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教育是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传承文化自信的基因,教师不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文化自信的传播人。
文化自信需要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教师的道德境界。对于学生而言,老师就是“坚定文化自信”第一个范本。老师的言行举止、思想信仰,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正人先正己,当教师成为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贤者、“文化自信”坚定的践行者,也就为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坐标。教研员是教师的“教师”,更应是文化自信的引领者。几周一次的“润园讲坛”专家讲座,每学期的读书活动,几年一次的全员进修(清华、浙大、东南大学、华师大、曲阜等),学院不断提升教研员的文化解读能力,为教研员作为“文化自信”的引领者打下了基础。
文化自信需要对传统文化的传播。现在的孩子都是在蜜罐里泡大的,无法准确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教师只有准确传递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我们的学生才能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发出更响亮的中国声音,且以更大的文化自信支撑起民族复兴的梦想。各学科都有很好的德育素材,学科教研员应带领着教师们努力挖掘学科德育资源。
如英语教研员丁永花老师组织的“追根溯源探贤文化,能言绘语讲家乡故事”,道法教研员张世杨和胡大维老师组织的“擎信仰之矩,育时代新人”活动等都从本学科出发,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示范作用。
我们中华民族已然具备文化自信的宝贵资源,也已信心满满的底气向世界大胆的宣告。教师就理应履好职尽好责,做好文化自信的传播人。(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 蒋静)
--
FROM 61.17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