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清華印?代表清華一流學者審美趣味之文人印精品也!
人分古今,藝有雅俗。馮友蘭先生有人生四境界說,余有印學五層次論:不求上進者,寄生于體製,無力求印,止于自然之境;經濟動物,依賴于物質,無心求印,停于功利之境;社會中人,以印為信,歸於道德境界;士大夫與天道相通,有文人印,天地境界之人也!清華學人,追求知識,崇尚文化,終身學習,進與天地往來,退為家國棟樑,以清華印自勵……
中國印文化源遠流長,《說文解字》載:“印,執政所持,信也。”行政以官印表信任,經商以私印表誠信,情侶以印為信物,書生以文人印托信仰。
古之文人士大夫,以天下為己任,崇尚人格,賞高雅之藝,負雅志于佳印,以古篆寄真情,故名文人印,俗稱篆刻,詩為證:
君子所好遠塵囂,應天從人歷滄桑,
閒情逸志賦金石,印痕累累溢書香。
書生治學,學者治印,方寸之間,氣象萬千,雅士至愛,書齋瑰寶。
明代印學家朱簡于《印經》提出品印標準:“刀法渾融,無跡可尋,神品也;有筆無刀,妙品也;有刀無筆,能品也;刀筆之外而有別趣,逸品也;有刀鋒而似鋸牙燕尾,外道也;無刀鋒而似墨豬鐵線,庸工也。”
甘暘《印章集說》首提印宗秦漢:“如詩之宗唐,字之宗晉,謂得其正也。印如宗漢,則不失其正也。”
沈野《印談》載:“印雖小技,須是靜坐讀書。凡百技藝,未有不靜坐讀書而能入室者。”
陳師曾云:“文人畫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學問,第三才情,第四思想。”文人印之要素與此略同。
中國古代書院以四書五經為本,培養家國棟樑;現代社會面臨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之重任,需要兼具科學技術與傳統文化素養之人才,大學是青少年學習之場所。清華大學始建於庚子賠款,是中國一流學府。百年以來,清華優秀畢業生,上為國家棟樑,下承基礎設施建設,中事文化教育,為近代中華之進步奠定人才基礎。
“獨立精神,自由思想。”是清華人內心之追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清華人為人之準則,“行勝於言”是清華人處事之態度,大約可以稱之為清華精神,銘刻于石,便是清華印。近代聞一多以清華教授之身份治印,開清華印先河。將清華印文化推向藝術高峰,是優秀清華學子義不容辭之責任!
竊以為,“清華印”當有如下內涵:
清華君子,蔑視權貴,醉心藝學,文理滲透,中西融匯,古今貫通。風骨效魏晉,雄姿仰秦漢。以印為信,守迥異庸眾之格調,追超凡脫俗之境界。
知音雅正,同道共勉!
辛卯冬
林剛 博士





--
修改:fayufayu FROM 111.161.71.*
FROM 124.166.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