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幼儿园老师又更新了很多日常
之前大部分报喜不报忧,不过新来这个之前怀疑他不会说话的老师会愿意多说一些,也三岁了
比如说倔:穿鞋子会,但就是喜欢老师穿,脚放进去了也要老师穿上,脱鞋子可以。
说话少:开始以为不会说话,其实后来发现是可以说很多话的,也可以问问题,但是完全取决于心情,也不太会跟小朋友沟通,我说在家会说:这个菜很好吃,他们都惊讶。然后吃饭问要不要多吃一点,就是看着你,但也不回答,有时候点点头啥的(眼神的确是在改善)
跟小朋友玩的问题:最近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会抢玩具,会推人之类的,然后别的小孩叫他,有时候不理(应名),别人就不叫他了,我也发现了,小孩不像大人这么包容,你不理我我就找别人玩,这个的确是对人关注还是不够造成的,所以的确要玩起来,最容易是父母,然后是其他大人(老师),然后是大一点小孩,最后才是同龄人
不过老师说上课跟着跳舞唱歌都还可以也很有兴趣,我就解释家里气氛紧张,叫多包容,老师也说是性格问题,他们让我们多带小孩去跟游乐场别的小孩玩,感觉社交这东西的确是最难的,这种特质你非要解释成性格那就是很难让别人喜欢你,只有父母会迁就你,我觉得这些问题似乎干预也没有办法干预,除非找一个小孩能玩的很好,让他体会和同龄人玩的乐趣。
或者一些幼儿园的游戏在家里先玩一遍,我不知道机构是如何干预的
--
修改:sdali FROM 194.153.106.*
FROM 194.153.106.*
我来说一下我们这边会如何干预。
第一件事穿脱鞋子,会在进门做视觉提示,有打招呼-脱外套-脱鞋子-换室内鞋-放室外鞋这些流程。
老师会耐心给予孩子机会,让孩子能独立完成,如果无法独立完成,也创造了机会,向老师或者家长求助(练习提要求)。
如果每次来都练习这些,孩子会很快能独立完成,慢慢 也会熟练起来。
幼儿园的问题是老师不会给予很多时间去等待孩子独自完成。但是我们可以在家练习。
第二个说话少的问题。
这个需要说的太多了,我说几个有用的点。
一个是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当孩子有表达欲望时,一定要耐心,要启发的让孩子能完成完整表达。请记住大人不要代替孩子去表达,不要着急,耐心,鼓励和启发,倾听和共鸣。
二个是创造表达的机会。因为机构都是上课,那就是带着教学目标的,那就需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去正确练习。
第三个,抢玩具,会推人,这个专业归为问题行为。问题行为,就是家长可以这样理解,问题行为=希望减少的行为。这个要做功能分析,然后做消退处理。
换个说法,就是孩子语言表达落后,他手比语言(脑子)快,当发现能用动手解决问题后,那就习惯于用动手解决了。
每一次成功解决问题,都是强化他这个行为,让他下一次继续用动手来解决。
这一点一定要重视。
怎么说呢,能进这个版看贴的家长,孩子应该普遍存在:一个好的行为养成(shaping)很难,一个不好的行为消失很难。
我家娃,“动手解决问题”这个行为从2岁半开始第一次,一直到10岁生日才彻底解决。
第四个呼名不应,这个练起来很容易。主要是看家长怎么看“有时不搭理人”这件事。小孩和成人不一样,他们的思维和行为很直接,不想理人,就真的不理。
但是家长很着急,因为和小朋友互动越多,才会有可能获得社交的乐趣,有了乐趣,孩子社交才会更积极。
呼名练习用ABC练习最快,就是每次给予回应就有奖励,不回应就没奖励。练习,泛化,稳固技能。
第五个孩子还小,幼儿园放学就去小区里孩子聚堆的地方玩。
第六个幼儿园的游戏,可以在家练习,甚至绘本,律动操等都可以在家练习。
我们会鼓励家长在家练习,甚至有时我们老师有时会学习孩子幼儿园的游戏,提高孩子游戏的流利度,让孩子能在幼儿园融入的更好一些。
还有一点把孩子当正常孩子去养,比正常孩子养的更精心,更细心,更耐心,更讲究 科学方法一些,
你会发现生活会更轻松一些。
--
FROM 120.245.120.*
谢谢,感觉非常有帮助
但家里的确意见严重不统一,感觉执行起来有的很难,这个是我们现在最棘手的问题
语言表达这个问题,2.5岁是最好的,基本几个回合问答没问题,也能复述幼儿园碰到人和事还有吃的,现在反而落后就喜欢喊叫或者直接上手,这的确你分析这个是对的,但是的确好像动机不足,就会导致他不会学着尽量用语言沟通,家里面提要求蛮多,但可能幼儿园老师也照顾不过来,别的小朋友也不会如我们一样耐心,他就会变得更加按照自己方式做
之前我还觉得他在幼儿园挺乖,因为有一次他看我来接他,他就很激动跑过来,老师叫他收玩具才能走,他还真回去收了,我还以为幼儿园会更有纪律,其实和在家里观察到的差距不大
【 在 Zziizi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来说一下我们这边会如何干预。
: 第一件事穿脱鞋子,会在进门做视觉提示,有打招呼-脱外套-脱鞋子-换室内鞋-放室外鞋这些流程。
: 老师会耐心给予孩子机会,让孩子能独立完成,如果无法独立完成,也创造了机会,向老师或者家长求助(练习提要求)。
: ...................
--
FROM 27.125.156.*
不知道“倔”是不是共性问题?我们家这才上幼儿园,最大的问题也是“倔”,老师说我孩子“犟”,我们也知道他犟,而且各种哄,奖励,惩罚的招儿都不管用,他要用哪种方式,或者他要求什么东西,都一定要按他的来,特别让人头疼。
【 在 sdali 的大作中提到: 】
: 之前大部分报喜不报忧,不过新来这个之前怀疑他不会说话的老师会愿意多说一些,也三岁了比如说倔:穿鞋子会,但就是喜欢老师穿, ...
--
FROM 117.136.52.*
我们家也是一样的,只能用他的方式来玩或者做某些事,换一种方式就不行,我觉得可能是刻板的一种比较轻度表达方式,但其实蛮影响交往的,比如去游乐场,和几个小朋友一起玩,必须按照他的方式,别人不能改,这个就无法玩耍了。。。
【 在 yimm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知道“倔”是不是共性问题?我们家这才上幼儿园,最大的问题也是“倔”,老师说我孩子“犟”,我们也知道他犟,而且各种哄,奖励,惩罚的招儿都不管用,他要用哪种方式,或者他要求什么东西,都一定要按他的来,特别让人头疼。
--
FROM 27.12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