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藤影閣:藏書印學
擁有一枚精美的藏書印,是每一個讀書人的夢想。藏書印雖小,個中學問卻不小。
“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含義爲“信”,誠信、信任、信物、信仰……藏書印,顧名思義,即:書籍收藏之印信,可以理解爲“藏書之信物”,也可以理解爲“信仰書籍,信仰知識与文化。”
伏爾泰曾説:“除了野蠻的國度,整個世界都被書統治着。”人類從蠻荒時代進步到現代 文明,正是通過知識體系之構建,爲巨大的物質文化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掌握這一宏大知識體系的人,自然成為文明社会之王者。所以,高爾基説:“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人類精英無不通過讀書,一步一个階梯地邁向更高的層次。
學有水平之分,人有層次之別。芸芸眾生,熙熙攘攘,不外三種人生目標:口腹之慾,胸懷逸志和頭腦智慧。讀專業之書,爲解決溫飽,僅僅是人生的第一步,如果以此爲人生之終極目標,思想意識停留在“物質決定意識。”“屁股決定腦袋。”就過於淺薄了;胸怀天下者,身體力行,信仰“實踐出真知。”進入第二層境界,閑情逸志賦金石;書香門第、一流學府,主張“讀萬卷書”,信仰“知識越多越主動。”以丰厚之學養奉獻社會,實現人生的最大價值,遠離低級趣味,大約才是明智之舉。
爲妥善管理書籍,西方誕生了藏書票,東方誕生了藏書印。隨着知識与學問的積累,學者的審美眼光不斷提高,對藏書印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特別是象牙塔里,學者構成的精英文化圈內,對藏書佳印之欣賞与追求,成為學府深處一道亮麗的風景。漸漸地,學者所治藏書印成爲高雅的藝術,爲世人珍視、博物館珍藏……
藏書佳印彌足珍貴,蓋有二因:
一、藏書印體現書生之審美趣味,學識淵博方能格調高雅,明代沈野《印谈》云:“印虽小技,须是静坐读书,凡百技藝,未有不静坐讀書而能登堂入室者。”
二、“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古典藝術在乎積澱,癡迷讀書且沉醉藝術者,鮮矣。
世人多喜老缶、白石之气,余獨愛彞尊、牧甫之印,陽春白雪,曲高和寡,個中樂趣,不為外人道矣。
--
FROM 111.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