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写下高年级的事
并没有,其实就是有点特殊。版上一说有点谱就知道。
【 在 LeonT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小时候是不是比较少跟朋友玩?
: 小时候老人带?
: 给老师送点礼,让关照一下
: ...................
--
FROM 114.241.86.*
可以的,从1年级开始踢足球。1年级开始学校足球比赛,是班级主力球员,守门员。
【 在 ganymedes 的大作中提到: 】
: 能和别的孩子一起玩吗?
: 比如篮球足球之类的
: 这些需要配合和团队荣誉的活动孩子要是能融入其中
: ...................
--
FROM 114.241.86.*
记录一下,今天放学接了孩子,刚好班主任送出来,就和老师表达了几点:
1.孩子给学校老师添麻烦了,特别感激学校老师的包容。
2.家里对老师的意见非常重视,今天已经找了专业的人士做咨询,打算做治疗和纠正。
老师也和我说今天他和孩子聊了,孩子表现还不错,看来是昨天家里和孩子沟通好了。还说了很多时候,他讲了一大堆道理,同学们理解的是一个意思,到他那里,又是另外一种理解。
我不好意思的说,对,就是这样的。
老师表达了要家庭一定要重视孩子心理健康。
但是我没说这个不单纯是心理健康的事,其实是特殊儿童的事情。
孩子已经表现的像普通孩子,就没必要纠结这一点的。
今天下午和工作室的BCBA们聊了,一个是行为干预的事,这个等我晚上忙完,如果不累就详细写一下,我知道大家对这个感兴趣。我是第二次体验,第一次效果很好,第二次还不知道呢。
一个是让孩子学习社交技巧,比如表扬,和主动打招呼,老师们说了没必要。
这周美国那边教授督导,也打算让老师们提提我家孩子的事,再过一遍,保险。
至于心理咨询,我不认为,包括接触过我家孩子的老师们也不觉得心理有问题。而且发愁的是我,家长,孩子并没有很困惑。
但如果事情进展不顺,那就要找心理咨询师了,专攻儿童和家庭方向的。
--
FROM 114.241.86.*
全职带到去年工作。
从孩子4个月,只要有时间就会主动创造机会带他和小朋友玩。
他过生日,都会邀请同学一起来,我会准备礼物。班级里流行什么,我都买什么给他,让他融入大集体。他们班同学,我能认识一大半。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LeonT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小时候是不是比较少跟朋友玩?
: 小时候老人带?
: 给老师送点礼,让关照一下
: 你孩子生日的时候或者儿童节黑板上的同学带点零食
: bless
--
FROM 114.241.86.*
昨晚辅导完孩子学习,做点家务就太晚了。
昨晚和孩子学习,还有聊天,感觉孩子没有太大问题,做行为干预的那个动机就在动摇。想起下午和工作室老师的对话,问我的第一句话,就是要我想:你真的认为孩子行为有问题吗?真心要做行为干预吗?
因为很熟,我觉得这不是废话吗?当然是真的想做了。后来老师觉得从和我对话里感觉孩子没问题,只是在学校没办法适应,这里问题出现在环境上。
到晚上睡前,大脑浮现老师问的那句话,你真的认为孩子行为有问题吗?
我内心深处不觉得孩子有问题,但是他没办法适应学校环境,这也是真的。
老师很早就发现问题本质在哪里,问题根源其实在我这里。
1年半以前,我家孩子在学校的暴力行为,做行为分析时,问题根源也是这样一点点的剥开,剥开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然后执行了一个月但实际21天,后续就是暴力行为在校内杜绝了。
这一次,不同的是暴力行为是必须杜绝的,这一次纠结的原因是孩子没问题,那孩子就不是去纠正错误的行为,而是要做更好的自己。
那使用的的方法就和上次还完全不一样。
第一步,还是需要我从内心深处觉得孩子行为需要改善(非纠正)。
轮到自己当家长,感觉老师讲的思路很清晰,但真的很难。
老师让我先想清楚。
因为只有家长的逻辑是顺畅的,不拧巴,那家庭的行为干预才可以泛化到学校去。
--
FROM 114.241.86.*
我了解到的知识,认知能力提高后,情绪控制能力会提高。
这个认知不是干预目标里的认知,而是我们实际语境指的认知,应该是整体能力。
情绪控制能力,怎么说呢,
有情绪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不能压抑。高兴是情绪,生气也是情绪,情绪是一个中性词。
这次BCBA老师也和我说了这一点,要给孩子负面情绪一个出口,不能压抑着。
我们大人生气(高兴时)时,音调会提高,愤怒极了,还会跳脚呢。
老师提的建议是,找一个替代行为。
我的理解是,在学校,兜里放一个可以捏的玩具,孩子感觉到愤怒了,捏一捏,或者生气了,把手伸进兜里,握紧拳头,还可以在纸上画,回到家里一定要和孩子聊,如果学校有事,让孩子说出来,家长要学会倾听,不要juge,评论,和孩子感同身受等等吧。
还有就是孩子心理已经知道要控制,但是生活中控制不住,那就需要不停的在安全的时候,诱发这个行为,孩子去练习处理情绪。
【 在 bj2011 的大作中提到: 】
: 感谢分享
: 我过去一直都在试图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不过我们还小。效果不能说没有,但是我发现孩子好像只是改变了一种表达方式,以前大哭大闹一次,现在好像更多憋在心里,小哭小闹多次,更加不快乐了,也就是说,情绪,仍然是存在的。
: 我也很困惑,我现在觉得好像是反了。如果能力有90%的话,剩下的10%是不是就是情绪填充了呢?如果能力99%,那么情绪是不是只有1%了?所以说到底还是能力问题?我不知道该怎么做,等看看专家的。
: ...................
