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写一写家长如何了解干预知识和方法,避免被忽悠
个人看法:
对于”认知”这个词,大家听说的很多,尤其是语言相关的干预,但认知行为干预和语言相关的认知是两个认知,也就是说我们日常孩子学习认知,并不是认知行为干预。
那这个认知行为干预是什么呢,大家理解成心理学的CBT(认知行为干预),就是与人情感相关的。做认知行为干预,需要孩子认知到达一定的水平,这样才能“审视他们自己的思维和情感”,才能使用逐步策略来改变他们的思考、行为和自我意识。
这个认知行为教学策略,和CBT又不一样,不一样在于,对象是特殊孩子。特殊孩子相对于普通孩子来说,他们更难一些,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认知更难一些,需要老师设计好课程去了解孩子,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然后设置课程循序渐进的让孩子接受改变,这个过程会比普通孩子更慢,也更讲究策略一些。认知行为教学策略,通常是和其他行为干预方法一起使用的。
下面这一段,写了又删除,删除了又写,总觉得不满意,提前申明这是我个人看法:
有一点点特征的孩子,沟通能力提升以后,作为家长会认为孩子的对世界,尤其是与人相关的认知怎么那么奇怪,不说父母了,就说孩子经常接触的人和环境,都是很友好,友善的,但孩子就是会“曲解”这个世界,有时又过分“固执”,作为父母,很多时候会觉得是家长没教育好。
最开始会求助于心理相关的,当时不懂,就是朋友推荐,但是接触后,他们总是错在父母,巴拉巴拉的,让我们改变教育方式,关爱孩子等等。这一点,我觉得改变教育方式,关爱孩子是对的,但是这两点太泛泛而谈了。
再后来我看了心理学的书,才知道心理学也是一门科学,马马虎虎了解了一下,还想去报班学习,由于忙碌,不能抽出时间去学习。因为职业原因,也接触了一些心理治疗师,然后发现,都是十分适应国内环境的。后来给自己孩子的方法,还是认知行为教学策略。
这一篇,我发现写不出我的感受,因为对这个方法,我只是使用者和执行者,对于心理学的知识,我也仅仅了解,并没有深入,哪怕最近两天又去看书,还是写不出来。
坚持写的原因,是因为看这个帖子的朋友,孩子长大以后,或多或少会面临着各种情绪问题,尤其是不是谱系,带点谱点的孩子。当孩子入小学以后,可以自己看看心理学的书,或者知道哪些方法有效。
--
FROM 114.241.81.*
第六种方法: 差异性强化(DR)
Differential Reinforcement of Alternative, Incompatible, or Other Behavior (DR)
Differential reinforcement of alternative, incompatible, or other behavior (DRA/I/O) is a systematic process that increases desirable behavior or the absence of an undesirable behavior by providing positive consequences for demonstration/non-demonstration of such behavior. Undesirable behaviors are those that interfere with the learner’s development, relationships, and health (e.g., disengagement, tantrums, aggression, self-injury). The learner is provided such consequence when: a) the learner is engaging in a specific desired behavior other than the undesirable behavior (DRA), b) the learner is engaging in a behavior that is physically impossible to do while exhibiting the undesirable behavior (DRI), or c) the learner is not engaging in the undesirable behavior (DRO). Differential reinforcement is often used with other evidence-based practices such as prompting to teach the learner behaviors that are more desirable or incompatible with interfering behavior.
