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贴时间:2006-06-13
剑桥大学美术史系、国王学院教授让·米歇尔·马桑主讲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承办,“法鼓山基金会”资助
从马可·波罗到葡萄牙国王曼纽尔一世:欧洲早期的中国陶瓷热From Marco Polo to King Manuel I of Portugal: The Early European Fascination with Chinese Porcelain
7月3日下午14:00至16:30,地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301报告厅
讲座将介绍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一页。着重探讨了从马可·波罗到葡萄牙国王曼纽尔一世这一历史时期内,中国陶瓷艺术对西方文化的影响。让·米歇尔·马桑教授(Jean Michel Massing)出生于法国洛林,现执教于英国剑桥大学美术史系,并担任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博物馆理事,以及伊利(Ely)彩色玻璃博物馆理事。马桑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宗教图像的象征意义、以及非洲与东方艺术等。他以英文和法文出版的美术史专著与论文曾在英国和法国多次获奖,他所策划的展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大型展览《1492年》也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马西斯·格吕内瓦尔德的《伊森海姆祭坛画》
The Issenheim Altarpiece by Mathis Grunewald
7月4日下午14:00至16:30,地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B301
马西斯·格吕内瓦尔德( Mathis Grunewald)是16世纪德国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其绘画创作以宗教题材为主。在他的存世作品中,为地处阿尔萨斯南部的伊森海姆安东尼修道院创作的祭坛画,是他最杰出的作品。马桑教授将介绍对这件气势恢宏的作品的研究状况,以及画面中所蕴含的基督教图像的象征意义。
埃罗尼姆斯·鲍希:道德家和幻想家
Hieronymus Bosch, Moralist and Visionary
7月5日下午14点至16:30,地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B301
鲍希(Hieronymus Bosch)是15世纪后半叶尼德兰最杰出的画家之一。其画面中带有讽刺意味的怪诞形象和丰富的想象力,对20世纪西方超现实主义绘画产生了巨大影响。鲍希是一位悲观而严厉的道德家,他对人性的深刻挖掘通过其充满幻想和梦魇般的画面表现出来。马桑教授将为我们揭示鲍希作品的独特魅力
--
FROM 211.1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