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马斯克的星链注定要失败,国内也有外行在折腾这个
只要星间激光成功就可以了吧。
【 在 qgg 的大作中提到: 】
: 邮轮用它很悬乎,星链要求用户附近得有地面站才行,开大洋深处肯定没这个条件,除非是靠着海岸线开。
:
--
FROM 23.242.66.*
你对地面站有误解啊
【 在 qgg 的大作中提到: 】
: 邮轮用它很悬乎,星链要求用户附近得有地面站才行,开大洋深处肯定没这个条件,除非是靠着海岸线开。
: 【 在 wildwolf ( 野狼) 的大作中提到: 】
: : 邮轮,飞机这些移动用户才是大头刚需。不过,总不能一条船才算一个用户吧。
: ...................
--来自微水木3.5.11
--
FROM 112.32.125.*
现在还没搞成啊,我是指现在的情况
【 在 wildwolf ( 野狼) 的大作中提到: 】
: 只要星间激光成功就可以了吧。
--
FROM 61.149.15.*
详细说说?
【 在 rollstone (一定要心平气和的批判沙比)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对地面站有误解啊
: --来自微水木3.5.11
--
FROM 61.149.15.*
100亿美元得有一千万用户,宽带入户的话,倒是有可能。
但一千万用户估计只分布在北美和欧洲,要服务这一千万用户,全球分布4万颗星够呛能忙得过来,估计得上百万颗星。
就算他只用4万颗星就能实现,其每年的成本大概在200亿左右。因为卫星寿命也就五六年,每颗星的造价算200万美元,加上其他成本,算下来每年得200亿的投入
【 在 strongcat 的大作中提到: 】
: 1. 星链第一批用户是宽带用户,不是移动用户;给美欧大量农村地区家庭提供宽互联网接入;这个年收入以后就是100亿美元级;而且各国政府都支持,因为没有星链,政府要花更多钱解决这些人的宽带接入问题;有这100亿美元,星链就可以盈利了。
: 2.后续不断攻克技术,逐步拓展用户场景,包括移动通信。
:
--
FROM 36.112.194.*
即便是大WiFi不也挺好的么
--
FROM 1.93.7.191
这个市场也不存在啊,现在大部分星链用户都是家里已有宽带,弄个玩玩的类型
【 在 strongcat (大馋猫) 的大作中提到: 】
: 1. 星链第一批用户是宽带用户,不是移动用户;给美欧大量农村地区家庭提供宽互联网接入;这个年收入以后就是100亿美元级;而且各国政府都支持,因为没有星链,政府要花更多钱解决这些人的宽带接入问题;有这100亿美元,星链就可以盈利了。
: 2.后续不断攻克技术,逐步拓展用户场景,包括移动通信。
--
FROM 27.91.71.*
只做目前这种模式的话,技术上来讲就简单多了,也基本成熟了,但还是需要解决用户量上来之后的各种技术问题,剩下就是市场和成本的问题了。目前来看还不明朗
【 在 mengge 的大作中提到: 】
: 即便是大WiFi不也挺好的么
--
FROM 36.112.194.*
如果是同轨道相邻卫星的激光通联是不是好搞的多,如果这个能成是不是也能全球联网?
【 在 qgg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还没搞成啊,我是指现在的情况
:
--
FROM 23.242.66.*
一颗卫星17G带宽; 1.2万颗星支持千万用户,用户平均带宽10M+;一个小时能传输36G数据,足够了;现在星链设计4-5万颗星,支撑2-3千万用户是没问题的。
每颗星带发射的成本100万;一年补充几颗星,还能盈利。
【 在 no1idea 的大作中提到: 】
: 100亿美元得有一千万用户,宽带入户的话,倒是有可能。
: 但一千万用户估计只分布在北美和欧洲,要服务这一千万用户,全球分布4万颗星够呛能忙得过来,估计得上百万颗星。
: 就算他只用4万颗星就能实现,其每年的成本大概在200亿左右。因为卫星寿命也就五六年,每颗星的造价算200万美元,加上其他成本,算下来每年得200亿的投入
: ...................
--
FROM 114.24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