中文:替代性、不相容性或其他行为的差异性强化(DRA/I/O)是一种系统性过程,通过为展示/不展示这种行为提供积极后果,增加了期望的行为或不期望行为的缺席。不期望的行为是指干扰学习者发展、人际关系和健康的行为(例如,冷漠、发脾气、攻击行为、自伤行为)。当学习者进行以下行为时,会提供这种后果:a)学习者正在从事与不期望行为不同的特定期望行为(DRA),b)学习者正在进行在表现不期望行为时物理上不可能进行的行为(DRI),或c)学习者没有从事不期望的行为(DRO)。差异性强化通常与其他基于证据的实践一起使用,如提示,以教授学习者更加期望或与干扰行为不兼容的行为。
--
FROM 114.241.80.*
个人观点:
DR,差异性强化,有时翻译成差别性强化,在干预策略里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应用在减少孩子不期望的行为(问题行为)方面,也可以应用在其他行为方面。
原理就是孩子不同的行为(B1,B2),会得到不同的强化物(反馈)(比如B1得到C1,B2得到C2),孩子会根据得到的强化物,来选择行为(B1还是B2)。
首先要做的是,定义什么是期望的行为(恰当的行为),什么是不期望的行为(问题行为)。不期望的行为(问题行为)是指干扰学习者发展、人际关系和健康的行为(例如,冷漠、发脾气、攻击行为、自伤行为)。
然后要做的是选择强化物。强化物必定是孩子喜欢的,可以让孩子产生去做某件事的动机的物品或者事情,大家可以补习点强化物相关的知识。
关于强化物的分类,有物品,比如食物,玩具;有社会性强化物,比如表扬(夸奖、击掌,大拇指等等),羡慕,成就感等;有活动,比如游戏,运动等等。代币系统也是一种强化物。
强化物,相关的知识有强化强度,强化频率,以及强化会“饱腹”等等。
当理解“期望行为”、“不期望行为”和“强化物”以后,后面还有一个EBP方法就是强化(Reinforcement (R)) ,就不想写写强化了,现在就讲讲差异性强化(DR),主要应用在孩子不恰当的行为(问题行为)的减少或者消退上,通过孩子不同的行为,会得到不同的反馈,然后孩子根据这些反馈来选择他们的行为。DR在其他方面也是可以使用的。
注明:差异性强化等于差别性强化。
DR差异性强化,包括有
DRA(Differential Reinforcement of Alternative Behavior)替代行为的差异性强化,
DRI, Differential Reinforcement of Incompatible Behavior,不相容行为的差异性强化
DRO, Differential Reinforcement of Other Behavior,其他行为的差异性强化
DRL:Differential Reinforcement of Lower Rates of Behavior高频行为的差异性强化
DRH: Differential Reinforcement of higher Rates of Behavior低频行为的差异性强化
因为词语已经表明了什么意思。大家可以自行网络搜索。
我举个例子来继续加深大家的理解。
重点:就是一定要弄清楚我们的期待行为是什么,最好一次一个目标行为。
举个例子,在学校了,老师在讲课,小朋友会离开座位,在教室里游荡,甚至离开教室。
我们把上课时,小朋友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当作目标,那孩子坐好后,专心听老师讲课,就是另一个目标了。
孩子离开座位,和安坐是不能同时存在的,所以这是不相容的行为,当孩子安坐时,就要给予强化。这个强化就是DRI。
当孩子能够在座位上坐3分钟,而不离开,过了3分钟孩子就会离开。我们就需要在孩子1分钟,孩子还没来离开时,给予强化。后期可以慢慢增加时长,比如2分钟给予强化,逐步延长孩子的安坐行为持续时间,减少孩子离开座位的行为。这是DRO的应用。
DRA,只得是替代性行为,这个替代性行为也是恰当的行为。比如孩子每次生气时,会大喊大叫,我们期望的是孩子可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大喊大叫,现在生气时,会沉默,同时握紧双手,当出现这种行为时,我们要给予强化。在问题行为干预时,我们有时要做的是教孩子一种恰当的行为去替代当前的问题行为。
这一段写的好艰难。因为问题行为干预,真的是专业性很强的事情,也特别灵活的事情。
我写写其他期望行为方面的应用吧。
1.孩子维持期望行为时间的不同,比如1分钟,2分钟,3分钟,10分钟,可以区别性强化;
2.孩子已经熟练掌握的恰当的行为,和不太熟练但努力去做的恰当行为(我们鼓励的),可以区别性强化,给于前者一般强化,比如口头表扬,给予后者高强度强化。
--
FROM 114.241.82.*
打开文档一看,国庆前后有3周没有写了。继续写~。问题行为,轻微的,亲子关系和睦的,可以试试温和的解决,但已经很严重了,一定要在专业的人士指导下干预。
这个写的是我目前的知识水平,见谅~
DR,主要应用在问题行为,但问题行为不是区别性强化就能解决。因为沟通障碍,问题行为,是谱系孩子经常会出现的行为。问题行为有一套成体系的解决方案,要直接观察,直接评估和间接评估,还要从孩子的照顾者(父母,老师等)来做访谈评估,然后对问题行为做功能分析,再从环境调整,孩子照顾者(父母、老师等)做培训,孩子行为训练慢慢来让问题行为减少,消退。如果是大龄的孩子,心理有些许问题的,这个过程还需要心理方面专家的介入,做咨询督导等等。
--
FROM 114.241.82.*
第7种方法
Direct Instruction (DI)
