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于ABA浅显理解,比如我小孩一开始不应名,我一开始也是接触aba,就是比如用强化物,当时他喜欢小饼干,我就每次叫他必有一个小饼干,的确那一周应名好了非常多,甚至玩玩具我叫他他都能抬头,但是我停了小饼干之后,很快应名就和一开始干预差不多了
其实aba为啥要40个小时(所谓高强度),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可能小孩是不理解这个应名的意义的,因为社会性差,一旦停止强化物或者干预就会退步,所以就必须不断练习。当然随着小孩的成长也许可以用高等的强化物,比如父母的赞许来代替应名,但如果小孩能够感受到,那似乎也就不是ASD了。
~~~~~~~~~~~~~~~~~
别的懂得不多,就呼名反应(应名)这一点,就我理解的,越是高密度的强化干预出来的行为,消退的越快。你的方法只是验证了这一点。其实谁谁也做过这个实验 ,我不记得名字了,ABA(应用行为分析)书上就有关于这一个实验的描述。
但是你应该没有学习应对消退快的方法。
我目前知道的方法,个人理解是这样的,抗拒消退就是一个缓慢降低奖励频率+增加奖励多样性的问题。
1.在奖励(给予小饼干)之前或者同时给予一个微笑或者给予一个拥抱,那孩子会建立一个配对,就是听到名字,有反应,会看到微笑。
2是奖励的多样性。比如10次奖励,9次给小饼干,那剩下的一次给其他的物品,比如一个玩具,一个其他食物或零食,一个惊喜?
3.当孩子能接受奖励多样性后,在10次里有1次,并不给予实物(食物/玩具)奖励,而给予一个微笑。微笑的概率应该低于得到奖励的概率。微笑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实物奖励,或者中性
4.后续就是慢慢增加中性,微量增加负性的。
对于孩子来说,负性的事情其实很少,就看大人如何操作把一个孩子厌恶的事情变成不讨厌的事情再变成喜欢的事情。这个可以参考nt的育儿方法,很多很多。
--
FROM 114.2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