--
FROM 114.241.86.*
记录一下,昨天接了孩子,孩子情绪很好。我问他今天表扬同学了吗?他说表扬了。有个孩子一晚上把2个月的错题作业补齐了,他夸同学,你写作业好快啊。
回家路上,他表扬了我很聪明,吃晚饭,表扬姥姥做饭好吃。
今天孩子情绪也不错,没有表扬同学。他说找不到机会表扬同学。
路上遇到同学,同学和我打招呼,不搭理他,哈哈哈。我观察到放在心里,装着没事,并没有和孩子提这个事。
昨天我了解到他的同桌,他坐在哪里,以及他下课了会和哪几个同学一起玩。
好啦,继续当社畜去了。
--
FROM 114.241.86.*
哇,你好厉害,孩子也很厉害。
不过我家孩子更严重一些,因为他4岁半在老师提醒下,我才知道他你我不分。现在回头看,那时应该还存在仿说。
老师说问他,你爱我吗?他会回答你爱我。如果犯错了,问,你错了吗?孩子回答错了。再问下次还做吗?他会回答还做。
这哪里是人称代词出问题,明明是严重仿说。
所以现在状态的孩子,家里人都很开心。唉,现在是想更好,因为老师都找我2次,那就是要很重视了。
【 在 ywz309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家孩子也有点,幼儿园就发现有的这种情况,进入小学就更明显了,我就直接辞职了,每天放学带着他在小区里和小伙伴玩,晚上辅导功课,每个周末都约同学一起玩,现在四年级,成绩第一梯队,也有了很多好朋友,还被意外的选为小队长,感觉辞职太正确了,虽然自己事业没了,但家里人都觉得太值了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1」
--
FROM 114.241.86.*
中午休息,继续更。
昨晚辅导孩子学习,又和他聊了会。
他在学校的感受还是很不错的,他觉得老师挺好的,他觉得有几个聊的来的同学,也挺开心的。他能意识到自己不太擅长社交,但是他不懂啥叫社交。
他知道谁和谁关系好,谁和谁不好。这点存疑。
他知道谁记仇,放学后想堵他,因为和他说,你放学后等着。他们关系挺好的,半个月前还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
说起来开开心心的,我问他想改善下在学校的处境吗?他说想,但是反问我,会有用吗?
我说不试试永远不会不会有用,只有试试才知道有没有用。
他说那就试试吧。
我和他说,我也不太懂,明天问问hh阿姨他们,争取找个好方法。
--
FROM 114.241.86.*
今早送完孩子,到公司后又聊了下。
聊完后,我思路又清晰了很多,就是以改善为目的的行为干预,针对的是偶尔的情绪爆发,至于和同学如何相处,那些行为都不去做。
第二个是他认知出现的偏差,就是老师说的我们说的是一个意思,同学们理解的也是和我们一样,他理解的是另一个意思。这是认知的偏差。其实我自己也有认知偏差,一些基本的人情世故也不懂,用的是吃了亏,可以意识到这一点,再去改正。有时行为上伤害到其他人,哪怕我是出于善意,我也不意识不到。孩子遗传认知偏差很正常,就是这个偏差有点大。唉
我现在是严格要求他不能做违法违纪的事,不能模仿其他人可以做的不好的行为。
认知偏差问题,我打算托关系找人去干预,这可能是个漫长的过程。
还有就是娃爸和孩子经常聊,慢慢捋思路,一点点的给他讲,孩子会接受“正确的”认知,有时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这个目前就娃爸去做了。我负责倾听孩子,发现问题,然后把问题交给娃爸,娃爸负责和孩子聊。
那现在就是摆在面前的是冲动引发的情绪处理,我要写个大纲,给BCBA老师看,我们聊完,再给孩子看,再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书。
还有一个是和老师沟通的事,这个也是要讲究技巧的。这个还没到这一步,就是要体现出尊重老师,老师提了建议,我们家长很重视,带孩子去做,就是想老师能在校内给予一些正向的支持。吃午饭去了。
--
FROM 114.2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