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字转载自 Arts 讨论区 】
发信人: SuperTwins (黄花梨), 信区: Arts
标 题: 两位截然不同的艺术家:傅聪与郎郎 zz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at Jan 3 23:34:10 2004)
两位截然不同的艺术家:傅聪与郎郎
徐奕翔
(剑桥大学工工程系博士生)
2002年2月初,碰巧在谢大(University of Sheffield)的学生会看到一个中国的钢琴家
朗朗在谢城crucial studio要开一场演奏会,难以置信!!因为朗朗是中国年轻一代最杰出的
三个演奏艺术家之一,年仅19岁,现在美国最好的三大音乐学院之一Curtis music conserv
atory(其它两所分别是Juliad和曼哈顿)随著名大师Gary Graffman学习演奏。目前就中国
年轻一代来说(20岁左右)的,行家认为世界级的演奏家全是钢琴手,基本上声乐、弦乐在国
际比赛和舞台上没有任何骄人“战绩”。 因此看到这个海报,我很关注。 刚才提到的中国
目前三个最出色的演奏家分别是:朗朗(Tchaikovsky international young piano compet
ition winner),李运迪(也是最近最红的一位, 2000肖邦钢琴大赛金奖)和安宁(傅聪的弟子
)。 其中李运迪是第一个国内音乐艺术学院培养的大赛冠军,年仅17岁的他就很幸运的拿了
国际上空缺了 15年的肖邦金奖,因此在中国最“红”,但是我个人在上海听了他的一场演奏
,感到有点失望。他的演奏技术成熟有余,思想深度不够,可能年纪还太小吧。安宁和傅聪传
闻有着特别的关系。傅聪是一个音乐上空前绝后的天才,可惜缺的是技巧,但安宁的技巧已
经能做出他想做出的任何表达,同样也是一个怪才。所以傅聪想把他的一切教给这个弟子,
可惜这年轻人惨败于2000肖邦大赛。傅聪和她当时比赛选曲是最怪的,我个人认为也是最不讨
巧的。我就说说同在英国演出的朗朗和傅聪对音乐的解释。
很可惜,我错过了朗朗在谢大的现场演奏,现在想想,若是再给我一个机会,我再忙的事
也推掉,也要去听。很幸运,我的钢琴老师,苏联钢琴家VALENTINA,录了他的演出。我和她学
了大半年,从来没有听她夸奖过任何除苏联以外的青年演奏家,但她听了朗朗的演出,说他将
成为一个巨星。她当晚听了她的演出,起身为他喝彩。她说中国太幸运了,有这么利害的年
轻天才。但她说朗朗的演奏有一个缺点: He is playing at edge。
我听了录音后才知道她是什么意思。朗朗的演奏是疯狂的,他对音乐的投入是彻底的。
他演奏时出卖了他所有的灵魂,从他的音乐中可以知道他的身体已离开了自己,这种近乎“
出卖自己”的演奏方法是可以使他完全进入他想象的空间,这空间不存在于任何音乐理论的
时空,只有音乐会现场的人能够有相同体验。但同时,这种阐述音乐的方法也是极度危险的
,很可能导致音乐上的极端失误和颠狂。这也是我现在的钢琴老师所担心的。不过朗朗有着
高超的钢琴技巧,同时有美国最好的音乐心理学家帮他,应该使他始终有能力把他从最险的
地方拉回来。其实他的个人演奏魅力就在于他的这种近乎自杀式的高度刺激的演奏方法。
若不是他有极高的修养,对钢琴高超的控制能力,一般人是不适合选用这种演奏方法的。我
在国内的钢琴老师曾告诉我,当年朗朗练琴时在零下3度的北京,可以开着窗,赤着上身练琴
,而且可以在那么冷的天,全身出汗,走出练琴房像是刚洗完澡! 这种超负荷的练琴方法对许
多年青人是相当危险的,傅聪就是一个失败的例子。但是,朗朗对中国文化有很深的理解,
同时经常读莎士比亚等外国古典名著,这对提高他的修养大有裨益。这些古典文化始终是他
控制能力的源泉之一。他和那些在美国长大的ABC华人演奏员有着不同的文化经历。其实他
的文化条件、机遇、还有他自身的努力充分说明了他具备了大钢琴家的能力。让我们再等几
,几年后,美国的卡内基,欧洲的Vienna,将很有可能留下这个中国人的声音!
相对而言,旅英中国钢琴大师傅聪的钢琴演奏方法也是玩命的!但他的歇斯底里确是那
么的自然,他个人的命运就是肖邦,这和年青的朗朗的疯狂有类似之处,但走的是两个极端。
傅聪对音乐同样的投入,但他演奏音乐是那么自然,就好像每每在诉说他个人命运的不幸。
每每听到他在英国录音(Sony),就感到这位大师似乎有着那么悲惨的一生。当年他在准备肖
邦大赛时,选手们都说中国的Fu Tsong在精神上付出的最多,因为这位钢琴家每次练习总是
百分之百地付出,即使在练习技巧时,都透出淡淡的悲哀。而且傅聪对音乐的解释另辟蹊径
,他是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在音乐上完美结合的第一人。就我所知的艺术家里,自他以后
,还没有其他人在任何领域能将中西文化融合得那么完美。傅聪的许多演出同时又近乎透明
般的露出父子之情,这种白开水式的诉说确最具感染力,因为这种诉说是那么纯粹,毫无做作
的迹象。可以这么说,傅聪弹琴,就是在不断挣扎,与自己的命运抗争,而且听得出这挣扎是
那么惨烈,那么危险。他的演奏也可以称为 ‘at edge’了吧。更有时, 他的声音表现出一
代大文学翻译家傅雷对儿子的影响,应该说傅聪整个人生在赢得肖邦大赛前后,一直到壮年
始终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但傅雷傅聪的父子之情,在许多录音和演奏会上被表现得淋漓尽
致,让人感动得潸然泪下。但傅聪远没有朗朗幸运,技巧和手疾一直是傅聪成为一流钢琴大师
的绊脚石,但这不妨碍他成为超一流的音乐家。就个人而言,我喜欢他声音中的音乐,其实他
的技巧,甚至是否用钢琴来表现他的思维已经不重要,因为我能听懂的那挣扎里的呐喊,亲情
,一切足矣。
两个同在英国演出过的艺术家,两个近乎不可理解的天才,希望他们在残酷的艺术之路
走好。
2002 5.17 深夜(听毕录音)
--
FROM 61.5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