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新人报道,6岁男娃被郭延庆确诊ASD,不需要干预,很茫然求指点
个人认为填表准确性远不如一个有经验的医生的面诊,国内这方面的权威是六院和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反正对医院我的看法永远是北医系高于(远远高于)首医系或其他医院体系
其实漏诊不漏诊在国内没有大差别,ADHD需要的行为干预,国内是没有完善干预体系的(像美国501体系那样,从家长培训到学校老师的注意事项),所以不管孩子是否达到诊断标准,家长都有意识地学习知识,自我培训,注意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既干预又包容理解,如果观察到行为干预完全无效,必要时带孩子就医服药
即使不到诊断标准,对ADHD的行为干预对普通孩子集中注意力培养行为习惯都是有效的
【 在 freeascloud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孩子在儿童医院,填表,确诊的adhd
: 我总感觉我填表的时候,但是漏诊,所以填的略微有点....
--
FROM 101.236.65.*
ASD和ADHD有很高的共病率,具体数据我忘了。据说美国近几年的诊断时间,通常会两个一起诊断,但这个是听说,不像其他回答那么有文献依据
【 在 del155 的大作中提到: 】
: 您好,ADHD和ASD在表现上有明显界限吗?我家5岁半,刚看过韩颖,认为是疑似ADHD,确实很多符合ADHD的特征,比如磨蹭、容易走神、有时似听非听等。同时又比较幼稚,有自己的内心世界,有时说话会虚构事实,经常喜欢问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我怀疑她有点ASD的倾向
--
FROM 101.236.65.*
我在这个帖子,或者所有的帖子下,看到各种从观点探讨不由自主变成宣泄情绪捍卫自己的回复,比如前边说北医一看就穷得怎样怎样的帖子,那种帖子我就不回了。我不知道那种回帖除了反驳或攻击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凡是“敌人”赞同的我都反对,还有什么意义
因为这个帖子里是有一些信息的,所以我就着这个回复,同时为了避免我也不由自主地由观点讨论变成捍卫自己的观点不接受反对意见,所以这也是最后一个回帖
首先,我的观点是:诊断有没有必要完全是家长的个人决定,很多ASD、ADHD在没有诊断没有指南的年代都好好的,比如每天上班路上数桥墩(或者栏杆,whatever)个数的爱因斯坦,比如终身拖稿大王达芬奇。如果诊断带来的是家长无穷无尽的自责悔恨焦虑,那就没有必要。而如果家长愿意探寻背后的资料、文献,自我培训,那是可以极大改善养育方式的。
其次,对ADHD和ASD的干预,家长培训体系,国内确实是缺失的。所以我个人更觉得家长的自我学习,自我培训非常重要。各种育儿的科学不是为了给人增加焦虑,而是让人更放松,大体就是发现做好几个关键点,其他的方面这也没事,那也没事。但是有事的地方是真的需要学习和注意的。
最后,对回帖里的几个事实,我觉得都有可澄清的地方。但是我不觉得我和你在这个帖子最初想探讨的问题上观点不一样,所以以下澄清事实。观点我在上边说过了,是否诊断,诊断后是否干预看家长个人意愿,个人耐受度,个人解决问题的偏好。
欧洲不用DSM,用的是ICD-10,在我前边说诊断标准的帖子里我列举了。
美国的干预措施措施完善,有一整套体系和计划,大体原则就是培训家长, 培训学校,尊重这些孩子
抑郁症诊断标准有7条,其中核心标准2条:心境不佳,兴趣缺失。美国的医生用这个标准的时候是滥用还是怎样,我没经历过。但是大家教科书里的标准是一致的。
对于自杀,不会因为有自杀想法就确诊抑郁,自杀有自己的危机评估标准,当然,自杀想法值得重视和探讨,就像其他精神疾病一样,导致坏结果的不是诊断,而是回避和污名化。
【 在 sdali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国完全可以不借用这个标准,说实话美国这个标准也并不就是权威,欧洲也没有借用这个标准。精神类疾病本来就没法监测,所以标准也都是人定的。而且我也转载了很多文章,你可以在板上通过我的id搜索。美国自己论文也说以前的PDD的置信度是低于ADS的,也就是说以前PDD-NOS大概一半都会“康复”,那这个诊断是不是有一半是误诊?
: 美国诊断放大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医保,因为医保覆盖了大部分的干预措施,包括ADHD,美国70% ADHD有干预措施,中国又没有
: 抑郁症美国诊断非常简单,你只要跟心理咨询师说:我考虑过自杀,就可以确诊,但是现在压力这么大,考虑过的人不要太多,你考虑过就是抑郁症?中国抑郁症完全没有借用美国标准,没发现任何问题
: ...................
--
FROM 101.23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