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马斯克星链和中国星网工程哪个会占领未来的国际天通市场?
中国是最吼的
【 在 SSJ100 的大作中提到: 】
: 未来十年 卫星天通肯定是通信发展的大方向 卫星通信不仅仅涉及民用通信,还有潜在的军事战略需求。
: 中国星网已经向ITU申请了1.3万颗的星座图,星链公司一看大事不好,重新调整计划,把星链组网卫星数从1万多颗提高到了四万。马斯克已经公然开始和中国搞太空军备竞赛。
: 大家觉得马斯克星链和中国星网工程谁会成为全球老大?
: ...................
--
FROM 39.144.38.*
以前记得我在一个帖子里讨论猜测过,应该是在GW那个1.3万颗超低轨道星的方案里,在国家层面整合鸿云鸿雁和其他几个公司的星链相关技术成果,总体统筹安排频带和轨道资源,其中应该直连手机的部分是禁止VoLTE,用VoNR的可能性比较大。
另外,初期不需要发射1.3万颗,只需有少量占轨占频,用于技术验证和特殊行业需求使用就可以。
【 在 tgfbeta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个啥鸿云鸿雁什么的都合并了么?
--
FROM 125.33.207.*
你这种回复才是有效讨论嘛。
第一个问题你说的没错。
但卫星之间激光通信的主要难点是对准。对准问题能解决,在一束光路中细分出多个空间子通道是光学层面相对没那么复杂的事情。这个事情有难度,但并不是完全做不到。所以我的结论还是不变,星际激光通讯和光纤通讯在信道容量上,在原理层面是完全等价的,成本和实现复杂度另说。现在星链估计是大概率做不到的,但它做不到的主要原因应该是不需要,毕竟现在可以先频分复用,暂时还不会撞到这个带宽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列出的是国际互联网带宽,重点是“国际互联”。这才是星链作为骨干网需要去承载的流量。局域内部的流量不需要关心。比如我家里现在就有n条40Gbps链路,但我家出口就300Mbps。我总不能说我家给互联网提供了几个Tbps的带宽吧?
当然,星链的实际有效带宽肯定不会是理论带宽这么高。星链是mesh网络组网的,一条链路在多条路由的过程中会消耗更多的带宽倍数。最终实际能达到的带宽是多少,需要构造一个模型去估算。我估计实际有效带宽和理论带宽应该会有1个数量级的差距。
最后,目前星链是直连用户的模式。这种模式只适合于稀疏用户广覆盖。如果真的要做城市这种高密度区域的用户接入,是一定要部署大量的relay节点的。而这些relay节点最适合的承载方式就是平流层无人机。
当然,目前星链并没有这样的计划。它目前的目标只是拿下整个通讯市场的5%,但我还是我前面的观点,当它真的承担了整个通讯市场的5%的时候,我是不觉得它有什么理由要停下来。
【 在 adu 的大作中提到: 】
: 两个问题:
: 1. 卫星之间激光通信只能做到和一条光纤差不多的带宽。地面的光缆里面可以放很多条光纤。卫星需要和一群卫星通信才能达到一根光缆的带宽。成本和复杂度好像很高。
: 2. 你列出来的互联网带宽是国家之间的带宽总和。国内的带宽要比这个高至少两个数量级。星链总带宽应该比所有用户的接入带宽。
: ...................
--
修改:lvsoft FROM 180.102.55.*
FROM 180.102.55.*
友情提醒,很多时候你看到的一根光纤,内部是很多股的。
比如MPO了解下
【 在 guangd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根光纤容量都达不到,一根光纤可以达到几百Tbt/s甚至更高。
--
FROM 180.102.55.*
先给你点个赞,辛苦科普,纠正了那位离了大谱的错误,但他可能还不明白
想起来一个词叫天道“愁”勤,另一个词叫常识
辛苦计算了半天,如果结论偏离常识太远,那应该先检讨
【 在 gearth 的大作中提到: 】
: :整个星座的总带宽:157Tbps
: 这里的总带宽,就是每个卫星的上下行带宽乘以卫星个数。相当于可以服务的总用户带宽。
: 所谓整个互联网带宽,说的是国际接入带宽,相当于国际海底光缆容量。根本不是一回事。
: ...................
--
FROM 36.112.83.*
中国已经有那么多基站了,不需要中国版的星链。
【 在 SSJ100 的大作中提到: 】
: 未来十年 卫星天通肯定是通信发展的大方向 卫星通信不仅仅涉及民用通信,还有潜在的军事战略需求。
: 中国星网已经向ITU申请了1.3万颗的星座图,星链公司一看大事不好,重新调整计划,把星链组网卫星数从1万多颗提高到了四万。马斯克已经公然开始和中国搞太空军备竞赛。
: 大家觉得马斯克星链和中国星网工程谁会成为全球老大?
: ...................
--
FROM 124.205.78.*
国内装个锅也不现实,说不定用户在连星链,卫星接收器看起来都差不多。
【 在 pabkyh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部分人的活动是在室内,卫星解决不了,星链公司成为运营商的附庸还差不多。最关键的是星链的容量怎么做也难以比上地面,除非不计成本
:
--
FROM 124.205.78.*
为啥马斯克不是中国人,而是美国人?
天不灭美国啊!
--
FROM 222.129.203.*
【 在 lvsoft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种回复才是有效讨论嘛。
: 第一个问题你说的没错。
: 但卫星之间激光通信的主要难点是对准。对准问题能解决,在一束光路中细分出多个空间子通道是光学层面相对没那么复杂的事情。这个事情有难度,但并不是完全做不到。所以我的结论还是不变,星际激光通讯和光纤通讯在信道容量上,在原理层面是完全等价的,成本和实现复杂度另说。现在星链估计是大概率做不到的,但它做不到的主要原因应该是不需要,毕竟现在可以先频分复用,暂时还不会撞到这个带宽问题。
: ...................
这么多人讨论了一大通,就没人知道StarLink的地面终端是相当于一个接入点AP,其他地面用户是通过WIFI到达接入点,然后再上星的吗。
--
FROM 36.112.29.*
冷饭热炒罢了
【 在 SSJ100 的大作中提到: 】
: 未来十年 卫星天通肯定是通信发展的大方向 卫星通信不仅仅涉及民用通信,还有潜在的军事战略需求。
: 中国星网已经向ITU申请了1.3万颗的星座图,星链公司一看大事不好,重新调整计划,把星链组网卫星数从1万多颗提高到了四万。马斯克已经公然开始和中国搞太空军备竞赛。
: 大家觉得马斯克星链和中国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en」
--
FROM 122.96.32.*