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贴时间:2006-06-05
2006年6月3日、4日,在美术学院报告厅进行的“佛教美术讲座即美术史研讨会”在众多石窟研究者、美术史工作者和同学的积极参与下成功召开了。这次讲座即研讨会是由清华大学法鼓人文讲座基金支持,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承办的。参加会议的有日本著名佛教美术学者,名古屋大学宫治昭教授;来自龙门、大足、广元、响堂山等石窟的研究者,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日本龙谷大学、河北文物局、成都博物馆等科研机构的代表学者。
宫治昭教授关于佛教美术的专题讲座《巴米扬——文明的十字路口》和《弥勒信仰与美术》被安排在6月3日、4日的上午,由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老师,佛教美术专家李静杰担任翻译。在《巴米扬——文明的十字路口》的讲座上,宫治昭教授向到会的老师和学生介绍了巴米扬的基本情况,以及国际学术界对它的研究历史;之后又详细介绍了巴米扬东西大佛及其天井壁画。在2001年巴米扬大佛被彻底毁坏后,宫治昭教授早期对巴米扬大佛的研究成果将对它的修复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在6月4日的《弥勒信仰与美术》讲座上,宫治昭教授介绍了作为佛教重要尊格之一的弥勒和弥勒信仰,分析了印度本土、中亚地区、中国新疆克孜尔弥勒像的表现、分类和演化,使听众对弥勒信仰和图像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这两天的下午进行的是汉唐宋元美术史的研讨会,研讨会收集到10位来自不同研究单位和侧重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的论文,这些论文都选取了和丧葬或宗教有关的题目。3日下午由中央美术学院郑岩先生演讲《关于汉代丧葬画像的观者问题》,故宫博物院胡国强先生演讲《东汉胡人灯俑与祆教关系探讨》,龙谷大学徐光辉先生演讲《高句丽壁画幕的发现与研究》,北京理工大学陈悦新女士演讲《佛装概念与汉地佛装类型演变》,河北文物局刘建华女士演讲《关于黄骅出土的北朝白石佛像》,响堂山石窟研究所张林堂先生演讲《响堂山石窟北齐刻经概述》。4日下午由首都师范大学谢继胜先生演讲《“于阗”天王图像渊源考》,成都博物院张雪峰女士演讲《邛崃唐代龙兴寺遗址的发掘成果》,清华大学谷东方先生演讲《高平开化寺北宋大方便佛报恩经变壁画考察》,故宫博物院王家鹏先生演讲《甘青地区发现的大元国师印记铜像考》。两天研讨会分别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马世长先生和龙谷大学徐光辉先生作了最后的总结发言。
两天会议里,在场的老师和同学都很积极地发言,进行交流,表现出了对佛教美术和美术考古的浓厚兴趣。这次会议是第一次就佛教美术为题请国外专家来国内演讲,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的罗炤先生在第一天会议结束时作了“佛教考古与美术讲座”常设意向发言,对本次研讨会的影响和规模表示欣慰,并对以后举办相类似的讲座表示期待与支持。
--
FROM 211.1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