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虽然在LED照明行业从业时间不长只有三年,但觉得在专业方面比这位团长还是了解更多的。不是想拆台,只是想让大家知道一些有关LED照明的基础背景:
1. 替代23W节能灯。北美能源之星标准要求23W节能灯必须达到1600流明的光通量,而这位团长说9W的LED就能替代,才卖80多块,如果是真的话整灯光效是170lm/W以上,这已经超过了目前世界上已经量产的光效最高的LED芯片了……
2. 关于光衰。作为业界常识,LED的光衰在前1000小时一般为负值(就是比初始略低)或很小光衰,一般考察光衰都是要以3000甚至6000小时为标准,比如目前比较公认的LM-80标准。上面有版友说要求团长提供光衰数据,这还是很专业的要求。作为用户可能不需要,但作为厂家,如果说只能提供7*24小时的光衰数据还不如说没有……
3. 关于散热。相信版上有不少人接触过半导体封装,那么知道热阻的概念。如果团长说他的灯泡发热很低,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就是LED芯片到灯表面的热阻太高,LED结温都上百度了,表面才四十多度(超过50度就感觉很烫了)。对于功率元器件,热阻大当然对半导体器件的寿命和可靠性大有影响。
4. 关于芯片品牌。这个肯定不是和钨丝一样的,分一二三四线品牌。一线的如Cree、LumiLEDs、Osram、Nichia等,都是有全球专利授权且均可提供可靠的LM-80光衰报告,二线的比如台系、韩系,晶元、三星、首尔半导体,与一线品牌也有专利授权(虽然有点混乱),但很多产品也能提供正规的LM-80报告而且现在大家用的还不错;三四线就是台湾、国内的一些小厂的了,荧光粉、外延片等一般外购,封装技术也没专利,走的是廉价路线,光衰不好说,碰运气了。反正和钨丝比简直就是个大joke……
5. 关于安规。这关系到广大用户的安全问题,不得不提。国家CQC标准对LED球泡灯的安规最基本要求和CE一样,就是能通过4000V的耐高压测试。这个测试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触电(因为大部分LED灯是铝壳),过程很简单,将输入端短路,然后在输入端接4000V高压,铝外壳接地,保持一分钟不击穿且漏电流不超过15mA就算通过。不知道这个产品做过没有。
6. 关于光束角。这个给大家说明一下,一般说光束角,定义都是半高全宽(FWHM)。而在没有加二次光学只是加磨砂泡的情况下,灯的光束角一般和LED一样都是近似朗伯体,FWHM是120度。就是说这种灯出来的光型不是很适合台灯,尤其不适合那种向上的床头灯,因为那样装上去光大部分都打到天花板上去了。要达到接近白炽灯或节能灯那种整个空间都有光的LED灯需要特别设计。所以团长说这款是150度,是让大家要注意一下应用场合。
7. 最后,关于寿命。评估LED灯的寿命一般要同时评估LED芯片和驱动。因为LED不像节能灯会突然死掉,而是表现成光衰,所以一般以衰减到初始光通的70%(L70)作为寿终标准。还有驱动里如果有用电解电容的话,那一般要测电解电容在工作时的温度评估一下电解电容的理论寿命。
这个实在是太不专业了,连做产品经理的我老婆都看不过去了……还有啥没提到欢迎补充~
--
修改:johnldq FROM 119.134.249.*
FROM 119.134.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