本素养,即使到了今天,仍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是应该保留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17之所以能吸引这么多路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这些中华传统美德和基本素养。)近几十年,我们的传统文化饱受外来文化的侵袭,现在,是时候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信了,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鲁迅,《且介亭杂文集》)。
--
修改:tuzizhu FROM 43.227.252.*
FROM 43.227.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