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重谈呢?因为涉及到干预的大方向
我之前一直的观点是:自身发育占70%,教占30
可是我现在对这个比例越来越怀疑了,我甚至认为自身发育占99
我说一件自己孩子的事
1,集体活动中的韵律操。孩子在去年同期的时候,在托班,所有孩子都跟着老师做操,哪怕是简单的举手左右摇摆,孩子都是呆呆的不动,偶尔一次也让我激动不已。
这个能力在机构里干预简单,上强化物,老师做一个动作,asd孩子也可以做到,但是我观察发现这种干预后,那些孩子并没有nt与生俱来的模仿快乐!还是生硬!当然有的圈友孩子不用训练也可以做到,我当时就认为这个孩子能力太好了……
最近带孩子去奥林匹克公园,晚上有各种跳舞,当然好久孩子没有去外面玩了。突然发现孩子也跟着那些成人跳舞,不是老年舞蹈,音乐也是比较欢快的,孩子也跟着扭屁股啊、滑步啊……还有模有样的,虽然节奏跟不上,但是一直非常欢快。跳了半小时也不愿意回家,说还要跳一会,衣服全湿了。
通过这个小故事,结合我观察的各种机构的干预方法,如零错误法、自然情景法、pci、ddt、rdi……
它们这些机构的目标都是解决的某一个点,然后把这些点给串起来,弄一个很大很大的技能图表,如果孩子串不起来,机构就说孩子泛化能力不够。
我不是否定机构无用,机构好的科学的办法可以加快加速孩子的基础能力!
但是成长过程中,我们教的过来吗?
举例子:一位干预大师讲述让孩子求助、询问,如果孩子在麦当劳里向陌生人询问,我能吃你的冰淇淋吗?这样询问就是错误的,得教孩子陌生人应该怎么怎么,亲人怎么怎么……
这个单单一个环节需要多少技能点?教的过来吗?
我的观点是:孩子自身发育能力到了,这个环节自然就会。当然,再次强调,机构也有用,但是我觉得只是敲门砖,孩子能走多远还是看ta自己
文笔不好,不知道能否表达出来核心思想
另:判断孩子是否是asd,一个观点不知道是否全概括
即,看孩子是否淘气和灵气
内向和淘气不是互斥的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修改:chenyufine FROM 223.72.42.*
FROM 223.7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