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步:
脱敏—加
一个物品,能引起孩子的强烈兴趣,必定有它自身的魔力。那么这时加进来,那必定还是孩子喜欢的
这个时候,就要一点点地加进活动里。尤其是有一些孩子必须提高的技能,又不愿意去参与活动时,拿出来这个大杀器就很有必要了。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教孩子先做不想做的活动,再给予孩子的痴迷物。这个叫“先……,后……“,也叫老祖母法则,普勒马克法则。
当孩子获得痴迷物了,那我们就要把痴迷物的玩法拓起来。加进来,不是为了吃干饭的,是为了让孩子能不再单一的刻板的玩。
我拿车子举例,这是我给这个一岁多痴迷车子轮子的小朋友做过的互动:
1.一起转小汽车的轮子,大轮子,小轮子,各种各样的轮子,购物车也有轮子,啄木鸟虫子车友也有轮子,轮子还不一样。你转,我也转,可以分享“看看我的轮子”“你的轮子”,“”大轮子”“小轮子”“红轮子”“白轮子”“黑轮子”等等。
2.开车子跑,一人一辆,小汽车开到地上了,开到墙上了,嘟嘟嘟,开到腿上,肚子上了……;这个也有配套绘本,名字大概是《小火车》(名字不记得了)。
因为这个小朋友不会人人互动,到年后才开始萌发,所以我们没有比赛,没有你推给我,我推给你这种玩法。如果孩子人人互动比较好,可以试试。我在大一点的小朋友身上玩过,挺好玩的。
3.装载东西,装玩偶,装货物,可以同时搭配绘本《小红去送货》系列套。
这里面公共汽车,上车,下车,司机等等。朝前开,左转,右转,调头,红绿灯等等。
这个玩法可以结合其他的玩法拓展,活动多样多变。
4.赋予小汽车生命,小汽车坐滑梯了,荡秋千了,上台阶了,小汽车睡觉了,小汽车……
5.和生活中的互动联系起来:小汽车要加油了,盖加油站;小汽车坏了 ,盖修理厂;小汽车到超市了(医院了),要去停车场;小汽车脏了,要洗洗;堵车了,小汽车排长队;……
这个可以搭配其他玩具一起玩,磁力片,乐高,游乐场,医生套装等等。
今天和这个小朋友给高铁盖隧道了,本来打算铺道路的,孩子没兴趣。后来发现我用积木搭建了一个山洞,孩子喜欢高铁钻山洞,立马改磁力片搭建山洞了。玩的很开心,下一次再巩固几次,又拓展了磁力片的新玩法。
你们看在这个玩法里,孩子的痴迷物就变成了一个工具,我们后续在给车子盖隧道。高铁一直在隧道里趴窝。
同样的,昨天给另外一个2岁小朋友玩的时候,我做的活动设计就是堵车了,小汽车排长队,小火车也排长队堵在那里。然后谁也不要动孩子的车子,我们就可以去玩其他的了。车子也变成道具了。
我们用可以装东西的车子小红和小黄去运输货物,搭建马路,运到货物了,货物要从滚筒上面放进去,下面滚出来,孩子就和我玩滚小球的游戏了。
这里我再强调一点,在孩子还很痴迷,早期把控不好(无法撤离)的情况下,吸引孩子注意力,让孩子玩其他的时候,眼疾手快的把痴迷物藏起来。如果孩子想起来要找,可以说不知道,那我们去找一找吧。找的过程,我们又可以互动,”它在哪?你知道吗?““用手指指”“在这吗?”等等,这个时间足够我们把孩子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了。
然后我提个问题:
为什么做第一步和第二步后才做第三步了。因为第一步,第二步我们在给孩子学习基础技能,共同注意力,游戏技能,沟通技能等等。
这里还有个问题就是:能否永远隔绝痴迷物呢?
我的看法是:
痴迷物是超强强化物,可以让孩子保持很强的兴趣去学习,发展孩子弱势项目。
痴迷物的很多拓展玩法,大概率发展的是孩子的优势项目。
痴迷物可以快速拓展很多好玩的玩法,丰富孩子的生活。
痴迷物不等于感官刺激。
到了这里,我们就要进行最后一步,就是更加充分的去满足孩子,达到饱腹的效果。
--
FROM 221.22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