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太专业,也就比不懂的家长 多懂那么一点点,班门弄斧。但我一直学习 ,一直在进步,希望能抛砖引玉。
啥叫ABA,ABA 就是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应用行为分析)。
我相信很多人说这个我知道啊,但是ABA具体是啥呢?能不能讲明白点。
我觉得介绍ABA,就必须先介绍ABA的七大维度,知道ABA的七大维度,就知道自己孩子接受的是不是真正的ABA了。
1.应用的。这是一门科学,通过改变环境,使之让我们希望出现的行为增多,我们不希望出现的行为减少。
希望增加的行为都是对于孩子生活来说,十分重要的,比如言语,比如认知,比如阅读,游戏等等。这就是应用的。
2行为的,就更好理解了,也就是说这个方法的对象是可测量的行为。可测量,就是说用ABA干预时,记录数据是必须的。举个例子阅读,那阅读的时长,几本书都是可以记录的。还有言语,分类就很多,在单位时间内说了几次,正确率是多少,每个记录的方法是不同的。
3.分析的,怎么说呢,理科生可以理解成一个实验,一个函数,一个因变量(环境,行为)等的改变,会导致行为改变,这个因变量是可以科学分析出来的。
这个我们拿版上举的应名反应举例,之前喊孩子名字,几乎没有反应,当爸爸使用喊孩子名字,孩子有反应后就立刻给予一块饼干,后来爸爸喊孩子名字,哪怕孩子在玩玩具,也会抬头给予回应。这里可以清晰的知道因变量就是孩子有反应后,爸爸会给予一块饼干。
还有技术的,系统的,有效的,可泛化的4个维度,通过名字就知道是什么意思。偷懒,懒得写,有空再补吧。
这就是ABA的七大维度。
所以别吐槽孩子在机构学的东西无法在生活中泛化,那不是ABA的错。为了写这个,我去把大白本略看一遍,感觉真的是宝藏,这半年,我看到的很多干预方法都在这本书里可以找到原理。
~~~~
其实写到这里,大家还不知道ABA到底是个什么东东。
我来告诉大家ABA的核心窍门,就是A-B-C。
所谓一窍通百窍通。
这个弄懂了,ABA的基本原理就弄懂了。
啥叫A-B-C呢,Antecedent(前事)- -Behavior(行为)—Consequence(后果 ).
继续拿应名后给予饼干举例,
前事就是:听到自己的名字,行为是抬头看说话的人,后果是得到一块饼干。
因为行为-抬头的行为,导致了好的后果-得到了一块饼干,所以后来发生事情A-听到自己的名字,然后抬头看说话的人这个行为频率增加了。
现在回来理解ABC,
1.后果C的改变会导致未来的时间里B的增加或减少。 如果是行为增加,就叫增强,如果行为减少叫惩罚。
市面上机构基本上都用这个方法,代币的原理也是在这里,包括问题行为干预也都是一样。
其实nt孩子养育,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也是源于这个原理。
2.A的改变,也可以让行为B的减少。这个基本上用的少。
这个基本出现在环境布置,环境改变等等。
比如有小朋友上课,发现大一点的个训教室,孩子注意力会分散,会离开座位,后来就换到小教室上课。还有玩具,开始教室很多,后来也收起来,只摆上课用的。
我举个最近上课的例子,小朋友习惯换鞋后,把鞋子摆在一个地方,不接受改变。
然后我们就把下排的几个鞋柜封起来,然后小朋友就接受新的地方放鞋子了。
同理换教室也是如此操作 。换老师,也是xx老师生病了,今天yy老师给你上课。
~~~~
那谈完ABA,必定要谈NDBI。NDBI是基于ABA的理念发展出来的方法,结合的是儿童发展心理学。
大家对自闭症刻板印象就是独自一个角落孤独的坐着,其实不是了。他们也会东张西望,会摔玩具,会每个摸摸看看。自闭症孩子也是有兴趣的。那孩子的注意力在哪里呢,那他兴趣就在哪里。NDBI的干预方法,都会围绕孩子兴趣出发,让孩子自发的积极的学习。
做老师的初期是跟随孩子的兴趣去模仿跟随,去示范拓展,再让孩子模仿老师等等策略。老师把一部分教学的控制权让渡给孩子了。选择的强化物是孩子的兴趣 。在和老师的互动和游戏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这个后果再进一步强化他的行为。
我写一下怎么上课的,就明白了。开始上课会准备孩子喜欢的+不喜欢的玩具几种,绘本,孩子肯定会被某一种吸引,然后开始拿起来玩,老师会拿一个同样的或者类似的,模仿孩子玩,并用丰富情感孩子又能理解的语言去描述正在做的事。孩子会被你吸引。大家可以试试。孩子正在玩,大人去模仿他,孩子肯定会搭理大人,比如很开心的望着你笑或抢你玩具,推你走开。
不要怕挫折,万事开头难,你要实验好多好多遍,假装自己是孩子的一根胳膊,帮助他,模仿他,有一部分孩子才会接纳你,让你加入他的世界。嘻嘻,亲身经历好多遍。
当孩子建立轮流的概念后,你可以和他一起玩就可以拓展,同时反过来让孩子模仿你了。但不是强制模仿,是做给孩子看,孩子从简单的一个步骤模仿到全部模仿。这里考验的是老师分解行为步骤的能力。其实是借用了dtt的把行为分解成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只是倒着去做~第一次孩子一步就成功。第二次2步成功。这个也是心理学的,成功会极大的激励孩子自信心。这一段是我观察老师上课理解的。
绘本可以安排起来,给孩子选择权,几本绘本肯定有一本孩子喜欢的(老师提前准备好的),孩子选一本自己喜欢的。可以从30秒读起,从一页读起,慢慢的增加时间。因为一起玩游戏的缘故,亲密关系很好,轮流建立后,那就孩子选一本 ,老师选一本。老师会讲故事,反过来也会让孩子讲,初期会老师辅助,直到后期流利。
后来就是建立schedule,再过渡到规则~也是孩子喜欢的环节,老师环节-孩子喜欢环节-老师环节,自由活动等等,孩子会觉得自己被尊重,会很开心~
整个干预过程,孩子会觉得是自己在选择,被尊重,会有成功后的喜悦,也会学会尊重老师 ,比如轮流。当然整个教学课程安排,老师都要提前想好去安排和设计。这一点特别费老师。
NDBI,有一个缺点就是对学业,运动不太友好。学业技能最好使的方法就是DTT。
各位晚安~有空学习了再写。
--
修改:Zziizi FROM 114.249.131.*
FROM 114.24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