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看描述没问题。我的建议是去医院,听力筛查,耳朵方面检查下,还有口肌检查。
我知道的一个小小朋友,也是语言几乎没有,听了我们建议先做听力和口肌检查,发现听力筛查没过,再仔细检查发现听力轻微受损,部分低频和高频的声音听不到。
后来听医嘱,比如说话要低沉不能尖,音量不能轻声。也就来了10来次,语言进步很大,今天已经能说4个音了。
实话说,我们觉得起主要作用的是孩子自身发育,以及家里父母下班后的陪伴玩。
干预的作用其实是推一下下,给家里和孩子的互动模式做了一些调整。让孩子体验到发音,原来好玩,有好处,这点家里也可以做到的。
1岁的多小朋友看描述,感觉社会性挺好的,别太担心。排除口肌和听力问题,那就给孩子创造开口动机,让孩子体验到语言是有力量的,有用的。
只要孩子开口发音就给予表扬,大概这几个方面去做吧~~
第一个可以从无意义的元音开始配音。记得是动作配音。比如吃东西张大嘴巴“a”,吞进去“en”,开小汽车“dududu”“dididi”,吹泡泡“fufufu”或“pupupu”
表达不“en~en” 下雨了“didadida”等等。
第二个就是记录孩子无意义的发音,然后从这些发音拓展。元音(韵母),辅音(声母)一点点分解拓。比如会发“baba,nainai”,那分解后可以试试拓展“baibai拜拜”。
第三个就是可以从孩子喜欢的食物开始拓展。想要就要开口。
--
FROM 114.24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