Direct instruction (DI) in systematic approach to teaching and a sequenced instructional package that utilizes scripted protocols or lessons, emphasizes teacher and student dialogue through choral and independent student responses, and employs systematic and explicit error corrections to promote mastery and generalization. Direct Instruction is usually provided to small groups of learners and includes brisk pacing, student responses, explicit signals to cue student responses, correction procedures for incorrect or non-responses, and modeling correct responses. Instruction is sequenced so that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master levels in a pre-specified order before moving to the next level. DI interventions can be used to support learners in acquiring literacy and mathematics skills and are often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other evidence-based practices including prompting, reinforcement, modeling, and visual supports。
直接教导(DI)是一种系统化教学方法,采用有序的教学方案,使用脚本化的协议或课程,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通过集体和独立的学生回应,并采用系统性和明确的错误更正来促进掌握和泛化。通常,直接教导提供给小组学习者,包括快速的进度、学生的回应、明确的信号来提示学生回应,对不正确或不回应的纠正程序,以及对正确回应的示范。教学按顺序进行,要求学生在转移到下一级之前按照预定的顺序掌握各个层次。DI干预可用于支持学习者获得读写和数学技能,并常常与其他基于证据的实践结合使用,包括提示、强化、示范和视觉支持。
--
FROM 114.241.82.*
个人观点:
DI,direct instruction,可翻译成直接教学,是我们熟悉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我们从小到大在学校(补习班)学习的那种模式,是以老师为中心的有序教学方法。重点:有教材,按照教材上的顺序来上课;上课内容和目标都是提前规划好的;如果孩子上课出现错误,老师要当场纠错;老师和学生之间要有对话,比如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一般是集体或小组课,应用在学习阅读,书写,以及数学。这里补充下教认知类的也可以。没有强调一定在桌面教学,地板上,户外都可以。
这个没有什么补充的,因为是大家熟悉的教学模式,这是一个教师高控的教学方法。现实中,到自己孩子身上不好使用,大家可以搭配其他方法,可以从孩子坚持短的时间过度到坚持长的时间。
这个方法,会是家长后期经常使用的方法。
所以请大家看看强化、提示、示范 、和视觉支持的方法~这些方法对于直接教学就是翅膀,安装了这些基本配件后,孩子才会起飞。
--
FROM 114.241.82.*
写一点无关的闲聊。
我好像走了一段弯路。
工作忙,恰逢孩子青春期情绪问题严重,孩子的学习我放羊了一段时间。不算完全放养,就是还会管,不像以前那么细致的去做。
自从放养开始,孩子学习是每况愈下,当然因为情绪上面的看中,以及不完全放养,孩子面上的成绩,时而低落,时而还过得去。
但暴露出更大的问题,一方面孩子强烈的自尊心,另一面就是不愿意为之努力。人的本质就是贪图安逸,不愿意吃苦,孩子不愿意付出努力。
当然也有孩子不会深度思考有关,有时我真的无法理解,他卡在一个很简单的常识上。
可能有些微谱质的孩子需要父母一直的高强度支持。因为窗口期不多了。
唉,其实有些后悔,真的不能躺平。
做个记录,再继续努力。
--
FROM 114.241.82.*
第8种方法
Discrete Trial Training (DTT)
Discrete trial training (DTT) is a one-to-one instructional approach (most typically) used to teach skills in a planned, controlled, and systematic manner. DTT is characterized by repeated, or massed, trials that have a definite beginning and end. Within DTT, the use of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is carefully planned and implemented. The instructional trial begins when the practitioner presents a clear direction or stimulus, which elicits a target behavior. Positive praise and/or tangible rewards are used to reinforce desired skills or behaviors. Data is typically collected on every trial. Other practices that are used in DTT include task analysis, prompting, time delay, and reinforcement.
离散式训练(DTT)是一种一对一的教学方法,通常用于以计划、受控和系统的方式教授技能。DTT的特点是反复或集中进行的训练,这些训练具有明确定义的开始和结束。在DTT中,先行条件和后果的使用经过仔细计划和实施。教学试验在从业者提供明确的指示或刺激时开始,这激发了目标行为。积极的表扬和/或有形的奖励用于强化期望的技能或行为。通常会在每次试验中收集数据。DTT中使用的其他实践包括任务分析、提示、时间延迟和强化。
--
FROM 114.241.82.*
DTT,离散式教学,又叫回合式教学,可以是以ABA原理为基础的干预方法里最出名的,很多人都有一种误解,ABA等同于DTT。其实不是了,DTT只是众多方法之一。比如强化,区别强化也是ABA众多方法之一。
DTT是高结构化教学,使用一对一的教学形式,把新的教学目标分解成一步一步的小目标,然后再一个小目标的一个小目标的教学。
DTT有两个重点,一个是把教学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小的目标,这个就是离散(discrete)的 涵义;另一个是如何教学,有一套专门的教学程序。
先说第一个把教学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小小的目标,这个是非常有用的,不仅仅DTT里有这一步,精准教学了也有这一步。写直接教学时,就想起精准教学了。特殊孩子,认知,理解,记忆储存,知识加工等能力都偏弱,把复杂的任务分解成简单的适合他们能力的小小的任务,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一步在介绍DTT的文章里会被略写。在我看来,能把一个大的任务目标分解成小小的适合孩子的目标,是每个谱系家长必须要学习的。未来孩子学业中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采用这个方法,学习效率会大幅度提高。至于如何分解任务,就不多写了,因为每个孩子不一样。
如果有多余的精力,孩子到了要入学的阶段,大家可以看看精准教学的相关知识点。
第二个是如何使用DTT。这里有一套标准的教学流程,就是大家熟悉的那种模式。
--
FROM 114.241.82.*
第二个是如何使用DTT。这里有一套标准的教学流程,非常出名的ABA模式。
大概的原理是A-B-C原理。A,前事(前因),也可叫做刺激,B就是行为(儿童的反应),C就是后果。
A,可以理解成前因,大家就很容易理解了。有时候是一句话,有时候是一个动作,是一个回合的开始。比如,老师说“请找出小狗。”当孩子听到这句话后,就会有一个行为。这里就到B的环节了。如果孩子没有反应(行为),这里老师要给予辅助。孩子有反应后,根据孩子的反应,老师给予不同的后果。正确的,给予强化(表扬/奖励等),错误的,不强化。到这一步这一回合就结束了,然后开始下一个回合。两个回合之间间歇很短,基本上是立刻进入下一个回合。
DTT的教学方式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快速进行很多回合,所以孩子练习的次数会很多。DTT能进行下去的原因,首要条件是确定孩子的强化物。至于强化物,又是另外的知识点。我在论坛里以前写过了,就不多写了。
DTT能够快速的教授孩子知识,但也受人诟病的地方,就是DTT不强调孩子的动机,没有从孩子的内驱力(兴趣点)出发去引导孩子发育。遇到一个那么会教的老师,只会桌面教学,把孩子教的微微刻板。其实DTT有很多方式,有灵活DTT。大家记得桌面,语言,游戏,现实生活什么都只是载体,表面的,不变的是内核,有效的原理是什么,具体操作的要点。
下午喝了咖啡,晚上不困,就写一点吧。
--
FROM 221.2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